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道家之精髓:一个故事告诉你长寿长乐的诀窍、无知无为的幸福

 听取蛙声 2022-05-04 发布于内蒙古

庄子说:

宋有荆氏者,宜楸柏桑。其拱把而上者,求狙猴之杙者斩之;三围四围,求高名之丽者斩之;七围八围,贵人富商之家求椫傍者斩之。故未终其天年,而中道之夭于斧斤,此材之患也。

宋国有一个荆氏,有一块很好的土地。土地怎么好?“宜楸柏桑”,楸柏桑树都可以种。

荆氏种的木材很抢手:

树长到两手合起来那么粗,抓猴子的人就砍了去,做猴子陷阱;树长到三四围,发了点财的人就砍了去,盖房子;树长到七八围,富贵有钱人就砍了去,做棺材。反正是小也砍,大也砍,随时都可能砍了去。为什么?因为这里的树长得太好了,品种好、木质好,各种好。

庄子评价说,树的寿命原本是很长的,可是荆氏的树却不能“终其天年”,不能活到自然死亡,中途就夭折了,被人砍了,为什么?“此材之患也”,这是作为木材的祸患啊!

木材如此,那么人材呢?

好的木材,不能活到自然终结;好的人材,也很难寿终正寝。两者的祸患,都在于“有用”。此生此身,对人有用,人们纷纷伸出大拇指赞扬,这是好事吗?如果是好事,为什么整日奔波劳碌,夜以继日,因为人家的事,耗尽了自己的生命?这是坏事吗?如果是坏事,为什么一个人孤独终老,茕茕孑立,一人向隅,形影相吊,在无人搭理的状态下,孤独度过惨淡的一生?

前者之所以耗尽生命,是因为不知道无为才是大作为、无用才是大用的道理。后者之所以孤独惨淡,是因为没有站在一定高度,去正视自己生命真正的状态,不懂得“人生难得是清欢”,人生最珍贵的,莫过于“偷得浮生半日闲”。聪明睿智、人人敬仰好不好?因为你聪明,所以人人都用得上你,你不得闲;因为你聪明,事事你都看得透、你事事都要发表一点意见。意见与别人一致,别人越发离不开你;意见与别人相左,别人愈发嫉恨你,进而污蔑你,攻击你。

如此一来,你的生命,并非是为你自己而活;你的生命,与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紧密结合在了一起。红尘世界,你争我夺,纷纷扰扰,数不胜数。你在红尘世界的物欲之中沉浮,与别人搏斗着、争抢着那“譬如朝露”的名声、功业,却不顾自己“去日苦多”的生命,早已渐渐枯萎。

人生长寿的秘方在哪里?要想不“中道之夭于斧斤”,要想“终其天年”,就不要随便去做所谓的“人材”。凡事最怕强出头。苏东坡一生颠沛流离,年纪大了才悟透了这个人世间的道理。他作诗云:

世人生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愿生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世人生儿子,都希望孩子聪明一点,这样在人间更容易出人头地。我呢?却一生都被聪明所误。因此,在这里许下心愿:希望自己生儿子愚笨又粗鲁,这样才能无灾无难做到公卿的高位啊!这首诗,也暗合庄子“无为”思想,“无为”才能大为,“无智”才是大智,“无才”方成大才啊!有人说苏东坡这首诗,是在唱反调,是在发牢骚;其实在我看来,这何尝不是苏轼灵光一闪大彻大悟的心得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