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昌龄 《长信秋词五首》 (其四~五) 赏析

 路路川漫游诗境 2022-05-05 发布于福建

《长信秋词五首》其四 王昌龄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来看《长信秋词五首》其四原诗: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字词典故  “觉jiao4”:【睡觉,睡眠。】

赏析  王昌龄说,这下真的成薄命人了吗?班婕妤总是久久地寻思着。有时候梦中见到君王,又回到以前的情形,觉醒后还犹自怀疑,自己是不是还依然和君王在一起。

    人做梦是这样的,有时候梦到以前的情形,一切似乎都还历历在目,如此真实,还以为自己还在那样的日子里。

“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字词典故  “西宫”:【即“未央宫”,皇上,皇后住的地方。】“复道”:【空中楼阁间架空的通道。唐 宋之问 《麟趾殿侍宴应制》“北阙层城峻,西宫复道悬。乘舆历万户,置酒望三川。”】“奉”:【侍奉。】“恩”:【恩泽。】

赏析1  王昌龄说,于是朝“西宫”的方向看了看,那里灯火通明,她知道,那是在夜饮中。这分明是赵飞燕姐妹正在复道上,侍奉皇上承受恩泽的时候。

    关于“分明复道奉恩时”,普遍的解释都是把“复道”理解为建筑物,那么如果理解成:“又在说”呢?我们一直查不到“奉恩”这个词,那么这个词是否能拆解为“奉皇上恩典”的意思呢?如此,我们就得到这样的解释:

赏析2  王昌龄说,于是朝“西宫”的方向看了看,那里灯火通明,她知道皇上正在夜饮中。这分明又是宠妃们捧着酒杯,说着“奉皇上恩典”,一饮而尽的时分。

      眼前的这一切,班婕妤太熟悉啦!而如今,奉皇上恩典,陪皇上喝酒的人却成了赵飞燕姐妹,能不心痛?

    班婕妤之前是在做梦,梦见自己依然和君主在一起,醒来后,犹自怀疑昔日重来。可是看了看西宫的灯火就知道了,夜饮依旧,而举杯敬皇上的人已是他人。感觉赏析2会显得更有味道。不过“复道”和“奉恩”的解释,哪一种才是王昌龄的本意呢?有得探讨。

《长信秋词五首》其四 王昌龄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长信秋词五首》其五 王昌龄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来看《长信秋词五首》其五原诗: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赏析  王昌龄说,不知又过了几多年,“长信宫”中,秋月又明,而“昭阳殿”下,却传来了捣衣声。

  王昌龄这诗写得很有意思,简直一电视连续剧。原本是“长信宫”这里,班婕妤睡不着,于是“高殿秋砧响夜阑”。什么时候那“昭阳殿”下也传出了捣衣声?原来:【“赵飞燕”后来做了“皇后”,“赵合德”成了“昭仪”。再过十年,46岁的汉成帝死在赵合德床上,“赵合德”自杀。继位的“汉哀帝”感念赵飞燕拥立有功,尊她为“皇太后”,赵氏家族被声讨,不过赵飞燕保住了太后的位置。又过了六年,汉哀帝驾崩,“王莽”篡权,赵飞燕被贬为“孝成皇后”,徙居北宫。再过一个月,被贬为“庶人”,赶去看守自己丈夫的陵园,赵飞燕当天自杀,死后陪葬延陵,赵飞燕之比妹妹赵合德多活了六年。】可见,王昌龄这里是指原本在昭阳殿的赵飞燕下台了,睡不着了,也开始捣衣了。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字词典故  “白露”:【“白露”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五个节气,秋天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白露后,昼夜温差大,夜间草地开始有了露水。】“红罗”:【红色的轻软丝织品。】“不胜”:【承担不了,不能忍受。】

赏析  王昌龄说,白露过后,那“赵太后”的堂中细草上,时常会有繁乱的足迹,那红罗账里,有着不堪忍受,挥之不去的情绪。
    这回轮到赵飞燕睡不着了,所以经常在堂中的草地上走来走去,因为是白露以后,有了露水,所以印上了足迹。这王昌龄真是会设计,呵呵。此时的她也是孤身一人了,红罗账中的她,一种莫名的情绪压抑得她无处宣泄。王昌龄如此的写法,大有替“班婕妤”报一箭之仇的味道。

《长信秋词五首》其五 王昌龄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