分享

国医大师邓铁涛经方运用心得——炙甘草汤

 虚竹怀远 2022-05-03 发布于湖北

炙甘草汤

      炙甘草汤,异名复脉汤,出自《伤寒论》,由炙甘草、生姜、桂枝、人参、生地黄、阿胶、麦门冬、火麻仁、大枣9味药物组成,有益气滋阴、通阳复脉功效,主治心动悸、脉结代、虚贏少气、形瘦短气、虚烦不眠、自汗盗汗等症。

【用药心得】

       炙甘草汤原用治心动悸脉结代证,有通阳养血的作用,其中炙甘草甘温补脾益气,通经脉,利血气为主药;人参、大枣补益中气,化生气血;桂枝、生姜辛甘,通阳复脉;又以阿胶、生地、麦冬、火麻仁滋阴养血,合使阴阳得平,脉复而悸止。在此基础上用浙贝母、山慈菇、生牡蛎以化痰散结,邪去则正气来复,心脉得通,血能养心,则脉律自复。

        邓教授认为此方对于阴阳两虚而偏于阴虚的心悸证,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药物组成为炙甘草10g,大枣6枚,生地30g,党参7g,阿胶10g(去渣后下),桂枝7g,生姜10g,麦冬10g,火麻仁10g。1946年曾治一老人,因惊骇引起心悸,久未愈,就诊时已发展到悸动不安,不能入睡3日。诊其人瘦,脉细促无力,舌淡苔少,面带浮红,给以炙甘草汤。1剂能睡,3剂而愈。此方虽不如有些医家所说,但脉结代者,当先用此方,应辨证论治,否则无效。当然炙甘草汤确为良方,《千金方》用以治虚劳不足;《外台秘要方》用以治肺痿;《温病条辨》减去参、桂、姜、枣,加白芍以治下焦温病之脉结代者。后世治诸虚不足之方剂,受此方影响甚大。

       炙甘草汤减去阳性药物桂枝、生姜、大枣、党参,加养阴收敛之白芍为吴鞠通加减复脉汤,邓教授常用于温病后期,热久伤及肝肾阴津,邪少而虚之阴虚内热证,见身热面赤,手足心热于手足背,口干舌燥,或神倦耳聋,舌绛苔少,脉虚或虚大等症。具体用药是炙甘草20g,干地黄20g,白芍20g,麦冬15g,阿胶10g,火麻仁10g。加减法:若兼见大便澹者,去火麻仁加生牡蛎30g;兼汗多者,应去火麻仁加生牡蛎20g、生龙骨20g;脉虚大应加吉林参10g,另炖服;若手足蠕动,甚或癒疯,心悸,神倦,脉虚,舌绛苔少,宜加减复脉汤,再加生牡蛎15g、生鳖甲25g、生龟板30g(又名三甲复脉汤)。

【验案举例】

     某,女,40岁.自述胸闷,心慌心悸,时作时止,疲倦乏力,睡眠差,纳一般,二便调,舌淡暗边有齿印,苔少,脉结代。邓教授四诊合参,认为证属气阴两虚,痰瘀内阻。治以扶正祛邪、补益气阴、养心安神为主,佐以祛瘀通脉。方以炙甘草汤加减,处方:炙甘草、党参各30g,生地、火麻仁(打)各20g,麦冬15g,阿胶(烽)10g,桂枝12g,大枣6枚,生姜9go5剂,每天1剂,水煎服。配合中成药宁心宝、生脉液、滋心阴口服液、灯盏花素片治疗。服药后精神好转,心慌、心悸、胸闷减轻。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