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了凡《静坐要诀》白话(一)

 空妙有 2022-05-04 发布于四川

【经典白话(二)】袁了凡《静坐要诀》白话(一)

静坐要诀,本出自禅门,并不存在于我们儒者的传统中。但自打程夫子[1]见到别人静坐之后,便由衷赞美,称其为善学。其后,朱夫子[2]又打算将静坐之法作为补充用于启蒙教育,训练人的收放心功夫,于是儒者们开始重视静坐。

昔时,陈烈[3]苦恼自己记性不好,学过的内容很快就忘于脑后,于是他谢门独坐了三个来月,最终达到了一览无遗过目不忘的境地。个中缘由概括来说,便是由于静室宴坐使得心中漂浮不定的诸般念头开始收敛,体内的气息也慢慢沉静下来的缘故。可是,一般的儒者会认为,静坐不过如此功效,不再寻求更深的境界,那就不对了。

从人出生开始,这颗心就成日里四处驰骋,像追逐玩具的孩子一样跟随着花花绿绿的世界到处奔忙,不知疲厌,忘记了回归本心。平日里生活应酬之际固然心思纷乱,但静下来时,内心也一样往来熙攘,未曾有片刻安定。如果此时有意识的将心略微加以收摄,便会觉得天地朗朗。这一段收放心的功夫,幽微曲折,如果没有名师指点,学人要么不明白其中的关节要点,要么稍微尝到点甜头就以少为足,止步不前,如此一来之前的功夫反而成了过患。看到这些误区,我感到非常痛心。静坐的方法,从行持上来说,是有阶梯次第的;从体验上来说,是有真实效益的,其间若有丝毫差池,都不会引发深刻的禅定。

我的恩师云谷大师[4],休习静坐二十余载,承嗣了天台宗的教旨,曾为我详备的解说静坐之法。我和妙峰法师亦是好友,法师深信天台宗,曾告诉我说禅是趋入净土的重要途径,并惋惜大法废弛已久,意欲重振正法。

如今,两位师父都已故去,我秉承他们的遗旨,结合天台教理,辑录成这篇文章,希望与有志者共同学习。

杜文涓译


[1]程夫子:程颐、程颢。

[2]朱夫子:朱熹。

[3]陈烈:字季慈,号季甫,侯官(今闽侯县南通镇陈厝村)人,宋朝官员。陈烈讲究道德修养,亦重视读书静养工夫,朱熹很赞赏他的做法,《朱子语类》卷十一记载:“昔陈烈先生苦无记性,一日读《孟子》'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忽悟曰:'我心不曾收,如何记得书?’遂闭门静坐百余日,以收放心,却去读书,遂览无遗。”

[4]云谷大师:云谷禅师1500(明孝宗弘治十三年)——1575,法名法会,号云谷。僧腊五十年。祖籍浙江省嘉善县胥山镇,俗姓怀。云谷大师是明代四大高僧憨山大师的老师。

文章图片1

图:国家图书馆藏民国版《静坐要诀》原序(佛学书局,1934年)

原文作者:

袁黄(1533年-1606年),初名表,后改名黄,字庆远,又字坤仪、仪甫,初号学海,后改了凡,后人常以其号“了凡”称之,浙江嘉兴府嘉善县魏塘镇人。晚年辞官后曾隐居吴江芦墟赵田村,故一作吴江人。明代思想家。

袁黄青少年时聪颖敏悟,卓有异才,曾受教于云谷禅师,对天文、术数、水利、军政、医药等无不研究,补诸生。万历十四年(1586年)中进士,为万历初嘉兴府三名家之一。万历十六年(1588年)授河北宝坻(今属天津)知县,任职五年,业绩辉煌。万历二十年(1592年),调任兵部职方主事,适日本侵略朝鲜,蓟辽经略宋应昌上疏请袁黄到军营赞画,与刘黄裳浮海渡鸭绿江。后突遇日军攻城,袁黄率领部下及3000名朝鲜兵击退之。不久,李如松兵败碧蹄馆,兵部尚书石星主张拨款议和,袁黄上书提出将骄应罢兵。李如松诬袁黄以十大罪状,袁黄遂罢归家居,闭户著书。卒年74岁。

他的《了凡四训》劝人积善改过,强调从治心入手的自我修养,提倡记功过格,在社会上流传甚广。(摘自:百度百科)

本段原文:

《袁了凡静坐要诀》【明】袁黄, 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版

静坐之诀,原出于禅门,吾儒无有也。自程子见人静坐,即叹其善学。朱子又欲以静坐补小学收放心一段工夫,而儒者始知所从事矣。

昔陈烈苦无记性,静坐百余日,遂一览无遗。此特浮尘初敛清气少澄耳。而世儒认为极则,不复求进,误矣。

盖人之一心,自有生以来,终日驰骤,逐物忘归,动固纷纷静亦扰扰,稍加收摄,便觉朗然。中间曲折,无明师指授,不得肯綮,或得少为足,或反成疾患,余实哀之。大都静坐之法,其修也,有从入之阶。其证也,有自得之实。一毫有差,永不发深禅定矣。

吾师云谷大师,静坐二十余载,妙得天台遗旨,为余谈之甚备;余又交妙峰法师,深信天台之教,谓禅为净土要门,大法久废,思一振之。

二师皆往矣,余因述其遗旨,并考天台遗教,辑为此篇,与有志者共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