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 《禹庙》 赏析

 路路川漫游诗境 2022-05-05 发布于福建

《禹庙》杜甫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
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诗名《禹庙》,“禹庙”:【这座“大禹”的庙在现今“重庆市”中部的“忠县”。“忠县”在唐朝叫“忠州”。】来看杜甫这个阶段的资料:【广德三年(765年)四月,严武去世,杜甫离开了成都。经嘉州、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云安(云阳),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到达夔州(奉节)。】原来,“严武”突患疾病去世了,于是杜甫离开“成都”,返回“洛阳”老家。这里是途径“忠州”,慕名去参观了“禹庙”。好,我们来看原诗: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字词典故  “斜”:【读xia2。】

赏析  杜甫说,禹庙在一座空山里,这是秋天的一个傍晚,秋风中的落日斜照在了禹庙上。

    老杜站在这座古庙之外,感受着它的孤独与荒凉。这里的“空”字,不仅修饰“山”,也可以修饰“庙”,空山空庙。“落”字也一样,是“落”日,也有秋风“落”叶的意味。

“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

赏析  杜甫说,我跨入这荒废的庭院,里面有些桔子树,桔柚成熟了,垂了下来。再往里,走进内殿,环顾四周,这不过是一座古屋,屋壁上画着些龙蛇。

    如此简简单单的一座小庙,于秋风中,于落日里,孤独地屹立在空山之巅。没有香火,只有现实成熟的桔柚。墙上的龙蛇似乎才有些神话传说的意味。可这是神话传说吗?不是的,这座小庙纪念着一位伟人,记忆着一个实实在在的伟业。

     关于“桔柚”,有不少前辈认为这是有典故的,典出《尚书 禹贡》,我们翻看了其中的相关文字是“岛夷卉服。厥篚织贝,厥包桔柚,锡贡。”意思是:(东南沿海各岛的人穿着草编的衣服。这一带的人民把那筐装的贝锦,那包裹的桔柚,锡作为贡品。)要说这样叫用典,似乎有些牵强。

    关于“龙蛇”,在《孟子 滕文公下》有“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意思是:(尧派禹治水。禹开挖河道,让洪水流注进大海;驱逐蛇龙,把它们赶进荒草丛生的沼泽;水都顺着地中间的河道流泄,这就是长江,淮河,黄河和汉水。)所以认为禹庙内的墙壁上画的是“大禹驱赶龙蛇治水的故事”。问题是,如果是歌功颂德的壁画,哪有画龙蛇不画“大禹”本人的,如果画了大禹本人,老杜又如何只描绘次要的龙蛇,而不去描述主角“大禹”呢?

    总感觉老杜这里并没有用典,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没有那种说神说鬼的习惯。所以,判断老杜笔下的“桔柚”就是眼前实实在在的桔树垂下的桔柚,“龙蛇”就是一般庙宇里画的图腾龙蛇。如此才和前面的“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意境相搭。因此,我以为,这前四句,“禹庙空山”,“秋风落日”,一般庭院的现实“桔柚”,平常小庙的“龙蛇”壁画,为的是突出,这只是一座非常普通的小庙,纪念的却是一位有着大事业的人物,如此形成一种巨大的反差。那么什么大事业呢?:

“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

字词典故  “嘘”:【缓缓地吐气。】

赏析  杜甫说,走出庙宇,来到了一旁的悬崖边俯瞰,只见那云雾之气吞吐于青石峭壁之上,仿佛确有龙蛇在出入隐没。江水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带走了白色的沙砾。

    庙中的壁画是死的,而庙外的风景却是气势磅礴的,似乎真的有龙蛇出没,振聋发聩的江水声中,滚滚长江带走了历史沉淀的白沙。

“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字词典故  “四载zai4”:【大禹治水用的四种交通工具。《孔传》:“水乘舟,陆乘车,泥乘輴chun1,山乘樏lei3。”】“控”:【控制,驾驭。】“三巴”:【巴郡,巴东,巴西。杜佑 曰:“渝州,古 巴国,谓之 三巴。”】

赏析  杜甫说,大禹啊,早就知道您的丰功伟绩,所以特地来此参拜。当年您乘坐着“四载”,疏长江,凿三峡,驾驭了三巴的山山水水,促成了这里的安定与富饶。

    真可谓小庙宇,大事业,禹庙虽小,气吞山河。

    从这里的“控三巴”,我以为更进一步地说明,老杜主要是在讲眼前的渝州,三巴之地,那种把“桔柚”理解为南方海岛的蛮夷进贡,未免过度解读了。

    本诗中,老杜延续了用字用词对仗工整的风格。另,有的版本原题下有个备注“此忠州临江县禹祠也”,不知道是老杜自己,还是后人备注的

《禹庙》杜甫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
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