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姜维群:夏之早迟,立夏说了算吗?

 艺趣看点 2022-05-05 发布于天津

  

欣缘道人箑风凉夏诗

折扇在手儒雅有,
清风一握藏怀袖。
自家扇写自家诗,
拙字由人说美丑。

文/姜维群

立夏节气一到,似乎春告别了世间,炎炎的夏来了。实际上並非如此,春与夏不像刀切豆腐,一刀下去春就是春夏就是夏了。

暮春与初夏永远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节气物候微小的差别中,唯有诗将之刻画得既精准且意韵美美。

宋代诗人赵友直曾有《立夏》诗,唐宋两朝的诗颇有不同,宋诗重在记事说理,诗中說的事很理性颇似一幅很写实的宋画——

睡起南窗情思倦,闲看槐荫滿亭台

薰风南来,带来夏日的热。此时离小麦熟黄还有两个节气,麦芒处于“翠麦”阶段,而黄梅熟了。这两句诗堪为立夏精典的物候描绘,莺啼也好蝶恋也罢,都是人依恋春的心绪。

为何诗中常用春愁?因春境生春心,春心有春恨,恨春去之何速也。春恨秋悲季节之情绪,此等情绪正如《红楼梦》中一句名言:“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诗人多愁善感,情绪易于波动,所以才有诗人

诗人在南窗下,吹着南风,很惬意的些许倦意,亭台的槐荫绿植茂盛浓密,让诗人目光悠闲停驻在上面。

初夏留有残春的尾声,花残了,然天气未炎热。凡诗人都爱观察也爱思考,赵友直生活在南宋末年,正是宋王朝行将灭亡之际,他先登进士第,后当过小官,宋亡后隐居眠牛山,其有一“述怀”诗,可見其无奈的消沉:“世事争雄一局棋,浮生碌碌鬓成丝。经年病为多新酿,竟日忙因检旧

立夏节气在春不春夏非夏的时候,宋代女诗人朱淑真有《初夏》诗,尤见闲适慵懒的“慢生活”:“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海棠花谢柳絮飞尽,白昼长了,竹影妙曼笼罩窗子,各种鸟两两双飞,好闲适的一个时季。

立夏前后也是相对农闲的季节,也是诗人心身两闲的时光,宋诗人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诗更见适意的闲: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午睡是国人由来已久的生活习惯,午后醒了吃几颗酸酸的梅子,绿的窗纱与芭蕉的绿合为一处,什么事不想,懒懒的不去想,看儿童捉柳花飞絮,这个场景成为诗的国度经典诗境。

立夏是夏季第一个节气,又称为首夏,白居易一首《首夏》诗写出的不仅是闲,更有知足的常乐心态。”林静蚊未生,池静蛙未鸣。景长天气好,竟日和且清”,没有蚊子没有蛙鸣,林静池静天地清和,人心态自然平和。

有了这个铺垫,诗人最后和四位古人相比,比出来极高的幸福指数:一是吃得比伯夷好,伯夷不食周粟吃野菜,二是酒能喝足超过经济佶据的陶渊明,三是寿命长过短命的颜回一倍,四是财富远远超出穷困的黔娄生。“食饱惭伯夷,酒足愧渊明。寿倍颜氏子,富百黔娄生。”所以白居易最后总结说:“有一即为乐,况吾四者并。所以私自慰,虽老有心情。”

好的时季产生好的心情,好的心情源之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虽有阿Q精神胜利法之嫌,但确能缓解人的焦躁心情和不滿情绪。尤其是当下疫情缓解一切向好但仍隐患多多的时日,最宜向后退一步想,退一步自然就天空海阔了。

立夏了,生命力在勃发,勃发在世间万象中,勃发在动植物的体内,虽然今年不比往年,今夏不似往夏,然而经过国人的努力,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但是与疫情抗争是个持久战,不须问夏之早迟,莫依恋昨天,莫幻想明天,做好并享受当下,可记住这两句秦观的诗: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