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水之游(01): 南郭寺

 新用户6003EQaZ 2022-05-05 发布于甘肃
张玉冰

南郭寺在天水市南山,距离市区近,所以到天水游玩,南郭寺和同样近便的玉泉观都是必选的名山。一个叫“寺”,一个叫“观”,南北遥遥相对,有意思得很。


我去过两次南郭寺,第一次是和秦安好友丽丽,第二次是我带老郑去的。去过一次玉泉观,是有个夏日的雨中独游。



南郭寺有千年历史,门口两棵巨大的唐槐和门内的古柏就是见证,是名副其实的“陇右第一名刹”。


寺内古树参天,遮天蔽日,盛夏时间,这里是避暑胜地。而且可以登高望远,敞怀舒心。



天水是甘肃省第二大城市,气候适宜,人口众多,经济繁荣,物产丰富,水果尤其繁多,品质优良。天水好友每年都给我寄送苹果、樱桃和桃子,不仅解馋,更是解颐,品味的是酸酸甜甜的一种深情厚谊,让我们对天水更加热爱和向往。每每来往于兰渝之间,常常在天水逗留,走亲访友,以慰思念之情。



第一次与丽丽到南郭寺,大概是2002年暑假。黄昏时候到了寺门前,见到唐槐,我心里很是惊异,因为以前我见过的古树,唯有平凉柳湖公园的左公柳,仅仅百年之余的老柳树,我都爱得不得了,更何况此间的千年古槐。

那次给我们讲解的是一位老人,好像已经七十多岁了,瘦瘦的,他既不是和尚也不是道士,可能是南郭寺附近的居民,他对南郭寺极其熟悉,他讲南郭寺的“第一山”三字匾额,说是米芾的字,又说三个字像什么什么,神乎其神。我左右上下都没看出那三个字像他说的样子。



他指着墙角的一棵卫矛说:“神奇!卫矛是灌木,没有像这棵长成乔木的树。”我第一次听说卫矛这种树木,深深地记住了,算是涨了知识,但是卫矛到底能不能长成乔木,我以后也没有查证。


南郭寺最古老的树木是古柏,他说是孔子时代的,叫“春秋古柏”。令人心生敬畏,我们对于太过古老的生命,敬做神灵。树顶仅仅有一点绿叶,树干却枯直,令人担忧。树干斜倚,被支撑着,可见天水市对古木名树的保护。据说其树龄为2300—2500年,仅次于陕北黄帝陵的古柏和山西晋祠的周柏,像这样的奇树全国仅此一棵,现已成为南郭寺的“镇寺之宝”。这一景致被誉为“南山古柏”,是天水八景之一。




南郭寺有个二妙轩,那位老人介绍说,是杜甫的诗妙,王羲之的字妙。


原来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安史之乱间,诗圣杜甫举家避难,曾在天水居住三个多月,留下了一百余首诗篇。南郭寺将这些诗歌用电脑集字的办法,集了王羲之的字,刻石贴在墙上,取名“二妙轩”。其实我觉得征集当地书法老师们每人手书一首,勒石以记,岂不更妙?

我们一起读那些诗,有他写的《北流泉》。“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诗中所描写的“老树”,指的就是春秋古柏。北流泉,顾名思义是从南山向北流下。后来寺院僧人筑井存泉,得名“湫池”,又称“南山灵湫”。



千百年来,北流泉因杜甫的诗句而闻名遐迩,被誉为“陇上名泉之冠”。我们看那井水,黑黢黢不甚清楚,可能是天色暗了吧。那位老人讲这个泉水可以引流出去浇灌门外的山地,而且古时候天旱缺水时候救了当地人的急,成为活命泉,我想这么高的山上的泉都能救旱,那山下深沟难道就一点水都没有了,不符合科学原理啊。


我们在斜晖中看到一座洁白如玉的雕像,那位老人说是杜甫。还说前段时间才安放到这里的,搬运杜甫雕像非常艰难,他说。于是我们跑过去瞻仰,杜甫清矍的面容,忧郁的神情,可见他在天水期间过得很难过。杜甫雕像周围种了许多竹子,我第一次在这里见到紫竹。我和丽丽还在杜甫像前请人照了一张照片,可惜天色暗得很了,可能效果不好,没有洗出来。


第二次去南郭寺,是我们在礼县二中支教那年,我们见到新修的牌坊式大门,非常醒目。老郑直接把车开上了山。


南郭寺边新增了邓宝珊将军纪念馆。我以前看过有关书籍,对邓宝珊将军有些了解。

觉得南郭寺不以某个泥塑偶像传名,反而以古柏唐槐和诗圣及有利于国家的历史人物闻名于世,实在值得点赞,这是文明的进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