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史·解读:灵活机动

 m175 2022-05-05 发布于黑龙江

长征前后战场上的巨大对比,让我军指战员深刻认识到:离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导,离开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我们的军队就不能前进一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过去的制胜之道,也是未来的制胜之道、永远的制胜之道。

1960年,二战名将蒙哥马利来华访问,盛赞毛泽东指挥的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没想到毛泽东却问他是否知道四渡赤水。毛泽东说:那是我早年指挥的一次作战,那一役才是我的“得意之笔”。

如果从战役规模上看,四渡赤水远不能和后来波澜壮阔的三大战役相比。但是这一发生在长征途中的作战行动,却以“近乎完美”的形式体现着毛泽东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这可能正是毛泽东对其情有独钟的原因所在。回顾我军战略战术思想的发展轨迹,我们会发现:我军的每一步成长、每一次壮大,都离不开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有力支撑;灵活机动,是过去的制胜之道,也是未来的制胜之道、永远的制胜之道。

萌芽阶段:与敌人“打圈子”

井冈山游击作战时期诞生的“十六字诀”,为我军战略战术体系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井冈山,地处湘赣两省交界,山高林密,地势险要。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剩余部队来到了这里。

初上井冈山,这支队伍只有几百人。敌强我弱的基本特点,决定了红军的主要作战形式只能是实行游击战争。毛泽东说,五指伸出有长有短,荷花出水有高有低,与强敌作战就要避实击虚。

一年多时间内,红军采取以宁冈为中心的“打圈子”战术,先后粉碎了敌人的四次“进剿”和两次“会剿”,实现了红军的初步发展。在这一时期,毛泽东、朱德第一次提出了游击战的作战原则,那就是著名的“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1929年1月,红4军向赣南、闽西出击。部队刚到达赣南的东固,国民党军就跟踪而来。这里没有同井冈山一样的根据地,红军没有依靠,怎么打游击?他们依旧采取了“打圈子”的战术,但这次不是以固定根据地为中心的“打圈子”,而是盘旋式的“打圈子”,在这一时期,他们还提出了“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的战略思想,先后两入闽西,三打龙岩,在赣南、闽西广阔的地域中,实施变定不居的游击战,同时实现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也即后来的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工作。

至此,红军的游击作战原则更加完善。尤其是“十六字诀”,把防御与进攻、退却与反攻、保存自己与消灭敌人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适用于游击战争,其基本精神也同样适用于力量对比敌强我弱条件下的正规战争,从而为人民战争克敌制胜的作战方法奠定了总的原则基础,为我军的战略战术体系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