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2904字 阅读时间:8分钟 上一篇关于mTOR(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的故事更新在农历新年后(👉阅读“延寿BOSS”mTOR的传奇故事:【抗衰老研究】细胞生长的指挥官:TOR)时隔4个月,mTOR系统科普文章终成型,这次介绍的是mTOR被称为“细胞营养感受器”的原因,以及为什么抑制mTOR能够延缓衰老,延长寿命。 ![]() ▲TOR(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研究里程碑▲ 开始之前,先对易混淆概念做个区分:mTOR和AMPK感受的“点”是不同的,AMPK主要感受能量状态,简单理解可以约等于ATP/ADP的比值(二者总和是恒定的);mTOR主要感受营养物质状态,此处营养物质≈生长因子、多种氨基酸等。 mTOR的结构 mTOR对营养物质感受的基础是其结构和信号转导。 mTOR蛋白在人体内以两种复合体的形式存在,分别称为mTORC1和mTORC2。每一种复合体都由mTOR蛋白和几种其他的功能蛋白构成,这些功能蛋白与mTORCs行使多种生长代谢调控效应密不可分,它们有的对mTOR的激活起促进作用,也有的起抑制作用。上游不同的分子信号激活不同的mTORCs元件,精密调控着mTORCs的活性。 a)mTORC1结构 mTORC1由RAPTOR、DEPTOR、PRAS40、mLST8构成。 ![]() Raptor:regulatory-associated protein of mTOR):Raptor通过其TOS基序直接与mTORC1的底物(例如 4E-BP1 和 p70 S6 激酶)相互作用,促进底物募集,有利于mTOR对底物进行磷酸化。Raptor-mTOR的相互作用能够被雷帕霉素给药抑制,说明FKBP-雷帕霉素具有抑制mTORC1信号转导的作用。 FKBP:雷帕霉素发挥抑制作用的结合位点。 mLST8(mammalian homolog of protein Lethal with Sec Thirteen):与TOR蛋白中的酶活性区域紧紧相连存在于复合体中,担任其专属辅助蛋白,有稳定酶活性等功能。 PRAS40(proline-rich Akt substrate of 40 kDa):PRAS40既是蛋白激酶B(PKB/Akt)的作用底物, 亦是mTORC1的特异性结合蛋白, 有多个位点可发生磷酸化。PRAS40能够感知并结合底物或调解mTOR的物质中的信号,随后抑制mTORC1。 DEPTOR:致力于和mTORC1、mTORC2相互调控的一种功能蛋白。DEPTOR对mTORC1和mTORC2介导的信号通路都有抑制作用,同时DEPTOR亦反过来被mTORCs负向调控。抑制mTORC1,能使DEPTOR表达显著增高,并且矛盾地,引起mTORC2依赖性信号输出;抑制DEPTOR能显著增加mTORC1活性, mTORC1活性增加又使DEPTOR进一步被抑制。 b)mTORC2结构 mTORC2由mTOR、Protor、mSin1、DEPTOR、mLST8、Rictor构成。 ![]() Rictor(rapamycin-insensitive companion of mTORr):是种对雷帕霉素不敏感的结构,该结构造成mTORC2和mTORC1对雷帕霉素反应的差异——mTORC1含有Rictor,因此对雷帕霉素敏感,能被雷帕霉素高效抑制,而mTORC2不含Rictor,因此对雷帕霉素不敏感,急性给予雷帕霉素并不能抑制mTORC2的活动。研究显示长时间给予雷帕霉素,细胞mTORC2的信号也会被中止,推测与雷帕霉素的加入影响了TOR蛋白与其他蛋白形成新的mTORC2有关。 DEPTOR:见前文介绍。 mSin1:含有结合磷酸肌醇的PH结构域,对于mTORC2活性的胰岛素依赖性调节至关重要。mSin1 PH结构域在不存在胰岛素的情况下抑制自身mTORC2催化活性,这种自我抑制在质膜上与(PI3K产生的)PIP3结合后得到缓解。 Protor:因为其发现与分离和Rictor有关,被发现者命名为“与Rictor同时观察到的蛋白质” (protein observed with Rictor) ,protor目前已知有两种,分别为protor1和protor2,都和mTOR信号有关。 ![]() ▲人类mTORC2立体结构图▲ 👉mTORC1的上游信号 mTORC1的上有信号主要是氨基酸和生长因子信号、胰岛素等,示意图如下:👇👇 ![]() 以氨基酸为代表的营养物质,通过Rag复合体-依赖型通路激活mTORC1,而以胰岛素、生长因子信号等通过非Rag-依赖型通路激活mTORC1。具体激活机制如下:👇👇 ![]() 目前,氨基酸激活mTORC1的机制还在研究中,已经阐明的机制包括精氨酸、亮氨酸、蛋氨酸,和谷氨酰胺对mTORC1的激活。 氨基酸富足将引起mTORC1复合体移动至溶酶体表面。这其中,精氨酸、亮氨酸通过抑制对mTORC1激活器Rag复合体有抑制作用的GATOR1间接激活mTORC1;蛋氨酸通过SAMPTOR-GATOR1通路抑制Rag复合体,最终激活mTORC1。 除氨基酸外的有利于细胞生长的、活化mTORC1的物质有:能量(ATP)、氧、生长因子、胰岛素等,这些因子不通过Rag复合体,而是通过一种非常重要的被称为结节性硬化体(TSC)的分子调节mTOR。 TSC直接的作用对象是一种能活化mTORC1的名为Rheb的分子,当ATP/ADP比值升高、氧气充足、生长因子分泌、胰岛素分泌时,这些信号经不同信号通路传递至TSC,对其产生正向或负向调控效应。 具体而言,ATP/ADP比值升高抑制AMPK活性,而AMPK对TSC为正向调节作用,因此能量充足的结果是mTORC1活化,ATP不足的结果是mTORC1被抑制。氧气充足使REDD1被抑制,从而抑制TSC,活化mTORC1。 生长因子对ERK有激活作用,而ERK是TSC的负调节剂,因此生长因子对mTORC1是正向调控作用。胰岛素对AKT有活化作用,后者是TSC的负调节剂,因此胰岛素是mTORC1的正调节剂。 👉mTORC1的下游效应 ![]() mTORC1的下游效应器主要包括S6K、4E-BP1、ULK1和TFEB,它们各自调节不同的细胞功能。S6K和4E-BP1调节细胞内各种mRNA翻译,ULK1直接调节细胞自噬的发生,TFEB调节溶酶体发生(biogenisis)。 ①mTORC1活化后,ULK1被直接磷酸化并抑制,ULK1是自噬启动的关键分子,所以mTORC1的活化抑制细胞自噬。 ②mTORC1活化导致4E-BP1磷酸化,从而使4E-BP1从4E-BP1 - eIF4E复合体上掉落,触发5'cap依赖型mRNA翻译。 ③mTORC1活化导致S6K磷酸化与激活,从而使eIF4B活化,eIF4F活化,eIF4A活化,并与SKAR(外显子连接复合体成分)协同提高剪接、翻译mRNA的效率。 ④mTORC1可以磷酸化TFEB和TFE3从而细胞内溶酶体生成,而细胞处于饥饿状态时,被抑制的mTORC1失去了磷酸化TFEB/TFE3的能力,后者进入细胞核,启动溶酶体发生相关基因的转录。 除上述提到的效应外,mTORC1活化还能促进核酸、蛋白质、脂质等营养物质合成,促进糖酵解。 综上,mTORC1的效应可以简化为下图:👇👇 ![]() 小结:mTORC1活化将抑制自噬,促进糖酵解及生物大分子表达合成。 👉mTORC2的上游信号与下游效应 ![]() mTORC2机制研究相比TOC1明显更少,目前已知mTORC2调节机制如图,黄色代表该信号为mTORC1的正向调节机制,蓝色PTEN为mTORC1的负向调节机制。 mTORC2的下游效应如下:👇👇 ![]() 第一个被发现的mTORC2的底物是PKCα,它是一种细胞骨架的调节器。随后被发现的底物有PKCd、PKCz、PKCg、PKCε,这些PKC家族的蛋白均在细胞骨架重塑和细胞侵袭(cell migration)过程中起调控作用。 mTORC2最重要的作用大概是磷酸化Akt,Akt是胰岛素/PI3K信号关键效应器。一旦Akt被磷酸化(活化),将通过磷酸化或抑制其下游的多种信号分子:转录因子FoxO1/3a、代谢调节因子GSK3b、 TSC2,促进细胞生存、增殖、生长。mTORC2还能磷酸化活化SGK1,这是另一种AGC激酶,发挥调节金属离子转运和细胞生存的作用。 mTOR抑制剂 上世纪研究人员发现,使用雷帕霉素抑制mTOR能大幅度延长从单细胞生物到哺乳动物的寿命,因此抑制mTOR成为抗衰老研究的重点;不仅如此,越来越多已知能延长寿命、延缓衰老的机制被发现与抑制mTOR相关(如细胞自噬、热量限制、二甲双胍),但雷帕霉素对常人“毒性”太强,因此mTOR抑制剂研发一直热火朝天。 遗憾的是,mTOR抑制剂在实验室成果丰硕,但在人类身上有良好发挥的却凤毛菱角,且大多数副作用明显,目前成药的雷帕霉素衍生物(称Rapalogs)如下:👇👇 ![]() 包括但不限于上述mTOR抑制剂的临床运用探索将在日后文章中详细讨论。 除雷帕霉素衍生物外,还有一种特殊的“mTOR抑制剂”,我们的老朋友二甲双胍。 TSC对mTORC1的负向调节是二甲双胍抑制mTOR的机制基础,mTORC1活化也能反过来经ULK1负调控AMPK活性,由此,细胞自噬、细胞ATP水平、细胞营养、细胞内生物大分子合成代谢、基因转录翻译表达、能量代谢方式等等便通过这2种重要的感应机制联系在一起,形成复杂的生长代谢调控网络。 ![]() 我们的膳食,摄入了多少氨基酸,机体处于饥饿或饱腹,细胞都有办法感受,从而发出“生长”或“抑制”的指令,这些指令不仅仅控制细胞体积增大、质量增加,还与我们的健康状况、衰老程度,甚至大多数疾病发病息息相关。下一次将着重介绍mTOR与衰老的调控。😃😃 参考文献 1.Sabatini, D. M. (2017). Twenty-five years of mTOR: Uncovering the link from nutrients to growth.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14(45), 11818-11825. doi:10.1073/pnas.1716173114 2.Kim, J. and K.L. Guan, mTOR as a central hub of nutrient signalling and cell growth. Nat Cell Biol, 2019. 21(1): p. 63-71. 3.Benjamin, D., et al., Rapamycin passes the torch: a new generation of mTOR inhibitors. Nat Rev Drug Discov, 2011. 10(11): p. 868-80. 4.Gonzalez, A. and M.N. Hall, Nutrient sensing and TOR signaling in yeast and mammals. EMBO J, 2017. 36(4): p. 397-408. 5.Blagosklonny, M.V., From rapalogs to anti-aging formula. Oncotarget, 2017. 8(22): p. 35492-35507. 阅后可分享至朋友圈😉 |
|
来自: 新用户0641yy4L > 《抗衰老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