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评红楼]论《红楼梦》第一回的楔子功能

 一林冷月图书馆 2022-05-05 发布于吉林

作者:红楼梦文本解读   2019-11-09 06:34

预告:这是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本是箱底旧稿,为祝贺本号转正现分三至四次派送。

欢迎关注。欢迎拍砖。祝愿天下草根红学携起手来向前走。

另外,文中本来附了两张图,分别是脂本中通灵宝玉的式样和十七回中描写怡红院房间装饰的图样(后来的铅印版几乎都一律改为“万福万寿”。考虑到网站的局限有可能发送不上,我会在封面图上呈示,大家注意细看。

(完了,实际发送时连附图也发送不上,文中的肯定都掉了,大家去网上查重评庚辰本能看到。)

[摘要]: 一般认为《红楼梦》第一回至第五回是全书的序幕部分。但从中国古典小说传统的角度说,第一回属于楔子。从这一角度看,第一回中的”补天神话”和甄士隐、贾雨村都具有楔子功能,作为楔子的这三个内容中都隐藏着作家的深意。而这些深意都指向正统红学所持“红楼梦是一部单纯的小说”之软肋。

[关键词] 《红楼梦》 第一回 楔子 补天神话 甄士隐 贾雨村

一般认为《红楼梦》第一回至第五回是全书的序幕部分。第一回介绍作者写红楼梦的初衷、指导思想、写作原则、故事来源及时代背景;第二回通过冷子兴贾雨村之口介绍贾府的历史、主要人物及其相互关系;第三回是通过贾雨村介绍贾府的外戚林如海一家,并从黛玉的视角来介绍贾府的建筑格局、主要内眷及其相互关系;第四回介绍贾府的主要社会关系及薛宝钗一家的基本情况。第五回介绍全书故事梗概。从第六回起,小说方进入正剧。

单纯从小说文本的角度说,这一观点十分中肯;不过《红楼梦》并非西方小说观念(今之所谓现代小说观念)的产物,它是从民族小说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旷世之作。当我们运用中国古典小说的智慧细致考察具体内容时,会发现所谓序幕的结论并不足以完全揭示小说的艺术魅力。

从中国古典小说传统的角度说,第一回属于楔子。楔子最早出现于说唱文艺,是说话人在讲述正文之前,为候客﹑垫场﹑引人入胜或点明本事之用;后来被广泛运用于戏曲与小说创作,并逐渐演变为普遍采用小故事来引出小说的正文,这也就是后来金圣叹所总结的“楔子者,以物出物之谓也。”如《儒林外史》第一回用王冕的故事隐括全文,回目就叫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小说正是以王冕对待功名的态度隐括全文的“以功名利禄为一篇之骨”。金圣叹把《水浒传》第一回也称为楔子。从功能上讲,楔子多是以一个与正文相类或者相反的故事引出正文,从此一角度看《红楼梦》第一回,在功能上应该也属于楔子。

一、“补天神话“的楔子功能

小说开端借用女娲补天神话引出一块无材补天的石头,后经一僧一道施以佛法,通灵后去人间游历了一番。几世几劫后空空道人见到了石头上记载的故事,于是从头到尾抄录下来,这就是小说的由来。既然《红楼梦》就是石头在人间游历的故事,整部作品就是以石头作为叙述者、以石头作为叙述视角的。

实际上,小说前半部分时常对这一叙事策略有清楚的说明,如第十五回中有:“凤姐因怕通灵玉失落,便等宝玉睡下,命人拿来塞在自己枕边。宝玉不知与秦钟算何账目,未见真切,未曾记得,此系疑案,不敢纂创。”曾经有红学家由此怀疑作家在暗示宝秦二人有龙阳之好,是否属于过度阐释尚待进一步讨论,不过小说的石头口吻是显而易见的。

十八回中则更为明显:“此时自己回想当初在大荒山中,青埂峰下,那等凄凉寂寞;若不亏癞僧、跛道二人携来到此,又安能得见这般世面。本欲作一篇《灯月赋》、《省亲颂》,以志今日之事,但又恐入了别书的俗套。按此时之景,即作一赋一赞,也不能形容得尽其妙;即不作赋赞,其豪华富丽,观者诸公亦可想而知矣。所以倒是省了这工夫纸墨,且说正经的为是。”

小说二十回后再没出现类似的明显提示,事实上,一方面,如果整部作品行文过程中不断出现石头口吻的议论,那无疑将十分繁琐并令读者感到机械生硬;另一方面,由于宝玉是衔玉而生,而且随身携带着石头幻化的“通灵宝玉”,因而宝玉的视角就是石头的视角,这就是后来红学家注意到小说中无论男性形象如贾芸、贾环等人还是女性形象如香菱、平儿甚至妙玉等人都要与贾宝玉发生某种联系的重要原因;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很多研究者将宝玉视为石头的化身,并由此进一步引申,将宝玉视为作家的自我寄托,然后由女娲补天神话推导出作家赋予了石头女性崇拜、怀才不遇、天然本真等内涵,这些内涵又被视为寄寓贾宝玉形象上的作家自我情感,而这也被视为整部《红楼梦》的深刻主题思想。

但是,在宝玉即石头化身的这一观点之下考察《红楼梦》,会发现宝玉并不完全是作家的自比,小说中有大量的情节应该有暗指他人的意味。如前八十回中宝玉似乎始终是个十四五岁的孩子,却能给贾珍推荐凤姐协理宁国府(十三回);十四五岁的孩子却能给黛玉开出一个令薛蟠求了一二年的方子而且凤姐言之凿凿地说这事不是撒谎(二十八回);二十三回中宝玉搬进大观园后“曾有几首即事诗,虽不算好,却倒是真情真景”,周汝昌先生曾注意到这四首诗都不是写白天的(1)138,其中第二首《夏夜即事》是这样的:

倦绣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窗明麝月开宫镜,室霭檀云品御香。琥珀杯倾荷露滑,玻璃槛纳柳风凉。水亭处处齐纨动,帘卷朱楼罢晚妆。

古代的朱楼一般指皇宫,而第二联更令人乍舌,宝玉在大观园里怎么会开宫镜、品御香呢?而且作家还明确说是真情真景。可见此时的宝玉身份并不能简单视为作家自指。

被选入中学课文的黛玉进荣府一节中,众所周知的是宝黛初见时二人“何等眼熟”的感慨,可是细读小说,黛玉初见到的宝玉是:“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且不说嵌宝紫金冠、二龙金抹额、金螭璎珞、宫绦倭锻等物绝非只是“服饰华丽、用料高档名贵”(2)443这样简单的问题,如此衣饰恐怕不是寻常官宦子女能有资格穿戴;更为醒目的是,此刻的宝玉是个束发戴冠男子,可一转身换了装束,竟然变成了:

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

这不就是总角吗?在束发戴冠的成年男子转眼变成一个总角儿童的过程中,作家想向我们传达的显然并非宝玉即作家本人的含义。而且此时的贾宝玉竟然“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联想到秦钟临去世前众鬼提到宝玉时所言“天下官管天下事”,似乎宝玉指代的应该是个管天下事的官员,但小说起码前八十回中丝毫没有提及宝玉有过仕宦的经历,何况还只是个十四五的孩子。这样说来,简单把宝玉视为作家的自我写照就显得有些草率。

既然宝玉并非完全是作家的自我写照,那所谓作家赋予补天神话自我寄托之情的说法也就失去了立论的基础。事实上,之前的《西游记》也有过类似的开头,它开篇写到石猴出世时曰:“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可见脂批所谓“周天之数”云云其实并非《红楼梦》的首创。《西游记》中的周天之数似乎只是为了证明石猴的来历不凡,《红楼梦》则大有煞有介事的意味,石头来历不凡而且可以口吐人言,作家越是郑重其事,则其中调侃的意味越是浓厚。考虑到《红楼梦》面世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可以想见,这种将叙述者归于一块大有来头但是无父无母的石头的创意,确实是躲避恐怖文字狱的高明手段。

作家借用补天神话只是为了引出石头,要考察作家在石头中寄寓了何样深情需要建立在对石头特征、下落和经历等内容的全面了解基础之上,而不能脱离小说内容仅仅从女娲神话中演绎推理。小说在介绍这块能够口吐人言的石头时,无论作家还是点评者一再强调其“质蠢”、“粗蠢”、“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等,这怎么可能是作家的自我寄托呢?而关于石头的下落,小说是这样介绍的:“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注意此处文字中的四个地名并无明显的范围差别,耐人寻味的是,脂砚斋却分别批为:伏长安大都、伏荣国府、伏大观园、伏紫芸轩,明显有范围的大小。其中小说正文中有“绛云轩”是宝玉的书房,并无“紫芸轩”一词,或是批者记忆有误,或是批者有意造成差别,但都足以令读者联想到宝玉的书房。另外三个地名需要分别作梳理。

小说第一回中的正文部分并不见“长安”一词,令人奇怪的是,第一回前的甲戌本凡例却明确说:“书中凡写长安,在文人笔墨之间则从古之称。”可见此一条评语应也指向此处批语中的“长安”,而在古代文人墨客的诗文中,“长安”意指天子所居之地,如李白《金陵三首》有“晋家南渡日,此地旧长安”,《登金陵凤凰台》有“长安不见使人愁”等。

小说第二三四回中提到贾府时只是以“荣府”称之,如第二回回目“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第三回回目“荣国府收养林黛玉”,脂砚斋批语也不断提醒读者这三回中“荣府”才是作家的叙述焦点,如第二回回前批曰:“故借用冷子一人,略出其文,使阅者心中,已有一荣府隐隐在心,然后用黛玉、宝钗等两三次皴染,则耀然于心中眼中矣。”“开笔即写贾夫人已死,是特使黛玉入荣府之速也。”何以如此呢?因荣府问题并非本文论述重点,我们仅举一例就可略明端倪。第三回中黛玉去拜望王夫人时,见其正堂是:

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海(上台下皿)。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

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fǔ fú]焕烟霞。(黼黻——指衣服上精致的纹路)

赤金九龙大匾、墨龙大画、大紫檀案上雕刻着螭龙,这不是天子之地还能是哪儿(所以小说说这并非王夫人居所)?玻璃海似乎在暗示是个玻璃制作的台子之类(所谓上台下皿恐怕不是作家生造之词,而是用两个字合在一起别有所指,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构字方式红楼梦中至少用了三次),这在清代也非寻常之物;至于楠木,在清代属于皇室专用,后来和珅被杀的一大罪因就是建造楠木房屋,此处的十六把楠木交椅也不是皇室之外的官宦人家所能有。乌木联牌上的内容脂砚斋说是“实帖”,“黼黻”一般用来指官服,堂前官服宛如烟霞的堂怕也只有金銮殿才配得上。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无数草根红学研究者如霍国玲女士分析论证过《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就是圆明园,学界对此装聋作哑透露出骨子里高人一等的傲慢,表现出来的却是自欺欺人的可笑。实际上作家在圆明园的景观中还穿插了紫禁城的内容。这儿也略举一例予以说明。十七回大观园题对额,一行人走到后来被元妃定名为“怡红院”的“红香绿玉”处时,小说写道:

说着,引人进入房内。只见这几间房内收拾的与别处不同,竟分不出间隔来的,原来四面皆是雕空玲珑木板,或“流云百蝠”,或“岁寒三友”,或山水人物,或翎毛花卉,或集锦,或博古,或万福万寿……各种花样,皆是名手雕镂,五彩销金嵌宝的。一隔一隔,或有贮书处,或有设鼎处,或安置笔砚处,或供花设瓶、安放盆景处,其隔各式各样,或天圆地方,或葵花蕉叶,或连环半壁。真是花团锦簇,剔透玲珑。倏尔五色纱糊就,竟系小窗;倏尔彩绫轻覆,竟系幽户。且满墙满壁,皆系随依古董玩器之形抠成的槽子。诸如琴、剑、悬瓶、桌屏之类,虽悬于壁,却都是与壁相平的。

琴剑悬瓶虽悬于壁却都与壁相平,不久前故宫的研究人员已经发现长春书屋南墙上的古玩墙正与此描述一致(3)。实际上脂砚斋在此处的批语早就透露了这一信息:“皆系人意想不到,日所未见之文,若云拟编虚想出来,焉能如此?”说这是对实景的描绘,其意正是指紫禁城。文中所说“万福万寿”四字,其实在脂本中是以符号的形式出现的:

此处也有脂批曰:“前金玉篆文是可考正箓,今则从俗花样,真是醒睡魔。”注意此处批语提到的“前金玉篆文”我们下文会详细分析,而他所说这个从俗的花样足以醒睡魔,是指这个图案乃是实景,而这个实景应该是对雍正或乾隆书房的描绘。

既然此处的“怡红院”暗指的是皇帝书房,则可知上文提到的“绛云轩”或“紫芸轩”其实也是指皇帝书房。

可见脂批透露的是:石头下凡在了皇宫里。

更惊人的证据在脂批提到的“前金玉篆文是可考正箓”一句中。小说第八回介绍了“通灵宝玉”和宝钗项圈的镌刻文字,作家详细到甚至使用图画予以完整呈现:

遗憾的是后世铅印的书稿无法如实付梓,只好依葫芦画瓢仅取其字,殊不知这样一来作家的良苦用心完全被忽略了。案小说交待,通灵宝玉上的八个字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而透过图画我们不但知道这八个字是用篆文镌刻,而且还知道这八个字乃是虫鸟形状。作家如此殚精竭虑地给我们看,一定有他的良苦用心。这八个虫鸟篆字令人怀疑这是对传国玉玺的暗示。由史料可知当年秦始皇的传国玉玺正是镌刻了八个虫鸟篆字。据传传国玉玺上的八个字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那么通灵宝玉上的八个字与传国玉玺上的有没有联系呢?我们看小说的介绍:

宝钗看毕,又从新翻过正面来细看,口内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念了两遍,乃回头向莺儿笑道:“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作什么?”莺儿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象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 宝玉忙托了锁看时,果然一面有四个篆字,两面八字,共成两句吉谶。亦曾按式画下形相……宝玉看了,也念了两遍,又念自己的两遍,因笑问:“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

小说文本中有两处提到是一对,脂砚斋也在两处提到是一对,可见作家与批者都在暗示读者朝一对的方向着眼。通灵宝玉上的八个字怎样与宝钗项圈上的八字组成一对呢?原来是:莫失莫忘,不离不弃;芳龄永继,仙寿恒昌。如此,则通灵宝玉与传国玉玺八个字的联系隐约可见。由此我们相信脂批所言“前金玉篆文是可考正箓”正是指此处的撰文乃是对传国玉玺的可考正箓,

因此,无论小说文本本身还是脂砚斋的评语,都透露出来自女娲补天所剩的石头最后下凡的处所是皇宫。

这才是作家赋予补天神话的幽微深意。

《红楼梦》开头交待了小说由来后,脂砚斋有批语曰: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式猾之甚。他的意思是:如果《红楼梦》果真是石头上的文字的话,那么,有关石头出处等内容又该是谁写的呢?可见曹雪芹只是批阅增删的说法其实只是遮人耳目的。脂砚斋明确将小说关于补天神话的内容确定为楔子。

  

              画家根据《红楼梦》文字描述绘制的怡红院房间装饰的图样

                         一林冷月补发原作者因技术原因无法发出的图片

内容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