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商隐 《贾生》 赏析

 路路川漫游诗境 2022-05-05 发布于福建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诗名《贾生》,“贾生”即“贾谊”。这首诗涉及两个人物,一个“贾谊”,一个“汉文帝”,我们都有必要做个基本了解。

     “贾谊”:【(公元前200—前168)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文帝”时任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33岁。“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

    “汉文帝”:【“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诸吕掌握朝廷军政大权。公元前180年,吕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当时这些大臣在商议由谁来继承皇位,因为他们认为吕后立的小皇帝“刘弘”不是“汉惠帝”的后代,不符合皇位继承的法统。最后,他们相中了宽厚仁慈名声较好的代王“刘恒”。于是派出使者去接刘恒到长安继承皇位。刘恒见到使者,开始并不是很高兴,相反这使他起了疑心,他的属臣们也意见不同:刘恒的郎中令“张武”等认为有诈,提议以有病不能前往进行推辞,以观察情况的变化;而中尉“宋昌”认为刘氏江山稳固,不必有所顾虑。刘恒决定用占卜来决定吉凶。结果达到一个“大横”的占卜结果,这个结果表明:大横所裂的纹路很是正当,卜卦人不久要即位做天王,将家族的伟业发扬光大,就像“启”延续“禹”那样。卦师向他解释天王即是做天子,比一般的王要高一级。于是刘恒决定入京即位。】

     所以从汉文帝这个举动就可以看出,他本来就比较迷信。后来也有些事情,他也是用占卜的。我们再来看本诗提到的这个事,李商隐应该是看了《史记》的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我们把原文列一下:

    (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li2,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译文:(一年多之后,贾谊被召回京城拜见皇帝。当时汉文帝正坐在宣室,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因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也就乘机周详地讲述了所以会有鬼神之事的种种情形。到半夜时分,文帝已听得很入神,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总往贾谊身边移动。听完之后,文帝慨叹道:“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能超过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文帝任命贾谊为粱怀王太傅。粱怀王是汉文帝的小儿子,受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才让贾谊当他老师。)好,来看原诗: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字词典故     “宣室”:汉代未央宫中之宣室殿 。“逐臣”:被朝廷放逐的官吏。“才调”:犹才气。多指文才。(《隋书 许善心传》:徐陵大奇怪之,谓人曰:“才调极高,此神童也。”)“无伦”:“伦”是同类,没有同类,无以伦比。

      赏析    李商隐说,汉文帝在宣室中渴求贤才,询访曾经放逐的臣子。而其中贾生的才气在这些被征召来的贤臣中,更是无以伦比的。

     李商隐的这个描述有点问题,如果按照史记的记载,汉宣帝事实是在宣室里“受li2(汉代祭天地时,皇帝派人祭祀或郡国祭祀后,把剩余的肉送回皇上,以示受福,叫受)。这种仪式的地方,一般都是固定场所。所以在这里立刻接见贾谊,也算是求贤若渴了。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字词典故    “虚”:徒劳。“前席”:往席子的前面挪动。“苍生”:百姓。

    赏析    李商隐说,可怜啊,贾谊一心为国,如此才高,可是汉文帝和他聊到夜半三更,听得如此入迷,甚至不知不觉地挪到了席子的前面,却是徒劳。因为他根本就不是在问贾谊天下苍生的事,而是一味地问鬼神之事。

    我们从前面的资料,事实也了解到汉文帝确实是比较迷信鬼神的,包括他到底要不要去接受这个皇位,他都是通过卦象决定的。不过他此时也确实是求贤若渴,他以前就知道贾谊的学识与才华。而贾谊的学识恐怕不仅是国家大事,也包括鬼神之事,呵呵。偏偏汉文帝宣他觐见的时候,却是在宣室,所以也就先问他鬼神方面的事了。不过从后面安排贾谊去做梁怀王的太傅,也可以看出对贾谊并不完全重用。所以李商隐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从贾谊的角度,他确实没有得到他真正想要的,他想更多地为国分忧,然而皇上考虑的却不完全是这样。这里恐怕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初贾谊会被贬到长沙去的理由之一就是,他太过于年轻。

      司马迁在《史记》当中,把贾谊和屈原放在一起来写传记。而李商隐写这首诗也是和司马迁一样的想法,为贾谊叫屈。倒不是在讽刺汉文帝。汉文帝确实已经是求贤若渴,否则不会在宣室就立刻召见贾谊,只不过在宣室,因情境而先问他鬼神之事。诗中的“可怜”,还是指贾谊,可怜皇上问他的不是国家大事。诗中的“虚”,也应该是指贾谊,皇上都如此接近他了,对他来说还是一场徒劳,因为问的是“鬼神”之事。

      史料上讲,汉文帝是认为贾谊当时的策略过于激进。后来时机成熟以后,汉文帝就采纳了贾谊的建议,然而贾谊本人已经不在人世了。贾谊所写的《治安策》,毛泽东评价“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