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

 天宇楼33 2022-05-03 发布于四川

在电子化的今天,“劳动”一词似乎已经是一个过时的概念了。阿伦特依据希腊奴隶劳动原型贬低劳动,这一原型被扩展为人类所有为谋生而重复的活动,特别是维持日常消费性吃喝拉撒的家务活动被称为劳动,它是无意义的消极受动行为。

图片

白玉献食人 西汉 上海博物馆

玉人手捧类似于豆的器物,作献食状。应该是为墓主祈福延寿用。

然而,在中国古人的生活态度中来看,勤劳奋进,从不懈怠,这是安身立命、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亦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的体现。人们在劳动中获得满足感,也享受劳动带来的积极情绪和丰厚成果,在劳动中不断寻找自我与自然的关系,证明自己存在的合理性。

富贵本是无根水,尽须从它勤中取

图片

大禹治水图玉山(局部)  清  故宫博物院

虚云和尚说:运水搬柴,无非妙道,锄田种地,总是禅机。那些平庸无奇的日常生活劳动亦是潜心修行、意义重大。而渔翁捕鱼亦是在通过劳动换取淡泊生活,但在唐代诗人张志和的笔下则写成了《渔歌子》,倒是勾起了文人士子向往自由生活的郁郁情绪。

图片

白玉渔翁  清  故宫博物院

高9.6cm,宽6cm,厚3.8cm

图片

青玉涉水戏童渔翁  清  故宫博物院

高10.9cm,宽9.1cm,厚5.7cm。雕像青玉质,用立体圆雕手法,底部较平。翁、童神态写实生动,营造了一幅祥和富足的生活场景。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图片

图片

玉渔翁  清中期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高5.8cm、长4cm、宽2.5cm

明代田汝成在其《西湖游览志余》卷二五中记载:杭人最重江鱼,鱼首有白石二枚,又名石首鱼。每岁孟夏,来自海洋,绵亘数月,其声如雷,若有神物驱押之者。渔人以竹筒探水底,闻其声,乃下网截流取之,有一网而举千头者。渔翁在一次次捕鱼实践过程中总结了经验,在同等的劳动强度下获取了最大化的收益,很难不让人露出开心的表情。

图片

白玉渔翁  清  天津博物馆

图片

图片

玉渔翁  清  上海博物馆

图片

图片

图片

白玉鹭鹚渔翁  清  台北故宫博物院

白玉,有浅赭斑。全器作一鱼翁,头戴笠帽,身背竹篓,手脚并用往大鱼篓内取物。附木座。

勤奋和劳动能救过补阙,亦能养德厚流光,在日复一日的劳动中锻炼出坚毅稳重的性格。姜尚七十二仍垂钓于渭水之滨,直至遇见西伯侯姬昌,拜为太师,辅佐姬昌建立霸业,被尊为兵家鼻祖、武圣、武成王,设武庙祭祀。

图片

图片

图片

白玉渔翁  清  台北故宫博物院

白玉质润,立体圆雕。老渔翁头盘发结,眉清目展,脸带笑容,衣着整齐,赤脚踩水河边,一手扶渔箩,一手抓鱼放于渔箩。渔箩用密集的阴刻线作饰,底部用弯曲的阴刻线饰水波。整器生活气息浓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青玉渔翁  清  台北故宫博物院

高6.2cm、宽8cm。青玉质地精雕细琢,玉质细腻光滑,手感极佳。器型饱满,渔翁头戴斗笠,手扶鱼篓,手里拿着一条活蹦乱跳的鲤鱼,动态及神韵表现的非常到位。渔翁,古有“得利”之意。

劳碌究是终身用,岁月莫要偷悄懒

古代和田玉采玉主要是下河捞玉,于阗国百姓的重要劳动内容。在官员监督下,由采玉工人捞玉,所得之玉全部归官。宋代张世南等撰《游宦纪闻》于阗国法:“国主未采,禁人至河滨”。《文献通考》卷337载“每岁秋水小之后,国人取玉于河,谓之捞玉,官取之后,方许私取”,从此处可见当时采玉劳作情景。

图片

图片

和田子料采玉图山子  清乾隆  故宫博物院馆

高11.4cm.宽14.9cm.厚8.5cm背刻乾隆辛巳春御制诗:于阗采玉人,淘玉出玉河。秋时河水涸,捞得璆琳多。曲躬逐逐求,宁虑涉寒波。玉不自言人尽知,曾隔璞待识处,卞和三献刖两足,審然天下应无玉。

图片

碧玉采玉图山子  清乾隆  故宫博物院馆

但这种劳作强度如何呢?《尸子散言》云:“玉者色不如雪,泽不如雨,润不如膏,光不如烛。取玉甚难,越三江五湖,至昆仑之山,千人往,百人反(返),百人往,十人至。”这是东周末期,对采掘新疆和田玉的艰辛程度所作的描述,由此可见采玉之人的艰辛。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于阗采玉图青玉山子  清乾隆  济南市博物馆

后世唐代诗人韦应物也在《采玉行》中写道:“官府征白丁,言采蓝溪玉。绝岭夜无家,深榛雨中宿。独妇饷粮还,哀哀舍南哭。”写出了采玉人的心酸,但在自然条件相对艰苦的和田地区捞玉可算是回报率较高的劳动了。为官采可免除其他徭役,为自己采玉则所得可进行买卖,国家仅酌收一定赋税,不加限制。

图片

玉采玉图山子   清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

采玉后的玉料统一加工,而琢玉的过程同样艰辛。“玉不琢、不成器”,这项耗工耗时的劳动往往花费一生、子孙相承去完成。但是玉工在看到一件件美玉在自己手中去脏剜绺、俏色巧雕,进而化腐朽为神奇,也是一件让人欣慰的事。

图片

图片

桐荫仕女玉山  清乾隆  故宫博物院

长25cm,宽10.8cm,高15.5cm。此玉山白玉质,有黄褐色玉皮。以月亮门为界,把庭院分为前后两部分,洞门半掩,门外右侧站一女子手持灵芝,周围有假山、桐树;门内另一侧亦立一女子,手捧宝瓶,与外面的女子从门缝中对视,周围有芭蕉树、石凳、石桌和山石等。器底阴刻乾隆御制诗、文各一。诗云:相材取碗料,就质琢图形。剩水残山境,桐簷蕉轴庭。女郎相顾问,匠氏运心灵。义重无弃物,赢他泣楚廷。


末署“乾隆癸巳新秋御题”及“乾”、“隆”印各一。文曰:“和阗贡玉,规其中作碗,吴工就余材琢成是图。既无弃物,且仍完璞玉。御识。”末有“太璞”印。

琢玉事业作的最好的当属明代陆子冈。当自己付出一定量的劳动时间、精力、创意而百年无名不免令人寂寥惋惜,于是开始定下自己的原则:“玉色不美不治,玉质不佳不治,玉性不好不治”,并在器物隐秘处琢刻自己的名号“陆子冈”、“子刚”、“子冈”,自此琢玉界陆子冈三个字如雷贯耳、妇孺皆知。

图片

“子刚”款双螭纹玉佩 明  上海博物馆

多少热汗附身的日常,终将成为游刃世界的擅长。古人的劳动千百万种,每种劳动也切实再创造着一切幸福,在这无言美玉上静静地诉说着、传递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