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研可以这样做》之教育叙事——《教室里的“异味”》

 老胡聊科研 2022-05-03 发布于河南

教室里的“异味”

中午在教学楼巡视,刚走到二年级教室门口,就看到几个同学慌慌张张地往卫生间跑,还边跑边喊:“臭死了,臭死了。”好多同学的鼻孔里塞着卫生纸,还有几个同学使劲捂着鼻子……我走过去问:“发生什么事了?”一个男同学说:“老师,教室里泡的绿豆烂了,刚才搬花时有人不小心把水弄洒了,教室里特别臭,大家都跑出来了。”

我连忙跟着几个同学走到了“事发地点”——四年级一班的教室,教室里已经乱成一团,大家都在屏着呼吸,用纸塞着鼻孔,在议论谁把水打翻了。刚一走近,我确实闻到了一股浓浓的臭味。顺着学生手指的方向,我看到了植物角里一个个小塑料瓶、小塑料碗里飘着发白的绿豆,还有白沫,难闻的气味应该是从这里发出来的。同学们看我走近绿豆,都惊奇地看着我,有几个还做出呕吐状。我对旁边的几个学生说:“这些豆子已经腐烂了,把它们扔到垃圾桶里吧。”同学们相互观望着,没有一个人动。我又说:“这是我们的教室,一会还要上课呢。同学们自己动手,把这些东西清理了吧。”有几个同学迟疑着走了出来,还是没有勇气去拿盛豆子的器皿。我蹲下来,拿起一个器皿说:“把鼻孔里的纸都拿出来,也不要再捂鼻子了,跟我一起把这些东西清理了。”看到我拿起了一个,好几个同学也大大方方地端起了杯子。

我又告诉窗户边的同学开窗户,值日的学生拿拖把拖地。很快,教室里的异味消除了,预备铃响起的时候,同学们都保持了自由呼吸的状态,要开始唱歌了。我示意大家安静,很严肃地问了大家一个问题:“教室里的臭味是从哪里来的?”在同学们的回答声中,我明白了,原来班主任想让大家观察绿豆发芽的生长变化,就让同学们带来一些水和豆子来泡。中间缺少管理,没有及时换水,加上温度低,没有发出芽,绿豆也臭了。听完同学们的回答,我感觉他们好像都在埋怨拿豆子的学生。

我又接着问:“水洒了一地是怎么回事?”他们又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来了。我也不制止他们,只静静地听着,看得出来,他们开始埋怨把水洒到地上的学生。我接着问:“如果今天不让大家清理这些腐烂的豆子,教室里一直很难闻,你们会怎么办?这是谁的教室?教室里脏了乱了,谁的责任?”面对我一连串的问题,他们都静默不语了。我的语气也缓和了下来:“孩子们,我们都是四一班的一员,都有责任有义务让我们的教室变得漂亮。教室里出现了问题,逃避、埋怨都是解决不了的,只有我们齐心协力动手改变,才会让问题消失。今天,大家都思考一个问题,怎样让教室香起来,把你的思考写到日记本上。”我没有说再多的话,在同学们沉思的时候走出了教室。

看到孩子们面对教室里的异味而表现出的行为,我诊断出了这个班级的集体意识、责任意识比较薄弱,班级的凝聚力也不够强。我也看到了孩子在面对问题时的束手无策,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劳动的能力也有待加强,但是仅仅依靠这一次的说教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把问题抛给他们,让他们在自我反思中体会到责任的力量,增强集体意识。

写日记也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会有“日记分享”“我是班级小主人任务单认领”等活动。我想,抓住这个教育契机,把责任的种子植根于孩子的心灵,教室里的“异味”就具有了不同寻常的感觉。

(本文作者陈绍花,郑州经开区瑞锦小学校长。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特此感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