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猪圈里竟然挖出绝美国宝!

 天宇楼33 2022-05-04 发布于四川

1972年3月的一天,安徽省来安县相官公社小圩村的一位村民在自家院子里砌猪圈,取土时挖出了一个黑不溜秋的碗。开始他不以为意,把碗放在猪圈墙边继续干活。等到完工后将碗用水冲洗干净,才发现竟然是一个工艺精美、晶莹剔透并且镶着金边的玛瑙碗。这么精致的玛瑙碗,任谁看了都会心生喜欢,于是他将这个碗珍藏了起来。

图片

金扣玛瑙碗  南宋  安徽博物院

高5.9cm、口径13.2cm、底径7.5cm

但是没过多久这位村民的妻子就把挖到宝贝的事说了出来,并传遍了整个公社。来安县考古队的工作人员听到群众反映后向上报告,考古队的领导立即带人赶到村民家中询问,进过一番沟通后将玛瑙碗收归国有进行科学保护与研究。

图片

金扣玛瑙碗  南宋  安徽博物院

考古队当天就对猪圈所在地进行抢救性发掘,果然发现了一座古墓。根据出土墓砖推断,该墓上限年代为南宋淳熙年间,墓主为一女性,后定名为胡母圩古墓。遗憾的是这座古墓早已被盗墓贼光顾,墓中的陪葬品被洗劫一空,仅存一枚金饰残件。

图片

胡母圩古墓

这只玛瑙碗现陈列在安徽博物院。此碗呈橙黄色,局部有暗红色斑纹。碗底无圈呈钵形,器型较大,系掏膛而成。整器敞口、深腹微鼓、平底,制作规整,其口沿镶金边。器壁较薄,仅约0.2cm,于半透明中朦胧地显露出自然纹理与柔美光泽。

图片

图片

图片

金扣玛瑙碗  南宋  安徽博物院

玛瑙因性脆,韧性差,不易制作成可供盛置的器物,所以工艺技术要求非常高。在古代有“一铊玛瑙一铊金”的说法,故而玛瑙盛具虽昂贵仍受上流社会欢迎,有产之家往往热衷采买置办,目前传世及出土有多件玛瑙盛具。

图片

海棠花式玛瑙碗  宋  河北省博物馆

图片
图片

玛瑙碗   宋   中国国家博物馆

口径9cm、高3.2cm、重52g

图片

玛瑙杯   南宋   安徽博物院

高2.8cm、口径9.7cm。1952年安徽省休宁县朱晞颜墓出土。

图片

单柄玛瑙杯  宋  宋代玉器宋玉馆

长12.3cm、宽10.7cm、高3.2cm

图片
图片

玛瑙环柄杯   宋   中国国家博物馆

长12.7cm、宽10.7cm、高3.1cm、重98g

这件玛瑙碗口沿部镶嵌一圈薄薄的窄边黄金条饰,即所谓的“金扣”。镶嵌的薄片金条饰整齐,接口牢固,应是具有较高技艺的工匠和严格管理的专门作坊加工而成的。“金扣”来源于碗盘瓷器上的一种烧制缺陷--“芒口”,瓷器为了修饰芒口常用金、银、铜给瓷器镶边,同时还能彰显自身富贵。后来给器皿镶金边成为一种时尚,宋代的官宦阶层和富裕之家也慢慢运用到玉器玛瑙口沿上,镶金施彩,这种锦上添花的包镶技术更增加了本件器物的富丽和华贵。

图片

1994年,金扣玛瑙碗被国家文物局文物专家鉴定组一致确定为国家“一级甲等文物”,沉寂于猪圈下八百余年的“国宝”终于正名,在新时代下散发出宋代造物美学的不凡气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