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2年,毛主席视察济南,问山东省干部:张曜怕婆子你们知道不?

 lixj1028 2022-05-04 发布于新疆

1952年10月31日早上五点多,天还没有亮的时候,毛主席已经坐在了自己专车的客厅里。

他即将离开开封车站,继续自己考察黄河之路,正准备最后对当地同志叮嘱一句话:“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

这句话,成为了黄河沿岸各省治理黄河时最大的鼓励。毛主席这次考察黄河,也为未来国家治理黄河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资料。

文章图片1

1952年10月31日,毛主席在河南郑州邙山小顶山凝望黄河

黄河,中华大地的母亲河,却也是一条经常“黄灾”泛滥的河。对黄河的治理,特别是对于黄河泛滥的预防从上古时期“大禹治水”就开始了。然而,每逢汛期黄河仍有决堤的风险。

毛主席对黄河有着特殊的感情,他曾经写下过“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的名句。

在离开陕北的时候曾经郑重地说“这世界上什么都可以藐视,就是不可以藐视黄河。”

在爱黄河的同时,“治黄”也是毛主席心头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因而,新中国成立三年后,当自1949年3月从西柏坡进入北京以来,一直没有休息过的毛主席获得自己的第一个“假期”的时候,他便申请了利用这段时间去黄河考察。

文章图片2

67年后,从毛主席当年的位置眺望的小顶山,早已是旧貌换新颜

这个提议得到了许多同志的反对,因为主席当时已经年近六十,身体和精力都大不如前。

提议他休息的同志们希望他可以真的好好休息,放松一下,而不是利用假期坐火车出去考察——这也太不像一个假期了。

但毛主席坚持了自己的想法。黄河在他心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想要治理黄河,先要了解黄河。

正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没有亲眼看过黄河,没有亲自调查走访一番,他始终放心不下。

文章图片3

毛主席

最终,毛主席制定了一条详细的考察路线:从黄河下游的济南开始,然后从徐州进入河南境内,沿着兰封县、考成县(1954年两县合并为兰考县)到开封、郑州,最后从安阳返回北京。

当他拿出这条考察路线的时候,所有人都知道考察黄河已经是毛主席计划已久的事情了,因为这条路线涵盖了自古以来黄河水患最为严重的地区,绝不是随随便便规划的。

就这样,1952年10月25日,毛主席的专列开向了济南。随行的有中办主任杨尚昆、公安部部长罗瑞卿、铁道部部长滕代远以及部分警卫人员,就是没有水利专家

这就是毛主席的另一个特点了,他认为当地的人最知道当地的情况,所以他要在当地问当地的水利专家,了解一地黄河水利最真实的情况。

文章图片4

毛主席

火车奔行在铁轨上,毛主席望着窗外,心中已经有了几分困惑。他叫过随行的工作人员问道:“我怎么觉得黄河比济南城要高一些呢?”

工作人员仔细观察后回复道:“真的,黄河比济南城高。”得到确认后,毛主席的脸色一下子就沉重了下来。

在黄河济南段考察的时候,他又一次向陪同考察的山东省领导干部确认了这个问题:“这里的黄河要高出济南城多少?”

山东省干部回答道:“黄河济南段水位高出济南城六到七米。”

证实了自己的发现后,毛主席的心情更加沉重。他叮嘱道:“昨天我来的路上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你们一定要把这里的大坝修好,修牢固,千万不能出事,绝对不能让黄河水漫出来淹了济南城。”

文章图片5

济南城与黄河

即便是在考察的过程中,毛主席学识之渊博仍处处得以体现。游览大明湖时,毛主席远远看见了一座庙宇,便问道:“那是什么建筑?”

山东省陪同人员回答称是张公祠,毛主席立刻就知道:“是张曜啊!”他还风趣地问大家:“张曜怕婆子你们知道不?”紧接着便给大家讲了张曜的故事。

走到铁公祠的时候,他又给大家讲了铁铉忠君爱国的故事。

游艇到达大明湖北岸时,陪同的李宇超同志指着北极阁两边的地下室说:“这是我们攻打济南时,王耀武最后的指挥所。”

听同志们讲了王耀武最后在这里指挥,以及如何逃跑的故事后,毛主席回身对许世友说:“济南战役打得不错啊!”

文章图片6

毛主席与许世友

济南的最后一站,毛主席去到了泺口大坝。在路上,毛主席问山东军区司令许世友:“你知道这里为什么叫泺口吗?”

许世友有些惭愧地说:“主席,我没读过多少书,不知道。”

毛主席笑道:“这个泺口,也叫洛口,是湖水的意思。泺口在黄河的南岸,济南北面,济南城里的泺水从这里汇入黄河。”

文章图片7

毛主席与许世友

在泺口大坝时,毛主席注意到了一片盐碱地,便询问当地干部这是怎么造成的。当地干部回答道:“这是因为黄河在济南是悬河,再加上小清河多年未能疏通,以至于到了汛期南部的山洪下泄,小清河排泄不及顶托倒灌,让这十几万亩的土地质量越来越差。”

他还念了一首当地的歌谣:“春天一片霜,夏天明光光。”

听完后主席叹气道:“黄患,把这里的老百姓搞得太苦了!”

10月28日晚,毛主席的专列离开济南,向下一站——河南兰封进发,并于29日晚抵达兰封车站。

文章图片8

毛主席在专列上

这一天,兰封县的人们其实还在忙碌着。他们刚刚结束了又一次与黄河洪水的斗争,正准备继续赶制彻底地治理黄河的计划。

按照原计划,29日下午王化云等专家学者将与河南省委的同志一同开会研讨此事。

当天下午,开会时间早到了,王化云等人也等在了会议室里,省委的同志们却迟迟不露面。

专家们心中已经开始计较:平时省委同志开会从不迟到,这是出了什么事情吗?

果然过了一会儿就有人过来道歉,称今天省委有一件要紧的事情,会议只能改期再开了,独独把王化云留了下来。

文章图片9

王化云

见到时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吴芝圃和省委书记张玺后,王化云才知道是一件什么事情:他们一大早接到通知,说有几位中央首长要来看黄河,下午可能到兰封。

王化云问了一句:“谁来了?”大家都说不知道。

直到下午五点多钟,已经等待在兰封县车站的人们听到了一句话:“毛主席的专车就要进站了!”

他们才知道,原来这位来到黄河考察的“中央首长”正是毛主席。立刻所有人都站起来整理自己的衣服,然后开始眼巴巴地望着火车驶来的方向。

不过,这天晚上他们没有见到毛主席,只见到了罗瑞卿。罗瑞卿表示,毛主席当天在徐州游历了云龙山,已经很疲劳了,等到第二天早上再请大家吃饭。

文章图片10

1952年10月,罗瑞卿(前排左二)陪同毛泽东(左三)视察黄河。

当天,这几位同志就在毛主席的专车上过了夜。

这天晚上,王化云就没睡着觉。他的脑子里一会儿过着毛主席的事迹和形象,一会儿又想着黄河的事情,跟放电影一样。

就这么清醒到早上四点,他赶快爬起来去找人商量这一天的行程了。

毛主席这边则没有着急直接到黄河边上去。30日早上,列车就停在了兰坝支线上,毛主席信步下车,走向了一个小村庄,在村边和打谷场上的一个中年农民亲切谈起了话。

毛主席与人民在一起

按说,原本出于安全考虑,毛主席一路上的行程都是绝对保密的。在济南调研泺口大坝的时候,有一个小男孩见到毛主席激动地喊了出来,虽然没有其他人听到,还是吓了身边的陪同人员一跳。

但毛主席就是有这个执念:他走到哪儿,都要接触接触人民群众。

作为国家主席,他同农民谈的东西还是十分地接地气:“今年收成怎么样?生活怎么样?”

那名农民兴奋得很:“今年年成还好,只有豆子收得薄。我们生活比过去一年好一年,负担也不重。”

文章图片12

毛主席与人民在一起

众人在村口停留了一段时间,围过来的人就越来越多,老老小小都有。大家都认出了毛主席,便喜气洋洋地聚在一起。

还有一个小孩子指着毛主席叫道:“我家里还有他的相片呢!”童言无忌,说出来大家都笑了。

谈了几句话后,毛主席信步走进了一户贫农家里,看见正忙着在院里收拾玉米的老婆婆。

婆婆看到了毛主席,连忙将他迎到屋里喝水吃饭,一边说着:“俺的日子好过了”,一边取下馍馍篮子让主席吃,又指着床上的被褥,请主席看看自己已经盖得比过去好多了。

婆婆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同毛主席聊了几句后,问道:“您今天没带斯大林来吗?”

原来,婆婆不识字,只是见到毛主席和斯大林的画像经常挂在一起,便以为两个人也是经常在一起的。

罗瑞卿忍不住笑了,说道:“老太太还真有国际主义精神呢!”

文章图片13

毛主席与人民群众在一起

接触到了人民群众,得知他们的生活真的已经越过越好,毛主席这才心满意足地返回到自己的专车上。

坐在客厅里,他看着这些来陪同的人,突然问王化云:“化云是哪两个字?”

王化云答道:“变化的化,云雨的云。”毛主席开玩笑道:“这名字很好,化云为雨。半年化云,半年化雨就好了。”

这样轻松的话一出,大家的心情都笑了起来。特别是王化云,他之前激动得紧张到不行,如今也放松了一些。

作为新中国首任“河官”,王化云从1946年5月起便担任冀鲁豫区黄河水利委员会,此后潜心治黄40年。毛主席调研河南时,他是最重要的水利专家。

文章图片14

毛主席与王化云

火车向东坝头徐徐前进的过程中,毛主席问起了他最关心的几个问题:土改后农村有怎样的变化?河南农民负担怎么样?治理黄河的工作情况如何,有什么治本的策略?

谈到治理黄河,就难免提起三门峡工程,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上修建的第一座以防洪为主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当时的三门峡工程还在规划阶段,毛主席已经开始畅想:“这个大水库修起来,把几千年以来的黄河水患解决,还能灌溉平原的农田几千万亩,发电一百万千瓦,通行轮船也有了条件,是可以研究的。”

中午时分众人抵达东坝头,毛主席下车往堤坝上走去。一路走,王化云一边介绍各个河段的特点。

文章图片15

在仔细查看了石坝河大堤后,毛主席问道:“这样的大堤河石头坝你们修了多少?”

王化云回答称:“全河修堤1800公里,修坝近5000道。过去国民党统治期间这些坝埽大多是秸料做的,很不坚固现在都改成了石头。”

毛主席听完点点头,又问:“黄河六年来没有决口泛滥,今后再继续把大堤河坝埽修好,黄河是否还会决口呢?”

王化云如实说:“这不是治本的办法,如果遇到异常洪水,还会有相当大的危险。”“不修大水库,光靠这些坝埽挡不住。”

文章图片16

王化云

在杨庄处的最后一道坝,主席专门走到了滩地上,看看淤积的泥沙。他问道:“一年来多少泥沙?”

陪同的水利委员会工作人员袁隆汇报了具体的来水、来沙数字,又解释道因为黄河进入平原的缘故,这里淤积十分严重,平均每年河槽都会淤积高一公寸左右。

王化云又补充道:“这样修堤就是和河道泥沙淤积比赛,实在不是好办法,现在是被迫干。从长远来看,还必须在黄土高原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毛主席听后点点头说:“这是个好办法。”

文章图片17

从坝上下来,毛主席又走到了附近的杨庄村,看看打谷场上晒的花生河谷子、豆子,还到村里的小学听了一会儿教员讲课。

在窗户外悄悄听了一会儿后,毛主席赞道:“教员讲得还不错!讲世界形势,讲抗美援朝打美帝。”

在东坝头考察结束后,因为王化云对黄河了如指掌,毛主席已经戏称他为“黄河”了。当天中午吃饭的时候,毛主席就笑着招呼他:“'黄河’坐这边。”

吃完了饭,毛主席又询问了许多黄河的情况,并提出了一个相当大胆的设想:“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一点来是可以的。”

如今,南水北调工程已经开展多年,回看当初毛主席的天才设想,仍是不由得感慨:有多少人有这种利用大自然,将自然视为棋盘一般的气魄呢?

文章图片18

毛主席

从兰封县到开封柳园口考察,毛主席又看到了河道比城高的情况。因为站在大坝前不如在火车上看直观,毛主席就问道:“这是哪儿?这里的河面比开封城高不高?”

陪同的同志介绍:“这是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地方,这里的水面比开封城地面高三四米。”

毛主席感慨道:“这就是悬河啊!”

走着走着,毛主席看到了一只很大的摆渡船,便登上去感受了一下,询问了这船如何使用,需要多少人驾驶,能不能装机器。

下船的时候刚好看到有船工在修船,他又忍不住上去同船工们交谈,询问对方工作和生活如何。

文章图片19

毛主席与人民在一起

转眼已经走了十一二个小时,毛主席却仍旧精神奕奕。他询问周边的同志:“接下来什么安排?”

能看的地方当然还有,但大家也担心着主席的身体,就一起答道:“该请主席去休息了!”

第二天一大早毛主席的专列开向郑州时,几位同志在车站高举着手送行,直到看不见专车才回去。

郑州之行,毛主席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亲手摇开了人民胜利渠的渠首闸。

文章图片20

毛主席

人民胜利渠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大型引黄灌溉工程,1952年4月刚刚建成。10月31日,毛主席来到这里视察,先喝了一杯管理该闸的乔登云同志递上的茶。

喝着茶,毛主席便问道:“原来是做什么工作的?”

乔登云回答道:“原来当区长,现在叫我来管闸。”于是主席叫他一同出来参观,并问道该怎样开闸放水,乔登云说就是人力摇开。

主席兴致勃勃地说:“好,那咱们大家摇开闸进水看看吧!”

看着黄河水在渠道中奔流,毛主席感叹道:“沿黄河每一县都修建一座浇地闸就好了!”这句话,如今已经成为了现实。

文章图片21

要说见到毛主席一面有多么荣幸?水利委员会内部还谦让了一下,30日由袁隆和王化云陪同参观,31日换成了赵明甫。

更不容易的要数汤阴县县长,他得知毛主席的专列即将经过汤阴县的时候,甚至冲破了警卫,强烈要求上车,不行就在外面大喊:“我是县长,我要见首长!”

罗瑞卿自然是很生气的,责问道:“你这是怎么回事?”

毛主席却觉得无所谓,他高声喊道:“让他上来吧!”

这名县长也是个妙人,见到毛主席后开口便介绍:“汤阴县是英雄岳飞的故乡,县城里保存着岳飞家宅和岳庙,请主席务必下车看一看!”

文章图片22

岳飞故宅

这话刚好打在了毛主席的喜好上,主席一下子就动心了。

但罗瑞卿否决道:“火车说开就开,不行。”

县长又退而求其次说:“车站月台上有一块'岳忠武王故里’碑,主席下车就能看到!”

毛主席高兴了,抬脚就下车上了月台。

月台上的工作人员看到毛主席惊喜不已,“啪”地立正便敬礼道:“毛主席好!”

毛主席亲切上前与他握手,又问了问生活怎么样,汤阴的社会秩序怎么样,听到汇报说很好的时候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文章图片23

这段参观时间很短,毕竟只是临时加出来的一段行程,毛主席很快又上车,于11月1日上午9时55分抵达安阳火车站,也是这段考察之旅的最后一站。

第二天他就要返回北京继续“上班”了。

在安阳,毛主席重点参观了殷墟。殷墟中心宫殿区涵盖了小屯、花园庄、小庄、王裕口五个村的地面。

主席在王裕口村东下车,一路走一路谈起了殷商的历史。对商纣王这个臭名昭著的君王,毛主席觉得他能文能武,而且将东夷和中原统一巩固了起来,但是后期确实昏庸腐败。

他以此为例,警惕同志们“殷鉴未远”,不能滥用职权。

文章图片24

毛主席

毛主席对商朝的历史是相当了解的。他故意问安阳行署专员程耀吾:“你知道盘庚为什么要迁都吗?”

程耀吾事先做了好多功课,立刻像背书一样背出了一段标准答案。

毛主席点点头,又问:“洹北不是有两个村庄吗,叫什么名字?”

程耀吾答道:“西边的叫小司空,东边的叫大司空。”

毛主席再问:“那司空是什么意思?”

这题对于程耀吾来说“超纲”了,他一下子梗住了。

文章图片25

程耀吾

毛主席就解释道:“司空是个官职名称,小司空的职责和你这个行署专员差不了多少。”

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禁为毛主席的学识之渊博而叹服。

这七天的考察,沿途的官员们不仅看到了毛主席对黄河的关心,对黄河沿岸百姓的关心,更看到了毛主席的生活之简朴,并为之深深动容。

他在济南时,铺的是交际处的,盖的是从北京带来的。

交际处的工作人员一看,毛主席带来的被子是旧的,一床毯子也是旧的,还有一件布面皮大衣也是旧的。床铺上除了一本线装的《红楼梦》什么都没有。

文章图片26

毛主席

吃上面更是简朴。济南交际处的人唯一给毛主席买过的一道特别的菜就是泥鳅,半桶也十分便宜。

主席在济南从不搞什么宴会,早餐就是几样小菜就着馒头、稀饭;午餐的时候和杨尚昆、罗瑞卿等陪同的几名同志一起吃,也只有四到五个菜。

与毛主席共进午餐的王化云对毛主席吃得有多简朴更有体会。

他坐在毛主席对面,清楚看到桌子上就有咸鸭蛋、青菜一小盘,另有一小盘鱼、一碗汤和一碟辣椒。这样简朴的配置,听起来都不像是一国主席吃的。

文章图片27

毛主席与工人们在一起

这趟为期一个星期,名为休假实则调研的黄河考察于11月2日结束了,但毛主席在调研期间的天才设想,对治黄工作的鼓励都留在了黄河两岸人民的心中。

他关心民生、学识渊博又简朴的形象,在两岸人民心中愈加丰满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