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大师邓铁涛对药运用心得——川萆薢、黄皮树叶

 虚竹怀远 2022-05-05 发布于湖北

川萆薢、黄皮树叶

【单味功用】

     川萆薢,为薯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山萆薢的块根。味苦,性微寒,入肝、胃经。本品气薄,善走下焦,而利水湿、泌清浊,用于治疗下焦湿浊郁滞所引起的膏淋,又治皮肤湿疹、慢性皮炎、脓疱疮,证属湿热者。另外,还能祛风湿而利关节,用于风湿腰膝痹痛。据临床报导,本品可治疗乳糜屎及风湿痛(能缓解肌肉痉挛)。

       黄皮树叶,别名黄弹子叶、黄檀子叶,为芸香科植物黄皮的叶。黄皮树春季开白花,结近球形浆果,果皮黄色,故名“黄皮果”,其叶也被称为黄皮叶。味辛、微苦,性凉,气香,入肺经。功效祛风解表,止咳平喘,行气止痛。本品入肺而走表,辛温能散风寒,故能祛风解表、止咳平喘,用于防治感冒,咳嗽,小便不利;又本品味辛,气芳香,故能行气止痛;又苦能降,气降则呕逆止。故用于胃肠气滞及食滞之脫腹疼痛,胃气上逆之呕吐、呃逆等症。此外,用鲜叶煎水外洗,可消风肿,治疥癞。《岭南釆药录》曰:“黄皮叶煎水洗,解秽恶,消风肿,治疥癞,去热散毒。”《本草求原》谓:“解秽除垢,退黄肿。”据药理研究:本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有一定抑制作用。

【配伍效果】

      川萆薢分利清浊、祛风湿、利关节。黄皮树叶具有疏风解表、解毒疏肝、行气化浊之效。川萆薢入肝胃两经,升清降浊,去除困郁脾土之湿浊;黄皮树叶以疏肝解毒,行气化浊。黄皮树叶以疏解为主,川萆薢以分利为要。二药伍用,一疏一利,相互配合,疏肝解毒、去湿浊之力增强,治疗乙肝甚效。

【用量用法】

       川萆薢10~15g,黄皮树叶15~30g(鲜品30~60g)o水煎服。

【用药心得】

        在治疗慢性肝炎时,邓教授常用四君子汤加黄皮树叶、川草薛。自拟方“慢肝六味饮”,方药配伍如下:党参或太子参15~30g,茯苓15g,白术12g,甘草5g,川草薜10g,珍珠草30g。功效健脾化湿浊,扶土抑肝木。此方治疗单纯脾气虚型的慢性肝炎颇有疗效。湿重者加法半夏10g、砂仁3g、蕙茵仁15g;肝郁者加素馨花10g.郁金10g;肝阴不足而见眩晕、失眠、梦多者加桑寄生30g、桑根子15g、旱莲草12g,女贞子12g;肾阴虚而见腰膝酸痛、舌嫩红苔少、脉细数者加首乌30g、山萸肉12g、熟地20g,淮山药易白术,太子参易党参;黄疸者加田基黄30g、溪黄草30g或金钱草25g、土茵陈25g;血瘀者加丹参15g、茜草根12g、桃仁10g、廣虫6g。

【验案举例】

       卢某,男,20岁。初诊:1979年12月13日。病史:患者于1979年5月初突发恶寒发热,高热达39T,并见头痛全身不适,当地卫生院按“流感”治疗,3日后热退,惟觉易疲劳,胃纳不佳,失眠多梦,右胁部时觉隐痛。直至9月13日査体,发现肝大胁下L5cm,即到广州某医院检査:肝功能谷丙转氨酶217U/L,其余项目正常,HBsAg(+),超声波示较密微小波,诊为“乙型肝炎”,至今已7个月。诊査:诊时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并见烦躁,右胁肋闷痛持续而明显,舌淡嫩,有齿印,苔浊,脉弦稍数,两寸稍弱。辨证:胁痛(乙型肝炎),证属脾虚肝郁。治法:健脾疏肝。

       处方:①太子参18g,茯苓15g,白术12g,川草薜10g,麦芽30g,大枣4枚,甘草5g,黄皮树叶12g。②柴胡10g,枳壳6g,白芍15g,太子参24g,茯苓15g,白术15g,黄皮树寄生30g,甘草5g。嘱两方药交替服用,每方药连服3天后即转用另方药。治疗过程中曾根据病情需要,适当选加淮山药以健脾,郁金以疏肝,玄参、石斛、沙参、天花粉、旱莲草、楮实子以养护肝阴。连续服药至1980年7月3日,上述症状基本消失,精神、胃纳均佳,再到该医院复査,肝功能正常,HBsAg(-),超声波示肝区稀疏微波,未见明显炎症波型。至此病已基本痊愈,惟肝区时有不适,难入睡易醒等肝炎后综合征症状,乃嘱服健脾之剂以善其后。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