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价值事务所的第955篇原创文章” 近段时间,《价值事务所》陆续为大家梳理了一线大CXO的业务进展情况,得出如下几个结论: 1、CXO的景气度还非常高,不论是一体化大CXO如药明、康龙、泰格、凯莱英,还是博腾,手里的订单都非常多,按21年20业绩来看,基本上开足马力生产2年都做不完。 2、没有CRO的CXO是没有灵魂的,不论药明、康龙、博腾,都在自家的年报中肯定了前端CRO的倒流作用,即便是泰格,和它收来的临床前CRO方达之间的协同效应也越来越强,正在通过方达想办法拓展属于自己的一体化。反之,没有CRO的凯莱英,对比康龙、药明实则很吃亏。 3、“临床CRO”与“临床前和后端CDMO”堪称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行业,临床前往CDMO扩展很容易,这两者都具备制造业属性,属于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但临床CRO更像服务业,考验的是组织管理、招募病人与医生打交道的能力,如泰格的员工,超80%都是女性,康龙、药明再一体化,进军临床CRO也遇到了非常大的阻力。 带着以上的一些洞见,我们来一起看一下目前市面上的一些细分头部CRO,他们的成绩单和未来发展潜力究竟如何。 公司21年20实现收入12.02亿,同比增长17.55%;归母净利润4.87亿,同比增长164.14%;扣非归母净利润2.33亿,同比增长34.24%。 乍一眼看上去,药石的成绩单是我们分析过的几家企业里最烂的。因为目前CXO红利期,营收增长(抢市场情况)比利润来得更重要。 之前分析过的几家,最烂的营收增速都在40%左右,药石体量本就差他们一截,营收增长还这么慢,也难怪这一波回撤幅度最大了。 不过,可不能这么简单地看一组成绩单就下结论,不然投资难免也太容易了些。 药石的主营业务是分子砌块(用来设计和构建这些小分子化学药的片段,属于底层结构化合物),比如下图的化学小分子药,就由三个分子砌块通过反应而得。 这门业务处于整个小分子药产业链最前端,具备较高的门槛,也满足往后一体化导流逻辑。 药石正是一家以分子砌块为特色,并以此为基础往后CDMO进行延伸的企业。但去年由于产能不足,收入端就没能体现出很好的增速。 公司的产能主要集中在今年投放,根据公司官网披露,浙江晖石生产基地501多功能GMP车间已经正式启用,随着公司产能的逐渐投放,业绩自然就能起来了。 与后端CDMO的订单金额相比,前端分子砌块其实是“小业务”,但正如所长在其他CXO文章里反复强调,前端业务才是CXO的立足之本,前端证明自家的技术实力、取得并留住客户,前端客户来了,后端产能起来了,把客户由前往后导,再正常不过。 因此,只要药石手里订单充足,前端业务基础不断巩固,其实不需要太担心他未来的业绩情况。 截至21年20,药石管线中拥有1430余个早期项目,其中有34个API(药物活性成分/原料药),有45个处于临床三期以及临近商业化,其中有6个是API项目。 看公司的在建工程,去年加速很明显,这就是因为手里订单做不过来才会如此大幅扩产。 所以,公司手里订单充沛,未来逻辑也很顺,不需要太在意当下的营收增长不及预期。 公司 21 年20实现营业总收入 15.17 亿,同比+40.97%;归母净利润 5.57 亿,同比+76.96%。 这个增速真是让药石羡慕不已,不过昭衍的业务和药石完全不同,他不做后端药物生产外包(CDMO),也不做CRO最前端药物发现,主要做临床前药物评价里的药效、药代、药物安全及毒理研究。 如果说泰格的主营业务是把药用在人身上,那么昭衍的核心业务就是把药用在动物身上。 因此,昭衍是国内最大的动物贩子,他的产能也是国内创新药产业链中最具稀缺性的一环。 截至21年20,公司在手订单金额约 29 亿,较去年同期增长 70.59%,按公司21年2015亿的营收来看,在手订单也基本等同于两年营收。 正是订单充沛,公司的动作和其他几个CXO一样,那就是不断扩扩扩产能。 苏州昭衍于 21 年20启动的约 7500 平米的饲养设施装修工程已于去年年底完工并投入使用;与此同时,公司进一步在现有土地上进行 II 期工程的扩充建设工作,设计新增建筑面积约 20000 平米,以饲养设施为主,预计将在 2022 年下半年投入使用;广州昭衍安评基地于 21 年20 10 月已开工建设,目前在有序建设中;昭衍易创计划租赁约 9000 平米的实验室以扩大业务范围并提升业务通量;海外方面,昭衍加州也于 21 年20新装修投入约 6000 平实验设施。 不同于之前我们讲的药明、康龙、凯莱英、药石,昭衍的营收几乎来自国内,因此,为了更好的走出国门,公司于2019年收购了位于漂亮国做着相似业务的Biomere。 并购Biomere后,公司的国际化步伐确实加快不少,2019年的时候,公司的海外业务还几乎没有,年2020便有了1.02亿收入,占公司营收比15.57%,去年,境外营收更是达到2.53亿,占公司营收比重进一步提升至16.67%。 此外,昭衍也在积极向一体化CXO发展,不过公司的第一个突破口是临床CRO,这项业务比起药物发现和药物生产,确实同昭衍现有业务更契合。 21年20,公司临床CRO业务实现营收3000万,同比+56%,毛利率近36%,比康龙、药明都要高。 目前我们追踪的CXO基本都手握两年甚至更多的订单,药石和昭衍虽不似药明、康龙那样是一体化头部大CXO,但也都是细分领域的龙头,而且各自专精的领域如分子砌块、动物产能都具备较深的护城河。 可谓进可攻、退可守,两者都在巩固现有优势业务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进行一体化布局,依然颇具看点。
|
|
来自: 简单幸福8qkwdd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