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任务群实践:任务驱动式整本书阅读《十万个为什么》教学设计

 宝妞 2022-05-04 发布于河南
设计:郭诗韬  指导/修改:李竹平整本书教学解读
根据新的课标,学习任务群的分类来看,四下二单元的快乐读书吧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与分享”这两个内容。在本单元,呈现了四篇科普类的文章,涉及多个科学的领域,本单元阅读要素为:阅读时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针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及有策略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训练。这就是一种思辨性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从语文要素的纵向坐标来看提问能力的训练层次,三年级上册在第八单元的学习提出了“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这一要素,四上策略单元为“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从以问题为导向去阅读,到多角度思考并提问,再到这一单元的试着解决问题,不难看出编者匠心,这是基于学生有提问意识,能够多角度的提问、整合,到基于问题尝试有策略的进行解决,着力于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在充分的进行了本单元四篇课文的学习之后,我们再去关注这一单元的快乐读书吧,就有很多细节值得我们思考。一、指向方法习练的文体语境《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从阅读内容上看是非常契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的,在学习了四篇科普类文章之后,学生一方面有语用训练上的收获,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种阅读科普类作品的兴趣和氛围。我认为这样的一种安排,能够让学生的阅读能动性增强,更便于其体验科普类作品的阅读乐趣。整本书阅读,要正视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能让学生得趣,乐于去捧起这本书,或这一类书。这个单元的整体安排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尝试。除此之外,整本书阅读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得法于课内得益于整本书”,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梳理和总结了若干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十万个为什么》的阅读过程中,一些科技术语、专有名词的理解就能够把课堂上学习和总结的方法加以运用,这对于学生来说,是阅读方法习得并进行实践体验的一个重要过程。二、驱动快乐阅读的阅读价值其实科普类作品贯穿整个小学阶段,从一年级的科普类儿歌《比尾巴》到《植物妈妈有办法》再到五年级习作单元等,其题材多样,涉猎很多科学领域,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为什么要把《十万个为什么》作为开启整本的科普类作品阅读的第一次尝试呢?我认为这本书的阅读价值还是值得我们仔细去琢磨的。1,。揭示“小生活中的大学问”水为什么能洗干净东西?铁为什么会生锈?钟表内部什么样?穿几层衣服最保暖?书中所讲述的这些问题都来自于最寻常不过的生活,看似简单,其实不容易回答。可是作者却能够用孩子乐于接受的语言去说明其中的奥秘,这就使作品本身充满了趣味,且读来还可以跟家人“炫耀”自己掌握的小知识,颇有一番收获。我认为这是本书不可忽视的魅力所在:贴近于我们的生活,又写得十分有意思。从快乐读书吧的设置来看,就是为了吸引学生读书,增强阅读的趣味性,实现快乐读书,我想这本书确实有着这样一种阅读价值。2.“在家里旅行的书”让我们也来“有趣”的解读一下这本书的阅读价值吧!这本书是_________。这个半填空,我们可以怎么填呢?我想,我的教学设计,就要用这个半填空作为第一个子任务,也作为最后一个子任务。让我们看看其中的奥秘吧!这本书是一本居家旅行指南、一部事物“断代史”、一本试验手册、一本生活百科……这就是从学生的视角下看到的这本书,居然把房间作为旅行地,讲了很多的知识奥秘,每一个知识内容的展开都那么娓娓道来妙趣横生。米伊林总在行文时用到“让我们来做个试验;不信你可以试试看……”这样的语句,所以这本书也很像一本真的可以进行尝试的试验手册。平平无奇的衣柜里面集结了很多“秘密”,生活中的知识和问题答案都在这本书里……从以上的解读中不难发现,这本书真的非常珍视孩子阅读科普类作品的感觉,贴近生活而充满趣味,语言生动而亲切幽默。从初读时觉得似乎就是回答一些科学知识,到发现里面涉及到的不同的时代、地域、文化的知识与特点,越读越有新的发现,不断有新的知识上的收获,同一个半开放式的问题,在不同的阶段去驱动学生的阅读活动,会得到不同的思辨与回答。因此在开启整本的科普类作品阅读时,《十万个为什么》无疑是最为合适的作品了。三、思考“读以致用”的核心任务设计科普类作品的阅读大大有别于文学类作品,首先在于更需要用到一些阅读策略和方法,比如联结的策略,推测的策略,提问的策略。比如跳读的方法,做流程图的方法。因此,是有必要给予学生科普类作品阅读的一般性策略与方法指导和梳理的。其次,我认为从任务驱动的角度进行阅读活动的设计,应该要有一些“读以致用”的思考,因为科普类作品它不仅仅是只有美好的阅读体验,往往还会有知识上的收获,可以尝试组织实践性的分享活动,比如“最强大脑知识竞赛”“竞聘知识讲解员”等等,让知识能够活用起来、交互起来。是否可以以此作为核心任务进行设计,这是我在设计之初的一些思考和尝试的方向。除此之外,细读文本其实可以发现,在本书中,除了知识涉猎领域有所不同之外,还有多个文本类型在表达上的相异。这也是借鉴了李老师的文本解读论述,在此基础上我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要了解不同文本类型的特点,目的何在呢?我想目的有二,首先是便于学生更快速的梳理一些答案和一些关键信息,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其次是从一本到一类的支架搭建,是对于科普类作品科学性表达的一种初步认知的梳理。 学习任务设计思路KUD目标提炼与表述学生将知道(K):1.《十万个为什么》中揭示了许多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与学问。这些知识都凝结着从古至今的沿革及智慧,且在未来还会有创新和发展。2.理解科学术语、专有名词有多种方法。3.借助关键词可以了解文本结构。4.掌握一些阅读科普类作品的策略和方法,如联结、转化等,可以更好地理解科普类文本。学生将理解(U):科普类文体有多样的文本结构类型,用不同方法找到关键词,发现文本结构类型,更便于我们阅读内容,掌握知识。学生将能做(D):1.根据《十万个为什么》的内容绘制一份房间旅行地图或指南。2.分类制作知识收获卡。3.设计一份科学知识竞赛题。4.策划并组织一场科学知识成果博览会。根据KUD目标,提炼的大概念是:科普类作品属于信息类,有策略地进行阅读,能够实现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要理解这一大概念,需要回答的核心问题是:我们如何阅读一本科普作品?能够回答这个核心问题,促进大概念理解的核心任务设计为:策划组织一场科学知识成果博览会。基于这个核心任务,学生需要认真的进行阅读,从文本阅读到收获知识“读以致用”的目标出发。首先要产生阅读的兴趣和期待,以子任务一,话题“猜一猜,这是一本怎样的书?”为支架来达成。其次要梳理知识上的收获,开好这次科学成果博览会,以三个平行的子任务来达成,子任务二为阅读活动“绘制一份居家旅行地图或指南”为支架,尝试对书中《房间旅行记》这首个章节进行细读交流;子任务三为阅读活动“制作知识收获卡”,尝试梳理和交流理解科学术语、专有名词的好方法,作为成果博览会的一项展示;子任务四为阅读活动“我来出一份科学知识竞赛题”为支架,进行抓关键词梳理文本类型的阅读训练,便于快速找到答案。这个核心任务需要分解为以下子任务:子任务一:绘制一份房间旅行地图或指南1.学生通过观察封面、借助目录大胆推测书本内容,借助资料了解作者。2.发布核心任务。3.借助目录绘制图示,并展示。4.选择感兴趣的部分进行课上细读。5.交流细读的感受,印证子任务一中的话题。子任务二:制作知识收获卡1.梳理理解科学术语、专有名词的方法,绘制知识卡。2.小组内交换知识卡,交流理解科学术语、专有名词还有哪些好的方法。子任务三:出一份科学知识竞赛题1.小组内借助阅读单,尝试抓关键词梳理文本类型,全班交流。2.小组内完成四类竞赛题的编制。子任务四:策划组织科学知识成果博览会1.讨论班级“科学知识成果博览会”会务安排,进行相应准备。2.组织开展科学知识成果博览会。 学习过程设计子任务一
子任务规划
活动设计
评价证据
活动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 回顾本单元学习的四篇课文,走进快乐读书吧。
2. 出示一组问题,如:铁为什么生锈?什么是汤?等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活动二
聚焦《十万个为什么》引起阅读期待
完成学习活动:猜一猜,这是一本怎样的书?
1. 作为科普读物,大胆猜一猜书里会写什么呢?引导学生关注封面、作者等信息,运用预测策略,形成阅读期待。
2. 借助目录进行推测、提问,联结生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
3. 完成话题交流:猜一猜这是一本怎样的书?
4. 介绍本书相关资料。
活动三
方法导读,牛刀小试
1. 这是一本用有趣的方式讲了很多生活中的知识的书。在我们自己的房间里就能提出很多问题,学生根据目录,抓取关键信息,绘制房间旅行地图或指南。
2. 展示交流:我最感兴趣的站点,说明感兴趣的原因,还可以交流对于这一部分内容,自己已经有了哪些知识积累?
3. 细读感兴趣的小片段,说说自己了解了哪些知识?
4. 思维跃升:再关注话题,你还有什么发现?
(这是一本题目中就有很多问号的书;这是一本可以跳着读的书……)
5. 教师总结点讲:看来阅读科普类作品,我们要善于提问、推测,还要学会联系自己的生活,转化自己的生活经验。
活动四
制作阅读计划表,与各组签订“科学知识成果博览会”举办协议。
1. 制作阅读计划表,给出时间管理建议。
2. 根据“科学知识成果博览会”协议内容,组内进行任务规划和分工安排。
3. 小组间可以交流,进入本书阅读周期。
4. 阅读过程中,制作知识收获卡。
子任务二、三
子任务规划
活动设计
评价证据
活动一
交流阶段性的阅读成果,展示知识收获卡。
1. 通过知识收获卡,了解并总结学生能够通过本单元学习到的提问、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请教别人等方法理解其中的科学术语和专有名词。
2. 继续展示知识卡,并思考:阅读中,在理解这些词语时,还可以有哪些好方法?
揭示试验印证的理解方法:马铃薯中淀粉的知识、蜡烛是否能充分燃烧。
揭示借助插图理解的方法:P360擒纵轮的插图一目了然。
3.教师总结点讲:理解科普类作品中一些比较特殊的,很有特点的词语,有哪些好方法可以尝试。
评价证据为收获卡,设计评价量规。
活动二
组间交互知识卡,传阅过程中互相学习、分享。

活动三
根据“博览会”协议内容,进行知识竞赛的题目编制。
1. 想要出题或迎接挑战,需要能够在书中更清楚更快速的找到答案,通过阅读单梳理辨析科普类作品不同文本的方法,借助关键词句提取主要信息,并能设计出竞赛题。
2. 教师给出文本类型及范例:
如:原因结果类(《铁为什么会生锈?》)
过程表述类《有没有固态的液体》
问题说明与解决类(《解决难题的方法未必复杂》)
时间推演类(《灯的故事》)
对比说明类(《火柴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故事表述类(和时间推演有些相似)
组内合作完成文本类型及关键词句等主要信息的提取。
3.小组活动编制竞赛题。
评价证据为针对一篇文章的学习单、竞赛题。
活动四
布置组内博览会展位的其他内容:
借助书中知识,明确博览会中本小组的展位主题、为展位起名、完善展位介绍、基于阅读成果的试验制作类、知识卡集锦、准备科普讲解员的讲解稿……
各种产品
子任务四
子任务规划
活动设计
评价证据
活动一
布置教室文化,创设科学博览会的情境。
准备工作:大屏、教室布置、黑板报文案
前期准备:入场门票设计、游园路线或展位导视图、安排博览会活动流程主持人。
各类产品
活动二
开启博览会集体性活动
1. 各小组开启“最强大脑”知识竞赛大PK。
2. 评选出优胜小组,颁发“最强大脑”荣誉之星。
活动三
进行博览会自主游园活动
1. 展位所有成员分批进行流动参观和本展位的运营。
2. 由展位讲解员介绍本展位的展品,如知识卡集锦、最新科学成果简报、书中科学知识的原理试验等内容。
3. 全班同学有秩序地进行流动观展,带好《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笔记本等,可以适当做收获笔记。
4. 参展过程中行使最佳展位投票权,评选“科学明日星”最佳展位。公开投票、评选,颁奖。获奖团队发表感言,教师进行总结。(展会流程主持人全程控场)
笔记等
活动四
活动收尾,交流这一阶段阅读感受,总结方法,启读一类。
话题交流:这是一本怎样的书?
这是一类怎样的书?
教师总结:阅读科普类作品的策略和方法,如提问、联结生活、进行转化、抓住不同类型文本的关键词句提取重要信息等。鼓励学生继续阅读《灰尘的旅行》等科普类作品。
文本之谜 ——读李竹平《语文寻意》有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