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震卦与少阳病变

 所来所去 2022-05-04 发布于云南

《周易》中的“少阳”指四象之一,《周易》虽未对少阳概念进行具体阐述,但后世著作对其进行了补充说明。《皇极经世书》 与《子平真诠》结合阴阳动静的属性解释了四象的概念,“动之大者,谓之太阳;动之小者,谓之少阳”,“天地之间,一气而已,惟有动静,遂分阴阳。有老少,遂分四象。老者极动极静之时,是为太阳太阴;少者初动初静之际,是为少阴少阳”。“少阳”的“少”字指阳的程度微弱,少阳初生,属初阳、稚阳,处于阴阳之中,代表着阴势未消、阳势初长。《周易》中阐述了少阳的最原始释义,《内经》与《伤寒论》引用了少阳的概念,为其赋予了更具体的生理病理特点。根据少阳自身的生理特点,少阳病的特点可归纳为易经腑同病,易气郁、化火,易生痰、生饮、生水,易伴发太阳、阳明、太阴之气不和等。少阳半表半里之位,与少阳为枢的理论不谋而合。

《周易》中卦象的变化蕴含着丰富的奥秘。在八卦中,震卦(

文章图片1

) 有震动、地震之意,应于春天、应于肝胆,其一阳爻位于二阴爻之下。所谓“阴极而阳生”,震卦可视为由坤卦(

文章图片2

) 转化而来,阴爻之下出现一阳爻,微弱的阳气从地下逐渐升起,便转化成震卦。初爻的转变意味着阳气初生,力量尚且不足,故少阳历来被称为“小阳”“弱阳”。初爻当下的力量虽然虚弱渺小,但正如新生命的诞生,拥有活力。《内经》中也将少阳比为一阳,足见其阳气始生的特点。震卦阳爻的内涵对于少阳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伤寒论》第 97 条提到:“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其中“血弱气尽”四字是对少阳病病因病机的概括。少阳阳气本就虚弱,如气血亏虚,阳气不能卫外,则邪气侵犯少阳 。因此顾护少阳阳气是治疗少阳病的关键。震卦对应的脏腑为肝胆,在《内经》中,少阳在脏腑之中亦对应肝胆,肝胆五行属木,木具有升发、调达的属性,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少阳升发的特点。《素问·六节藏象论篇》曰:“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内经》极其重视胆腑,是因为胆具有升发的属性,其对人体一身气机、营血具有重要的推动和调达作用。“震仰盂”,指向上开口的盛液容器。一来,震卦中的二阴爻中空之处连接似通道,象征三焦,承载着一身气血水的运行,为三焦属少阳提供了依据;二来,其通道下为阳爻,上为阴爻,连通阴阳,象征其与人体阴阳转换密切相关。《吕氏春秋·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通道主动,枢机亦主动,故震卦的通道之象也应于后世对少阳枢机的解释。

震卦属少阳的生理状态,如受不良因素影响,震卦就会发生相应的转化而形成少阳病。少阳层面的代表方剂有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温胆汤及三仁汤等,均有和解少阳的功效。将以上方剂配于震卦的不同变卦,可见其在治疗上也各有侧重。震卦反应了少阳病的相火处在弱小阶段是小火、少火的状态,故少阳病的热象多为“口苦,咽干”、“脉弦细”、“无大热”、“少阳脉小”的相火弱小的阶段,在治疗上“不可吐下”、“少阳不可发汗”,恐损伤此初生之少阳。震卦还有阳托阴外出之象,所以《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将少阳病的主方小柴胡汤命名为阴旦汤,并解释小柴胡汤为“阴旦者,扶阴之方,以柴胡为主”,说明小柴胡汤及柴胡有阳托阴外出的作用,也可以进一步理解为少阳有阳托阴外出之意,所以震卦反映了少阳病相火为病尚弱和阳生托阴外出的状态。

1 下爻转变——阳气虚弱 下爻转变,即为坤卦 。

文章图片3

此卦象的转化主要源于二阴爻对阳爻的制约之力太过,以致阳气虚弱,此为少阳证偏阳虚的表现。仲景用方注重顾护阳气,小柴胡汤中人参与生姜、大枣和中而预壮里气,恐正气一虚,在经的少阳邪气乘与太阴 。正如柯琴所云:“张仲景于表证之用人参,此因正邪纷争,正不胜邪,故用之扶元气,助正以祛邪也”。因此,小柴胡汤更注重顾护少阳阳气,继以推动少阳的各项生理功能。

2 中爻转变:易生痰生饮生水 如中爻转变,则会变为兑卦(

文章图片4

),兑卦本意为泽,即湖泊。如少阳无法正常发挥其枢纽的功用,通道不能正常运作,则原本运动的通道就会形成一滩死水,象征人体痰、饮、水的形成,正如少阳病多项症状均因气血水通道不畅所致。后世“分消走泄”之法亦是源自于此,可使郁滞的水液恢复流动之性。叶天士《温热论》说“再论气病有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彼则和解表里之半,此则分消上下之势,随证变法,如近时杏、朴、苓等类,或如温胆汤之走泄”。“分消走泄”之法代表方剂三仁汤治疗注重通利三焦,杏仁、蔻仁、薏苡仁从上、中、下三部通利三焦,意在使水恢复活性。

3 上爻变卦:少阳易气郁化火 如上爻转变,则会变为离卦(

文章图片5

)。八卦取象格言:“离中虚”。震卦上爻的转化使原本与外界相通的三焦通路被阻塞,因此会造成气血水的瘀滞。温胆汤中应用半夏、陈皮、枳实等大量理气化痰之药,可见其侧重于针对离卦气滞的特点进行治疗。

八卦之中,离主火,由此解释了“气有余便是火”的理论。《伤寒论》第 263 条所言:“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也正说明了少阳病易化火的特点。蒿芩清胆汤在温胆汤的基础上配伍蒿、芩等清热药,在和解少阳的同时注重清少阳胆热,以蒿、芩为君清离火之热,防离火上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