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爸妈根本不认为我病了,我怎样才能让他们重视?

 晴日心理 2022-05-04 发布于广东

本文字数约:4381 字       

阅读时间5 分钟

本文章节:

01、父母不够重视的7种常见原因

02、两套方案,让父母带我们去看病

“我跟我爸妈说,我可能得抑郁症了,想让他们带我去看病,但他们根本不听”,这是很多小伙伴遇到的难题。

有的可能更无奈,“我都不敢跟爸妈说我可能得抑郁症了,他们恐怕会打死我吧,但我真的很痛苦啊!”

其实,这些小伙伴及时意识到自己的精神心理可能出问题了,而且很想勇敢地面对、求助、积极解决问题,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希望小伙伴们给自己点个赞,学会及时的自我肯定!

可惜,咱爸妈是块绊脚石......

那到底该怎么办呢?这问题不能越拖越久,越久越严重呀,我们都快撑不住了!老爸老妈能不能赶紧清醒清醒!

其实,这个问题是有办法解决的。

以下基于我们的临床心理干预经验,尤其是跟大量抑郁症、双相障碍患者父母打交道的经验,总结出了一些技巧和方法。希望对小伙伴们有所帮助,早日引起父母重视,解决问题,恢复心身健康!

父母不够重视的7种常见原因

首先,我们要先深入了解父母不重视这个问题的原因,或者说,他们对这个问题的态度和认知层次。

那直接去问爸妈?这一般是行不通的。他们可能根本就懒得理我们,三言两语就把我们打发了,而且他们往往也没深入思考过这个问题。

但我们可以尽量找一些事件作为切入口,“顺带”地提起。

比如跟父母聊一聊最近关于学生得抑郁症的社会新闻,尤其是那些学生自残、自杀而引发较大社会关注的事件。父母通常也会有所听闻,有一定的看法。

又比如,可以跟父母说说学校里哪个年级、哪个班级有抑郁症的学生,他们有哪些经历和表现,老师和同学议论纷纷之类的。

现在青少年群体罹患精神障碍的比例越来越高,几乎每所中学、甚至每个年级都有带病上学的患者,小伙伴们多加留心,要找个例子应该不难。

那么,跟父母聊起这些话题的时候,我们注意听听父母对这些事件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这能反映他们对于抑郁症的看法和认知层次。

一般来说,父母最常见的态度有以下6种,而且很多父母可能同时有多种。

第1种,父母对于抑郁症没有基本的了解,更不知道什么是双相障碍。他们觉得抑郁症就等同于“神经病”、“脑子有问题”,甚至“精神病”。

这类父母对精神心理障碍的理解,至少停留在30、40年前,甚至更久。

第2种,父母听说过抑郁症,但他们认为很多患者不愁吃不愁喝,不缺胳膊不少腿的,身体检查也没问题,能有啥病?就是这些人无病呻吟、玻璃心、抗压能力太差,吃苦吃得太少,闲出来的!

换言之,他们根本不认同抑郁症是一种疾病。这类父母对人的心理活动、精神需求严重缺乏理解,对心理创伤更加不懂。

第3种,父母觉得孩子其实是懒惰、不上进、不好学,所以用抑郁症来吓唬父母,并作为不上学的理由。

第4种,父母对抑郁症和孩子的情况其实有所觉察,他们也有点担心,但同时又恐惧,很害怕这个担心会成为事实。

所以他们有点逃避、自欺欺人的心态,不愿意面对。他们嘴上安慰孩子“你哪会得抑郁症啊,你没事的,别想太多”,其实也是安慰自己,甚至有点儿“掩耳盗铃”。

第5种,父母觉得孩子不是得病了,只是遇到一些困难,只要再坚持一下、扛一下,这坎儿就过去了。

有些父母还会跟孩子讲大道理,说自己以前遇到的困难大多了,“什么大风大浪我没见过?你这个没啥大不了的,坚持一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