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匡张孔马传(二)

 新用户66885325 2022-05-04 发布于山东

《汉书》又被称为《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具有极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中国史学“前四史”。老黄为您讲述精彩的《汉书》故事。

黄河歌者金石点评:

这个“凿壁偷光”的匡衡原来是犯了贪污土地罪被免职的!作为丞相的匡衡只是朝廷中的一个摆设,当时宦官与外戚专权,他把一大堆好建议塞给了汉成帝算完成任务。汉成帝荒淫无道,穷奢极欲,迷恋赵飞燕姐妹,西汉已经病入膏肓。当时的人们都知道社会问题,但却无法改变。就像蒋介石清晰地知道自己的问题:军阀割据、贫污腐败、裙带关系、假话盛行,最后还是死在这上面。知道能治的是病,知道却不能治的是绝症,这就是“王朝周期率”。请看《<汉书>研读》第410章:

 

匡张孔马传(二)


匡衡与汉元帝

这时,汉元帝喜欢好儒术文辞,大大改变了汉宣帝时期的执政风格,一时间谈论政事的很多人要求进见,人人都自认为很了解了汉元帝的意图。另外,傅昭仪和他的儿子定陶王刘康受到宠幸,超过了皇后和皇太子。匡衡再次上书说:

臣听说治理国家的安危之道,全在于治理者的审慎用心。大概受命于天的帝王,其目标就是建立永垂千古的不朽伟业,继承基业的君主则要努力继承发扬先王的大德,褒扬扩大其功勋。当年周成王继承王位后,思念陈述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大道,修养心志,把功名美绩都归结于这两位圣主,自己不敢独占其名,所以才有上天受享、鬼神保佑的局面。其《诗》中说:“思念我们的皇祖,鬼神都降临到我们朝堂。”这是说周成王经常思念祖上的功业,所以鬼神才保佑辅助其治理天下。

陛下的圣德覆盖普天之下,对百姓爱如子女,但是仍然阴阳没有调和,奸邪没有禁止,大概是议论者都说是陛下没有发扬先帝的大功,争相进言说制度不能继续再用,务必要进行改革,但改革措施反而更差,于是再恢复原来的制度,这样群臣互相争论是非,让官吏和百姓没有能信奉的准则。臣暗中痛恨国家放弃掉让百姓乐享其成的伟业,却虚妄地进行这些乱七八糟的改革。希望陛下详细观览国家基业的大事,留神于遵循制度,弘扬功绩,以安定群臣之心。《大雅》中说:“不要忘记你的先祖,要常修美德。”孔子把其写在《孝经》的首章中,这大概是说圣德的根本所在。书传中说:“审清好恶,调节情性,王道就全部具备了。”能够调理自己的心性,然后才能调节其他人、物的心性;调节好了人、物的心性,就可以通晓天地变化了。治理心性的办法,必须要审查明白自己的特长,弥补加强自己的不足。大概聪明疏通的人要注意从大的方面观察,寡闻少见的人则要避免闭塞不通,勇猛刚强的人要警惕太过凶暴,仁爱温良的人要警惕优柔寡断,湛静安舒的人要警惕落后于时代,心胸浩大的人要警惕遗漏事情。所以务必要审清自己要警惕的方面,在道德大义上不断加强修养,然后就能达到心性平和的效果,那些巧言伪善的人也就不敢再互相攀比谋求晋升了。希望陛下明察自己要警惕的,以便发扬圣德。

臣又听说,如果明白了治家之道,那么治理天下的道理自然明白,所以《诗经》以《国风》作为开篇,《礼记》以《冠》《婚》作为根本。以《国风》作为开篇,其原因在于推究人的情性,从而明白人伦之理;以《冠》《婚》作为根本,正是要巩固基本,从而防患于未然。福瑞的获得无不来自于室家,大道的衰落也无不开始于家室内部。所以圣明帝王必须要慎重确定妃后的级别,区别出適长之间的地位。在家中施行礼义,在于使卑贱者不逾越尊贵,新人不压制旧人,这才能统一人情,理顺阴气。適出尊长,庶出低卑,適长子要在宫廷的主台阶上举行加冠礼,在仪式上要使用美酒,其他的儿子不能与之并列,这是为了尊贵正体从而避免嫌疑。这并非是虚妄无用的仪式,而是在内心中表明这两者之间的不同,所以礼义是用来表明内心的性情,从而表面在外部的行动上。圣人无论活动安静游乐宴饮,所接触的事物都井然有序;如果有了次序,那么海内就会人人自修,百姓就会服从教化。如果应当亲近的却对其疏远,应当尊贵的让其低卑,那么佞幸讨巧的奸臣就会借机而动,以致于祸乱国家。所以圣人谨慎其开端,在没有形成时进行禁止,不用私恩妨碍推行公义。如果陛下圣德至纯完备,各个方面无不修正,那么天下就能实现无为而治。《诗经》中说:“要治理好四方,先要治理好家室。”书传中说:“治理好了家室,则天下可以安定。”

匡衡在担任少傅的几年间,多次上书陈说朝中事务,等到朝廷有大政讨论时,他总是根据经义进行回答,言谈符合礼法大义。汉元帝认为他可以担任公卿了,于是让他先后担任光禄勋、御史大夫。建昭三年,匡衡接替韦玄成担任丞相,封为乐安侯,加封六百户食邑。

汉元帝去世后,汉成帝继位,匡衡上书告诫汉成帝要谨慎选择嫔妃,讲述经学和礼仪法则,其中说道:

陛下秉性至孝,心中的哀痛悲伤思念之情不绝于心,从没有游玩射猎宴饮,这确实是谨守孝道、不忘国家根本的行为。臣私下里希望陛下虽然心性已经至孝,但仍然还要有圣贤之心。《诗经》中说:“茕茕在疚(仿佛在病中)”,是说周成王在服丧完成后仍然思念,心意还没有平息,这大概就是他能够成就周文王和周武王那样的功业、弘扬圣人盛大教化的根本原因。

臣又听我老师说过:“妃匹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选择配偶的事情,是一切生活的开端,是所有福气的源泉)。”只有婚姻之礼确定后,然后才能成就万物?保全性命。孔子在著述《诗经》时以《关睢》作为开始,是说帝王作为百姓父母,其皇后夫人的行为如果不能与天地匹配,就不能侍奉神灵,从而治理世界万事万物。所以《诗经》中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讲的就是只有保持贞洁的女子,没有三心二意的行为,不把情欲系在心中,并在仪容仪表中表现出来,也不在一行一动中表现出宴乐私情,然后才能匹配皇帝,从而主持祭祀宗庙。这是纲纪的首位,王教的开端。自从上世以来,夏商周三代的兴废,无不由此引发。希望陛下详细观览历朝历代得失盛衰的经验教训,来奠定伟大基业,选择有大德的嫔妃,力戒声色喜好,亲近端庄恭敬者,疏远虽有技能却无德行者。

臣私下里看到陛下圣德纯正茂盛,专心精研《诗经》《尚书》,喜欢礼乐从不厌倦。臣匡衡才质低劣,不能辅助善义,宣扬德音。臣听说过《六经》这些书籍,是圣人用来统揽天地之心,确立善恶标准,明晓吉凶的区别,贯通天人之间的正道,使人们不再违悖自己的本性。所以弄清《六艺》的含义,那么之天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和谐,草木昆虫都能得到繁育,这是永远不变的大道。其他的《论语》《孝经》,则记载了圣人言行举止的概要,应当探究其中的含义。

臣又听说过圣王自认为人的动静周旋,要奉天承亲,君临朝堂,使用大臣,事事符合礼仪制度,以彰明人伦之道。大概恭敬谨慎害怕,是侍奉上天的礼仪;温和恭敬谦逊,是奉待双亲的礼节;端庄严肃恭敬,是统治百姓的威仪;和颜悦色,说话和气,是对待臣下的礼仪。举止动作遵守礼仪,所以圣王的形象就能体现仁义,做事就能成为法则。孔子说:“德义可尊,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大雅》中说:“敬慎威仪,惟民之则。”诸侯要在正月朝拜觐见天子,天子依据大德礼仪,庄严肃穆地接见他们,还要一起观察礼乐,赏赐酒食后才返回,所以万国才无不获得赏赐的福祉,受到教化后形成风俗。现在陛下正室接受诸侯朝拜,临朝接受朝贺,摆设酒宴款待八方来客。书传中说“君子慎始”,希望陛下留神一动一静的礼节,使群臣能够仰望您圣明的形象,以建立治国根基,这是天下人的大幸!

汉成帝恭敬地采纳了匡衡的建议。不久之后,匡衡再次奏报在长安南北郊祭祀,裁撤其他过多的祭祀,其话语记载在《郊祀志》中。

在此之间,汉元帝时期,中书令石显执掌权力,从前任丞相韦玄成直到匡衡等人都畏惧石显,不敢违背其意思。到了汉成帝刚刚继位,匡衡就联合御史大夫甄谭一起奏报弹劾石显,逐条罗列陈述其恶行,并涉及其党羽。

司隶校尉王尊奏报弹劾说:“匡衡和甄谭居于大臣之位,明明知道石显等人专权擅势,作威作福,成为海内患害,却没有及时奏报进行惩罚,而是一味阿谀曲从,附下罔上,失掉了大臣辅政的大义。既然奏报弹劾了石显等人,但却不陈述自己不忠之罪,反而宣扬先帝任用倾覆之徒的过失,其罪属于大逆不道。”

汉成帝下诏令不再弹劾查处。匡衡心中惭愧恐惧,上书谢罪,借机请求告老还乡,献上丞相和乐安侯印绶。汉成帝回复说:“君相因为道德修明,所以才位列三公,先帝委任以朝政,随后才辅佐朕。君相遵守法度,勤劳为公,朕很欣慰地和君相同心合意,肯定能治理好国家。司隶校尉王尊妄意欺诈,把脏水泼到君相身上,朕感觉非常怜悯您。现正交由有关部门问罪,君相为什么生疑而上书归还侯印请求告还乡呢?这分明是宣扬我不能明察事件。书传中不是说了吗:'礼义不愆,何恤人之言!’君相应该明白这点。你要振奋精神,按时用医服药,加强饮食自爱。”汉成帝赏赐匡衡上等酒和宫中饲养的牛。

匡衡于是起身处理公务。汉成帝刚刚继位,以褒扬奖励大臣为主,但群臣中大多数是王尊这样的人,匡衡很是忐忑不安,每当有水旱灾害,或者风雨不及时,他都接连请求告老还乡让出位置,汉成帝都是马上下诏书慰问安抚,不答应其请求。

很久之后,匡衡的儿子匡昌担任越骑校尉,因为酒醉杀人被逮捕入狱。匡昌的属官和匡昌的弟弟合谋解救匡昌。事情被发觉后,匡衡摘下帽子光着脚前去请罪,汉成帝派谒者诏令匡衡戴上帽子穿上鞋子。但有关部门奏报匡衡垄断盗取土地,他最后受到牵连免职。

当初时,匡衡的封地在临淮郡僮县乐安乡,全乡共有田地三千一百顷,南面以闽佰为界。初元元年,郡中的地图误把闽佰作为平陵佰。这事过去了十多年,匡衡受封到了临淮郡,于是就借机把平陵佰作封地边界,共多出来四百顷土地。到了建始元年,各郡重新确定边界,送上田亩计簿,重新确定地图,并把这事报告到丞相府。

匡衡询问自己的亲近官吏赵殷边界的事情:“主簿陆赐过去担任奏曹,熟悉事务,知晓边界,现在担任集曹掾,你可以去问问他。”第二年进行土地统计时,匡衡询问赵殷的边界事情:“你想怎么办呢?”赵殷回答说:“陆赐认为应当按照实际情况上报田亩账簿,现在郡中据实报告。如果担心不肯从实上报,君相可命令家丞上书。”匡衡说:“主要考虑的是应当不应当,为什么要向陛下上书呢?”匡衡没有告诉办事的曹史,而是听任曹史办理。

后来陆赐和一名叫做明的属官上报统计田亩数字时说:“根据原来的地图,乐安乡南面以平陵佰为界,现在却以闽佰为界,这是什么意思呢?”郡中随即答应把四百顷土地划拨给乐安国。匡衡派遣从史来到僮县,收取多交的田租一千多石谷物。

司隶校尉王骏、少府张忠向廷尉奏弹劾说:“匡衡监管临淮郡的封地,私自盗取当地财物,价值达到定罪的十金以上。按照《春秋》中大义,诸侯不得垄断土地,这是为一体遵循法律。匡衡位列三公,辅助国政,掌握田亩账簿,了解封郡实情,应当正确划定边界。重新划定边界后,匡衡仍然违背法律,垄断土地,盗取田租作为个人收益。陆赐和明奉承匡衡的意思,歪曲上报田亩统计数字,搞乱县中边界,附下罔上,擅自用土地增加给大臣,他们都属于大逆不道。”汉成帝准许了奏报,但没有治罪,只是把匡衡免职成为普通百姓,匡衡最后在家中去世。

匡衡的儿子们都通晓经术,历列九卿,他的家中世代都有很多担任博士的。


匡衡贪污

黄其军

        作于2022年1月29日(古历辛丑年十二月廿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