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联乡析玉】不必西湖觅烟景 | 柳浪湖

 文山书院 2022-05-04 发布于北京

图片


联题:柳浪湖

简评:章  甫

图片

图片

   柳浪湖,原是一块座落在公安县城斗湖堤西南的生态湿地,其周围植有数以万计的柳树,故而得此诗情画意之名。清代公安诗人侯家光有诗云:“柳浪湖上柳如烟,柳浪湖下水接天”。于是,后人以“柳浪含烟”冠名,美誉为“公安八景”之一。数百年过去,沧海桑田,时过境迁,风光不再,遗址仅存。但,由于晚明《公安派》的主帅袁宏道弃仕后曾卜居于此,并置业设馆,聚积了一批“粉丝”从事文学革新活动,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成就了今天一宗宝贵的文化遗产。现在,三袁文化的传承和研究已经走向了世界。作为三袁故里,柳浪湖社区、柳浪湖公园、柳浪湖诗刊、柳浪湖商标等陆续行世,其影响已渗透到各个领域。以柳浪湖命题撰联,即是一簇花絮。它与桂花台的联题同宗,自然离不开三袁文化,但又有自身的个性色彩,那就是必须突出袁宏道这名主角。早在稳居柳浪湖之前,袁宏道即于《叙小修诗》一文中,明确而又完整的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革新主张;返乡卜居后,便以柳浪湖为据点,予以传播和践行。我们撰联,不必如学术研究那样专业,但必须掌握基本的史实,不然就有可能出现谬误。
胡祖仁
湖种性灵,无数新芽增气概;
柳添风骨,几多嫩叶换萧条。
 
    简评:这副联把袁宏道在柳浪湖传播和践行文学革新主张的作为与成效,比喻为植物的新芽及嫩叶,以新生的勃勃生机,取代了枯朽的萧条景象。充分肯定了文学革新这一新生事物的深远影响和巨大成就。“种性灵”“添风骨”的通感手法,增强了联作的艺术魅力。以鹤顶格的形式嵌入柳湖二字,令人对该联所指一目了然。美中不足的是,下联的“风骨”和“嫩叶”意境失谐,既然是嫩叶,哪有风骨而言?不如将“嫩叶”调整为“劲叶”,予以融合。虽有微疵,然瑕不掩瑜,该联仍不失为佳作。
 
胡孙文
以笔当戈,敲枷砸锁抨格套;
拓湖为苑,植柳栽荷种性灵。
 
    简评:这副联彰显了文学革新活动的战斗性。倒叙加通感,是此联的手法特点。袁宏道以柳浪湖为主要阵地,团结一批仁人志士,用笔作刀枪,以性灵为炮弹,射向了文化复古营垒,终于打破了枷锁格套,赢来了文化的春天。该作上联说结果,下联述成因,是为倒叙,有一种加重气势的功能。
  
 
张新阶
俯首荷池,感悟性灵孕处莲心苦;
燃情学馆,倾听格套开时柳眼青。
 
    简评:此作将“我”置于联中,展开了联想的翅翼。上联从莲心的孕育苦联想到性灵传播的斗争苦;下联则进一步展露了袁宏道以火一般的热情,投身文学革新,打破了复古格套的喜悦情怀。联语格调清新,重于炼词。“燃情”便是亮点,“柳眼青”则是一语双关,既是指柳浪湖,又来自古诗典故。唐元稹《生春》一诗有“何处生春早,春生柳眼中”之名句。
 
尹登云
柳浪涛中篱栅破;
藕花深处性灵生。
 
    简评:这副短联扼要的表现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这一文学革新主张的特质及其战斗力。篱栅比喻复古格套,它在性灵浪潮的冲击下,被支离破碎。下联的字里行间,仿佛穿越时空,将《爱莲说》的“内直”和“性灵说”的“直抒胸臆”联系了起来,这就别出新意。如果将上联的名词“涛”改成动词(或形容词)的“滔”,对仗就更加工稳了。
 
萧汉斌
弃仕袁公,置下万株烟柳,闲日铺笺,调一缕荷风润笔;
聚星学馆,摆开几席性灵,经年论道,借满盅谷酒抒怀。
 
    简评:此联直呼袁公,描述了他在柳浪湖置(植)柳设馆,宣扬性灵,援笔抒怀的行止,颇有韵味。联中,荷风润笔,几席性灵,显然亦属通感手法。袁宏道浪漫的情怀,洒脱的风貌,跃然屏上。虽与那种文化斗士的形象不完全吻合,但也让读者看到了袁宏道从容不迫的儒雅风姿。
 
萧宪荣
柳浪含烟,古韵悠悠藏浩气;
渔歌荡锦,桂花簇族卧文星。
 
    简评:这副联平实中有含蓄,简朴中有深意。旨在赞颂以袁宏道为代表的“性灵派”。三袁文化能历经数百年,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凭的就是耿耿浩气,有了这股浩气,就有了强大的生命力。袁宏道是文星,他们兄弟是文星,千千万万三袁文化的继承者同样是文星。这种“大文星观”推动了三袁文化的发展。就联语本身而言,下联的桂花与上联的古韵对仗欠严格,加上桂花在柳浪湖并非代表性植物,而有文字记载的除柳树外还有枫树。不如将桂花改为红枫,这样,既符合实景,又对仗求工,可否?请酌。
 
  
王明清
公置业,业旺文雄,雄文大墨骚人仰;
柳树含烟,烟飞浪卷,卷浪清凉游客迷。
 
    简评:这副联专述袁宏道在柳浪湖的业绩。上联称颂他业旺文雄受人敬仰,下联描绘柳浪湖景色引人入胜。斯联运用了顶针的手法,既有字顶针,又有词顶针,使对联增强了节奏感,令人喜读。不过,雄文大墨可以自对,而卷浪清凉,自对难属,清凉与大墨互对欠工,值得推敲一二。
 
罗春安
绿帘莺唱开新曲;
玉镜莲香迈古风。
 
    简评:柳浪湖景观还有一个美丽的名称即柳浪闻莺或柳浪鸣莺。此联就是借这一美名的意境撰写的。她依然是指代以袁宏道为代表的三袁文化。新曲无疑是比喻性灵说。玉镜莲香则更是柳浪湖的象征。整个联语要表达的思想是三袁倡导的文学革新所开创的新局面一定会击溃对立派而超越前人。
 
曹光兰
自来诗韵满家山,袁氏以还,楚风未已;
不必西湖觅烟景,阴深杨柳,睛主莺花。
 
    简评:这副联从寻常中见奇境,词语从雅,情调婉约,未言柳浪湖,实颂柳浪湖。上联点赞三袁文化的长盛不衰,下联颂扬柳浪湖的杨、柳、莺、花等景观不输西湖。联语中表露出一种对三袁文化的景仰和热爱桑梓的自豪。斯联手法的特色是每比的后两个分句属短语自对,且运用十分娴熟得体。
 
  
观柳浪含烟,红枫似火,湖上风光长醉客;
忆性灵耀史,思想求新,江南后学漫思君。
 
    简评:这副联层次分明,语言流畅,上下联均以领字总揽,尾句作结,文学色彩较浓。可能出于疏忽,下联摆布了不规则的重字“思”,便沦为了病联。好在略施手术即可救治败笔,如将下联的'思想'二字改为'格调“二字,就令“性灵耀史,格调求新”的句中自对成为工对,一举两得。

图片

附优秀作品

曾凡浩

柳树垂丝,含烟带雾;

湖心涌浪,漱玉溅珠。

王书文

水寨俨然,椽笔当枪驱钝贼;

风光妙矣,柳丝涌浪逗文心。

胡友法

柳浪清风,日照山巅生紫气;

荷台雅韵,云横海角现祥光。

  

柳浪声声,韵抵潺陵流一派;

莲花朵朵,香摇秀色入千家。

宋良泽

桂花台上声声远;

柳浪湖边步步高。

  

大敞胸襟,文骨在湖心孕育;

饱经风雨,诗魂于水面畅游。

王良松

春风翻柳浪;

皓月映荷香。

刘世益

柳高一丈浪无际;

人杰三袁湖有声。

薛维平

赏柳浪烟霞,求田问舍非君意;

设清风会馆,聚友评章创性灵。

吴丕中

平湖荡锦湔文弊;

柳浪含烟毓性灵。

卢成用

几许阴晴,几度风霜,几案黄笺堆日落;

一湾新月,一腔旧梦,一簑烟雨共潮生。

萧文厚

柳下清风儒雅地;

荷前洁壤性灵篇。

李德才

春风吹柳,柳浪声声吟日月;

夏雨沐莲,莲花朵朵缀乾坤。

陈宝初

柳影三千点;

性灵四五峰。

  

三管长毫,饱沾绿墨掀湖浪;

一枝独秀,尽展黄笺涌性灵。

罗才干

涛声已远,桑田漠漠高楼起;

柳色何寻,遗韵悠悠亘古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