彧中穴 1 拼音yù zhōng 2 英文参考Yùzhōng KI26[中国针灸学词典] yùzhōng[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K26[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KI26[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彧中为经穴名(Yùzhōng KI26)[1]。出《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作或中,《医学入门》作域中[2]。属足少阴肾经。彧即文采,中即中间,肺为相傅之官,当有文采,此穴位深部为肺,故名彧中。彧中穴主治胸肺部等疾患:如咳嗽,气喘,唾血,痰涎壅盛,呃逆,盗汗,胸胁支满,乳痈,紫白癜风,咳嗽,胸胁胀满,不嗜食,现代又多用彧中穴治疗支气管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胸痛,膈肌痉挛,食欲不振等。 4 彧中穴的别名域中(《医学入门》),或中(《备急千金要方》)。 5 出处《针灸甲乙经》:咳逆上气,涎出多唾,呼吸喘悸,坐卧不安,彧中主之。 6 穴名解彧即文采,中即中间,肺为相傅之官,当有文采,此穴位深部为肺,故名彧中。 彧,繁华茂盛也,同郁。彧彧或郁郁,是茂盛文采貌。中,有方位之义。中,指胸中,又指情志。谓其功能宽胸理气,使胸怀舒畅也。本穴平任脉之华盖,且居“神藏”之上;神明内藏,或乎其中矣,故名之。所治多为痰喘满闷之症,即如外邪病气或于中也。[3] 7 所属部位胸[4] 8 彧中穴的定位标准定位:彧中穴在胸部,当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5]。 彧中穴位于胸部,当第一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仰卧取穴。 彧中穴位于第一肋间隙,距胸正中线2寸处。 9 彧中穴的取法仰卧位,在第一肋间隙中,任脉旁开2寸处取穴。 彧中穴位于胸部,当第一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仰卧取穴。 仰卧位,胸骨中线与锁骨中线之间的中点,当第1肋间隙中取穴[6]。 快速取穴:仰卧,自锁骨下缘垂直向下推1个肋骨,就是第1肋间隙,由前正中线旁开3横指处即是彧中穴[7]。 10 彧中穴穴位解剖彧中穴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肋间外膜、肋间内肌、胸内筋膜。有第一肋间动、静脉。分布着第一肋间神经前皮支,锁骨上神经前支,深层为第一肋间神经。皮肤由第一、二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锁骨上神经的前支重叠分布。第一肋间结构的动脉供应来自甲状颈干最上肋间动脉的分支,第一肋间动脉。上腔静脉位于右侧第一、二肋间结构前部的后。方左、右侧的肋间结构后方,都有胸膜及肺前缘,不宜深刺。 10.1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 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8]。 10.2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锁骨上神经内侧支分布;深层有胸前神经分支、胸廓内动脉穿支和胸肩峰动脉锁骨支分布。 布有第一肋间神经前皮支及锁骨上神经前支、深层为第一肋间神经;并有第一肋间动、静脉通过。 11 彧中穴的功效与作用彧中穴有开胸清热、止咳化痰的作用。 彧中穴具有宽胸理气,止咳化痰的功效。 彧中穴有宽胸理气、止咳化痰之功,主治咳嗽,气喘,痰壅,胸胁胀满,不嗜食。 12 彧中穴主治病证彧中穴主治胸肺部等疾患:如咳嗽,气喘,唾血,痰涎壅盛,呃逆,盗汗,胸胁支满,乳痈,紫白癜风,咳嗽,胸胁胀满,不嗜食,现代又多用彧中穴治疗支气管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胸痛,膈肌痉挛,食欲不振等。 彧中穴主治胸肺部等疾患。如咳嗽、气喘、唾血、痰涎壅盛、呃逆、盗汗、胸胁支满、乳痈、紫白癜风等。 彧中穴主治咳嗽、气喘、胸胁胀满、不嗜食。 彧中穴主治肺胸病:咳嗽,气喘,胸胁胀满。 现代又多用彧中穴治疗支气管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 彧中穴主治咳嗽,气喘,胸痛,不嗜食等。 支气管炎,肋间神经痛,膈肌痉挛,胸膜炎,食欲不振。 13 刺灸法13.1 刺法一般针刺0.3~0.5寸。 斜刺或平刺0.5~0.8寸,局部酸胀。 注意:彧中穴不宜深刺,以免刺伤肺。 13.2 灸法可灸。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14 彧中穴的配伍彧中穴配支沟、阳陵泉,有通三焦,清肝胆的作用,主治胁痛,肋间神经痛。 彧中配尺泽、太渊、肺俞,治哮喘。 彧中配内关、膻中、阳陵泉,治胸胁胀满。 15 特效按摩生气或疲累后,胸胁部有时会感到疼痛,而且不断咳嗽,此时可以用拇指指腹点按彧中穴,有助于止痛、定咳、顺气。 16 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涎出多唾,呼吸喘哮,坐卧不安。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胸胁支满,咳逆喘不能食饮。 《类经图翼》:胸胁支满,多唾,呕吐不食。 《针灸大成》:主咳逆喘息不能食,胸胁支满,涎出多唾。《太平圣惠方》:胸胁支满,咳逆,喘不能食饮。 17 参考资料
![]() 感恩有你 中国老张 非著名艾灸从业人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