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怡亲王溥静回忆录(一)天降的爵位

 新用户8926AVU2 2022-05-04 发布于北京

怡亲王溥静回忆录

大清光绪庚子二十六年,1900年秋9月,昔日热闹非凡,人来人往的北京城经过了八国联军的光顾,一片萧条,到处都可见残垣断壁。

文章图片1

包括富丽堂皇,恢弘雄伟,气势威严的紫禁城内也未能逃脱魔掌。更不要说其他的王府和民居乃至商铺了。更是一片狼藉。

文章图片2

这座紫禁城乃至于大清国的主人慈禧太后老佛爷和光绪皇帝此时还在逃难的路上。

文章图片3

在皇城大内之外的宗人府里,押解着一些因为支持义和团民而被问罪的宗室贵族们。其中的一间屋子内就关押着这么一个人。这个人身形不够,外表瘦弱。本来养尊处优的白皙的脸庞和打理得很漂亮的辫子此时已然看不出来原来的颜色了。在牢狱中这个人显得越发苍老,辫子中已然有很多白发。他其实他刚过中年。

文章图片4

这个人这会正在写一封奏折给太后。他知道自己罪孽深重,爵位很有可能保不住了。虽然圣旨没下来但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了。说来也惭愧。这份爵位轮到他继承才没多久。就又失去了。这个人写完了请罪折后,扬天长叹一声看着窗外叽叽喳喳的鸟儿。想起了自己的前半生。想起了因为自己的贸然行动导致王府被抄。他愧疚地流下眼泪。。。。、

文章图片5

这个沦为阶下囚的人就是我。我叫爱新觉罗。溥静。我在关进宗人府前是怡亲王。我被封怡亲王可谓来之不易。我们家本来老祖宗是弘皎。而高祖弘弘是怡亲王允祥的四公子。被世宗爷下旨封为宁郡王。

文章图片6

按理说一家一般只能封一个亲王,哪怕是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也不例外。唯独世宗爷额外表彰胤祥老祖的忠心。特意破例。这种一门双爵位的例子除了开国八大铁帽子王之首的礼亲王代善一家是一门三王。别的几乎没有。可惜我家的宁郡王不是世袭罔替,传到了曾祖父绵誉这就是贝勒,我的祖父是承袭贝子爵位的奕格。我阿玛承袭爵位时是镇国公。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我承袭本来应该是辅国公。但是有件天大的好事降落在我们家。

文章图片7

在大清咸丰十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文宗皇帝咸丰爷驾崩后不久,他遗命的八大赞襄辅政大臣因冒犯了慈禧老佛爷。被老佛爷联合恭亲王奕䜣一起发动辛酉政变给收拾了。赞襄大臣之首就是当时承袭怡亲王爵位的载垣。载垣堂伯父被下旨自缢后,怡亲王爵位被削夺了。

文章图片8

但是仅仅过了两年时间,老佛爷的气小了不少。又因为怡亲王是世宗爷封的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不恢复爵位怕引起连锁反应,所以特旨让我阿玛承袭怡亲王爵位。因为我们家是怡亲王这一支派最亲近的人了。当初下旨是不允许载垣的后裔再承袭爵位。高祖老爷子弘晈的兄弟的后裔大都籍籍无名了。阿玛袭爵后,朝廷照例追封我家的祖先永福,绵誉,奕格等都为怡亲王。真可谓是一荣俱荣啊。

文章图片9

我阿玛承袭爵位后,在先帝同治朝和本朝光绪爷这里都做过一些官职,做过一些镶红旗蒙古都统,镶红旗汉军都统等管理八旗军政事务的官员。也做过阅兵大臣,巡城大臣等职务。官职不高不低。我是阿玛的长子,还有个一母同胞的弟弟叫溥耀。因为我们兄弟不少近支宗派,所以取名的时候不用和当朝皇子一样用一样的偏旁部首。

文章图片10

我生于道光二十九年,幼年时期,阿玛还只是个小小的镇国公,我们一家住在祖父的宁郡王府里。位置在北京城东面的东单牌楼附近。宁郡王府规模不算大。但有个很特别的地方,是在王府内修了个北极阁。因为在我出生前,王府曾经发生过一次大火,火灾之后就修了这个楼阁,因为北方主水。取镇压火灾的意思。

文章图片11

我的幼年和青少年的时光过得很快,到现在想起来都没什么特别的。在我刚过二十出头的年月,我受封为辅国公爵位。对于我来说也算是正式可以领俸禄了。但是生活没什么改变,此时正是大清国内忧外患兼顾的时候,朝廷内有慈禧老佛爷掌权,我的堂伯父载淳没有什么实际权力。

文章图片12

我也只是每天的闲处。到了我不惑之年,我还没什么正经的差事。每天闲得不行,总是觉得自己一身本事无处发挥。我的弟弟溥耀比我沉着稳重。在光绪十七年的时候,我的阿玛就驾鹤西游了。我很难过,阿玛他老人家薨逝的年纪在家族中还算中等,63岁。他薨逝后的第二年,我承袭怡亲王的爵位,但是已然是无所事事。这样的日子我过了大半辈子了。我有点待不住了。

文章图片13

虽然我身历宣宗道光朝,文宗咸丰朝 ,穆宗同治朝一直到今上皇帝光绪朝。但是除了日常的承袭爵位外没什么太大的成就。如果是别的八旗子弟可能也就每天逛逛街,坐坐茶馆,遛遛鸟也就过去了。

文章图片14

但是我总觉得自己有天大的本事就是没有地方用。弟弟溥耀总是劝我踏实些,大清国多事之秋,能少接触点军国大事对我们都好。他老是拿堂伯父载垣的例子给我讲。说:“哥啊,你看看人家载垣伯父,身居高位,一招不慎不就天翻地覆了。老佛爷那么厉害,咱们还是当黄花鱼溜边走吧。咱家好不容易得到的爵位,可千万不可闪失了”

文章图片15

我总是觉得他没有出息,我平时和同样不太受重视但又不甘寂寞的王公比如端郡王载漪,还有庄亲王载勋,辅国公载澜,贝勒载濂,载瀛这几位叔伯的很近。我感觉和他们惺惺相惜。这些年里洋鬼子对我们大清越发过分了。尤其是1894年,连我们一直瞧不起的东洋鬼子都开始藐视我们了。这也太过分了。我每天都恨不得拿我的佩刀上战场去砍他们。但是日子过得久了,我也慢慢地消退我的意志。

文章图片16

而且我身体瘦弱,但是每天上朝时还要佩戴很沉的佩刀,这给我的压力不小。我灵机一动,在王府里把我的佩刀掘成两半,只留一小部分在外面。剩下的都扔到马厩里了。我的这个主意让我弟弟溥耀着实担心了很多日子。他担心我会犯大不敬之罪。因为上朝配刀是朝廷给我的恩典。结果他担心的事情果然出现了,有一天下朝后我发现我的朝靴不整洁就弯腰处理。结果佩刀鞘没有扣严,剩的刀柄掉了出来。

文章图片17

当啷一声很是清脆,结果在我后面下朝的端王载漪,载澜等人看到了。呵呵捂嘴笑,我怕他们奏我一本。整理好后赶紧跑回家。紧张兮兮的等着噩耗,没想到过了两天都没有任何时期,第四天上朝我发现载漪他们学我也都这么做了。我才放心。这些只能算是人生的插曲。直到去年。一场旷日持久的大事发生了。而我呢,因为自己的不慎重导致今日的结果。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