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季度财报爆发的锂矿股,是昙花一现还是黄金时代来临?

 新用户9818 2022-05-03 发布于福建

一季度下游锂电池企业纷纷暴雷,宁德时代 、亿纬锂能、欣旺达、国轩高科交出了不尽如人意的一季报。

在过去的一年里,只有上游企业锂矿股成为最大赢家,新秀辈出。

这些企业,有的默默无闻却一朝“逆袭”;有的一度深陷泥沼但积极自救;有的剥离了其他业务,只专注核心;有的则选择开疆拓土,多点开花;有的超越前者,也有的被后来者超越。

你追我赶,新旧更迭,这正是一个年轻的产业应当拥有的气象。

文章图片1

上游锂矿业绩大爆发

2021年,伴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的爆发,锂电池出货量大幅增长,碳酸锂、氢氧化锂等锂盐产品价格迎来飞跃。

在原材料价格大涨的带动下,上游锂矿企业成为直接受益者。全年营收增速均值64.43%,去年全年及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增长率均值更是高达635.25%和1104.91%,平均每家利润翻了11倍。

文章图片2

营收方面,2021年西部矿业、盐湖股份及赣锋锂业跨入了“百亿俱乐部”(紫金矿业主要受益于铜等有色金属的价格上扬而业绩大增)。受益于子公司天宜锂业投产,天华超净在去年以158.73%增长位居首位,融捷股份、天齐锂业、赣锋锂业分别顺序排前四位。

2022年一季度增长率天齐锂业以481.41%逆袭成为首位,天华超净407.15%紧跟其后,中矿资源、融捷股份、赣锋锂业分别顺序排前五位。

文章图片3

到今年一季度,锂价持续拉升,融捷股份受益于旗下融捷锂业大幅盈利,甚至取得了净利润2.68亿元,同比增加140倍的惊人业绩,增速排在首位。

天齐锂业以2263.4%的增速紧跟其后,雅化集团、天华超净、西藏矿业、中矿资源、盛新锂能、江特电机排名前八。

盛新锂能

2021年盛新锂能亦以3658.65%的年利润增长艳惊四座。自从去年5月剥离了稀土业务之后,盛新锂能开启了专注锂电产品的道路。

财报显示,在盛新锂能29.34亿元的营收中,锂产品就占据了27.85亿元,同比增长约300%,占当年总营收的95%,毛利率达47.78%。

文章图片4

就像其他锂矿企业一样,盛新锂能亦不断向上游矿源布局。据相关统计,公司积极布局中国四川、非洲、阿根廷等锂资源重地。锂盐环节,公司除了四川德阳和射洪基地外,拟在印尼布局氢氧化锂工厂。

文章图片5

公司除了宁德、三星、 LG 等电池客户及厦钨新能、德方纳米等正极材料客户外。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3月,盛新锂能发布公告,引入比亚迪作为战略投资者,发行完毕后,比亚迪将持有盛新锂能超过5%的股份。

此举是比亚迪为了锁定上游矿源而做出的布局,也是上下游的携手并进。在国内新能源汽车龙头的扶持下,或许新一代锂王已在襁褓中。

通过盛新锂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对深圳证券交易所 2021 年年报问询函的回复公告获悉众和股份拥有的四川省马尔康市金鑫矿业前期已投入生产,开始销售锂矿,目前证载生产规模为15 万吨/年。

2022 年 4 月 18 日,盛屯锂业与金鑫矿业签署了《工矿产品购销合同》,金鑫矿业已开始向盛屯锂业销售锂辉石/锂精矿。

文章图片6

全资孙公司盛新国际与STELLAR在印度尼西亚投资设立合资公司,在中苏拉威西省莫罗瓦利县莫罗瓦利工业园(IMIP)内投资建设年产5万吨氢氧化锂和1万吨碳酸锂项目,项目总投资约为3.5亿美元,盛新国际持有合资公司65%股权。

文章图片7

锂矿谁最多?

其实现在大家都在找矿,赣锋锂业肯定最大,超过3600万吨,还一些储量还没公布;天齐锂业控制的储量329万吨,SQM对应的4800万吨只有200万吨的采储量,并不能对应给天齐锂业。

江特电机、盛新锂能、中矿资源、融捷股份都达到了100万吨以上,雅化集团的权益储量也有76万吨。

盐湖方面,西藏三杰的储量也是百万吨级别。

文章图片8

全球锂资源储量主要集中在南美锂三角(玻利维亚、智利、阿根廷)占比约56.0%,中国占比5.7%位列第六,资源量较为丰富。

据Mining.com网站报道,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发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矿山锂产量为10万吨(不包括美国),较上年的8.25万吨增长21%。

文章图片9

2021年全球锂消费量估计为9.3万吨,较2020年的7万吨增长33%。

赣锋锂业

作为锂盐龙头企业赣锋锂业在2021年度业绩说明会上透露,按公司规划,至2025年将形成30万吨碳酸锂当量的供应能力,其中自有资源供应不低于20万吨碳酸锂当量。

2021年年报显示,公司目前碳酸锂年产能4.3万吨,其中有效产能2.8万吨,产能利用率68.79%。现有氢氧化锂年产能8.1万吨,其中有效产能7万吨,产能利用率87.98%。金属锂年产能2150吨,产能利用率96.92%。

文章图片10

产能评估

以下根据产能来评估估值,目前,资源自给的1万吨大概对应150到200亿市值,对应15到25亿净利润。无资源自给的1万吨大概对应70到100亿市值,对应7到12亿净利润。自给率介于二者之间的,对应市值也在二者之间。

中矿资源、天华超净、雅化集团的数据最低。中矿资源24年后有5万吨自给,天华超净还有40亿左右的增发。

整体来看,还是中矿资源更低估,因为25年自给率80%以上的情况下,万吨市值只有28亿,属于最低水平,这已经相当于一吨锂盐只能挣3万的估值。

文章图片11

锂电材料包括碳酸锂和氢氧化锂,两者的差异主要在于它们的用途。

通常来说,采用氢氧化锂生产出的产品通常性能更为优异,因此高镍三元必须使用氢氧化锂,比如NCA 和NCM811必须采用电池级氢氧化锂。而碳酸锂的成本相对较低,则主要用于生产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中的中低镍正极材料。

凭借着成本较低、安全性较高的优势,磷酸铁锂有爆发的趋势。2022一季度,三元电池装车量 21.4GWh,占总装车量 41.6%,同比上升 54.5%;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29.8GWh,占总装车量58.2%,同比上升217.9%,磷酸铁锂市场占比超过三元电池,增长幅度也甩开三元一大截。

文章图片12

2022年1月28日,天华超净宁德时代成立合资公司(主营碳酸锂),拟投建10万吨碳酸锂产能项目,预计2022年底完成5万吨碳酸锂产能,2023年底完成剩余5万吨产能。

氢氧化锂产能方面,截至2021年底,天华超净现有产能合计4.5万吨产能,国内企业排名第二,仅次于锂业巨头赣锋锂业(8.1万吨)。

文章图片13

为保障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加大锂资源布局已成锂盐企业们的共识。天华超净陆续与 Pilbara、AMG、AVZ 等上游锂精矿资源生产企业签订长期协议。公司合计锂精矿包销量为98-101万吨,基本覆盖规划16万吨氢氧化锂产能。

2021年,天华超净宁德时代实际销售电池级氢氧化锂4.5亿元,预计2022年向宁德时代及关联方销售电池级氢氧化锂总金额不超过28亿元。

文章图片14

最后试图从存货端来推演锂矿公司二季度的盈利趋势。样本不含不含西藏三剑客以及建设期,以及陶瓷机械以及钾肥业务干扰的科达制造、盐湖股份和藏格矿业。

存货包括

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周转材料。就锂企业而言,无论是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只要二季度电碳和电氢不出现大跌,将兑现良好的收益。

在原料紧缺、商品涨价周期里,存货管理能力显然也是公司管理能力的重要部分。

从存货价值环比来看

盛新锂能>融捷股份>永兴材料>天齐锂业>赣锋锂业>中矿资源>雅化集团>江特电机,上述存货价值都出现了环比上行。

天华超净环比下降超过10个百分点,产能从2.5万吨跃升至5万吨,极大吞噬了其原料和库存。

存货/产量(2021年报产量)比来看

永兴材料>融捷股份>江特电机>雅化集团>天华超净>赣锋锂业>中矿资源>天齐锂业>盛新锂能

国内锂矿自给自足的永兴材料,和融捷股份保障度显然最高。

2022年一季度,我国锂精矿进口量52.9万吨,其中从澳大利亚进口约50.2万吨。与2021同期相比,锂精矿进口量基本持。

在产能扩大的同时,进口锂精矿反而持平,这很好的解释了包销“自给率”高的企业,反而库存“不安全”。

文章图片15

存货/产能(22Q1产能)比

中矿资源>赣锋锂业>雅化集团>永兴材料>天华超净>江特电机>融捷股份>盛新锂能

这一块是有调节余地的:以锂辉石做原料的锂盐企业,往往出现了设计产能远大于产量,赣锋、雅化都是如此。而盐湖提锂的企业,则往往可以实现超产。

融捷股份、天华超净、盛新锂能的新产能都处于投产阶段。至于江特电机3万吨产能去年产量不过一万吨出头,可以说在缺矿压力下,产能出现了闲置。

如果后期演绎锂辉石价格上行、锂盐价格现货价格持续下跌,即成本端上涨、收入端边际下降的态势,中矿资源、赣锋锂业具有显著的盈利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海外电氢价格并未跟随国内碳酸锂价格下跌,出口型电氢公司依然利润优势显著。

成本固化的盐湖提锂公司

盐湖股份(、藏格矿业、科达制造在锂盐价格下行中,相比锂辉石具有单吨盈利显著优势,利润更大的弹性来自产能的有效释放。

文章图片16

未来伴随越来越多的爆款新车型投放市场,电动车销量将持续高速增长,同时在碳资产扩张 的推动下,企业运输车辆电动化率也将不断提升,锂需求增长或不断超预期。

预计到 2025 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将接近 2500 万辆,锂需求达到 143 万吨 LCE,其中动力电池需求 117 万吨,占比 82%。

文章图片17

未来锂资源相比加工产能更加紧缺,关注资源自给率高的企业。

国内锂企业锂盐加工产能扩张提速,除锂矿企业天齐锂业、融捷股份,锂云母企业永兴材料、江特电机、青海盐湖的几家企业能100%自给锂资源外。

其余均需通过外购锂精矿、盐湖卤水或者锂云母来满足生产,随着中游锂盐产能的加速扩张,上游锂资源瓶颈凸显。

长期看,未来在锂精矿和锂盐价格回归合理价差时,锂资源自给率高的企业将最终受益。

重点关注

天齐锂业、赣锋锂业、融捷股份盛新锂能天华超净、藏格控股、永兴材料、江特电机、西藏矿业、中矿资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