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经邦,人才为急”。人才是富国之本,是兴邦之计,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强调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抓好人才的“选、育、用、留”,为人才队伍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严格把关,灵活“选”才。选用人才既要严格,也要灵活。严格的是标准、是要求、是程序;灵活的是渠道、是形式、是流动。一方面要明确引进标准,公开招录条件,规范招收程序,增加工作透明度。另一方面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兼容并包、灵活开放,不拘一格降人才,秉持“按需引进”原则,多措并举,通过外部人才引进、挂职、公开招录、选调、聘用等多种方式,以切实有效的引进各类人才。同时,通过完善户籍、身份制度改革,打破人才壁垒,推动人才柔性流动,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缓解基层人才短缺问题。 重视培养,科学“育”才。“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对于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育才。要以工作实际需求为导向,以培养人才创新精神和能力为起点,以提高专业素质水平和综合工作能力为目的,因材施教,常育常新。科学开展培训教育活动,培训形式应多样化、时代化、活泼化,可以采取专题授课、外出观摩、异地挂职、双向交流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围绕工作需求,注重培训实效性和针对性,提高参与自觉性和主动性,倡导养成自学、常学、好学的好习惯。 知人善任,合理“用”才。“世上没有绝对的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只有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做到精准用人,人岗匹配,善其能,才能释其才。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以实践见真知,以实干论英雄,以实绩用人才。为干部人才提供干事创业的平台和机会,畅通提升的空间与渠道,让有真才实学的人能够脱颖而出,为人才队伍建设积蓄力量。合理“用”才还体现在对干部人才的监督考核管理上,完善干部考核体系,明确考核评价标准,将日常管理考核结果与干部提任调级、晋职晋衔、评功评奖及福利待遇挂钩,推进落实“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考评机制,让有“为”者有“位”,令有“位”者有“为”。 激励保障,注重留才。由于基层一线条件艰苦、工作繁重,基层人才流失较大,人员短缺一直是基层工作开展过程中面临的难题。怎样留住基层人才成为稳定人才队伍的重中之重。实行政策倾斜,改善基层工作条件,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树立先进人物典型,加大关心关爱力度,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提供畅通的晋升渠道,大力开展基层减负,减少各类检查、督查、考核频率,激发广大干部人才干事创业活力。结合多种激励保障手段,稳定基层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助力和支撑。(中共四平市铁东区委组织部 刘沙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