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水之游(05):雨中独游玉泉观

 新用户6003EQaZ 2022-05-05 发布于甘肃

天水之游(05):雨中独游玉泉观

张玉冰

“其山腹出泉,冥然澄寂,祈饮者可愈邦人之疾。树绕泉亭,檐楹蔽映,如入画图。”这是《创建玉泉观记》中的一段话。

玉泉观是天水北山的一座古道观,我是2003年夏天一个雨天独自一人去参观的。我坐公交来到山下,这条街道就叫玉泉路。街边的灌木丛围着一块巨石,上书“玉泉观”三个大字,给人感觉大气舒展。

雨后的玉泉观清寂无人,与我当时的心境相契。可是我独自一人,也没有拍照留念。此文章所有照片均下载网上的。文字资料悉数来自网络。

       进了山门,我一个人慢慢观赏,从介绍中得知:

       玉泉观俗称城北寺,又名崇宁寺,因山腰有一碧水莹莹、清甜透脑的玉泉和元代秦州教谕梁公弼建寺时吟有“山寺北郊,名山玉泉”之句而得名。

玉泉观建于元大德三年(1299年),占地面积九万余平方米,现存建筑大多为明清时重建,中国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

       观紧依城垣,顺山势升高,随山沟、崖壁、台地而建。

       玉泉观内有秦州八景之一的“玉泉仙洞”,相传为三位真人坐化埋葬之地。

玉泉观可观者有四样:建筑、碑刻、古树。

全真道与我不熟。我只看到所有建筑都是后代重修的,虽然已经有些斑驳,但是碧瓦飞甍,檐牙高啄,雕梁画栋,气势还在。

      古建参差。中轴线自下而上,有山门,遇仙桥、通仙桥、青龙殿、白虎、人间天上坊、玉泉阁、第一山牌坊、三清殿,山顶有小庙,传为明魏忠贤生祠。侧边有雷祖庙、三官殿、诸葛祠、托公祠、三清阁、选胜亭、静观亭、苍圣殿、玉泉井。

      井上有六角亭。

       据说从汉代就开始建了道观,唐代早期到宋朝规模都不大。

       据元《建玉泉观记》碑:“全真师梁志通,丘神仙徒裔也。至元辛未,南离汴之朝光,涉关陕至于秦亭,秦,古成纪也。”说的是元代初期,全真道士丘处机的弟子梁志通离开汴梁来到秦州。秦州古代叫成纪。他有感于“羲皇生于本土,三圣人者,开元立极,神功圣化,万祀无穷。何不崇其圣教,建庙而报之禋【yīn】祀乎?”于是梁志通师徒与众多乡豪士族“削垂崖,芟夷荆棘”,终于至元十三年(1276年)建成太上殿,又于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重修了玉皇殿、道院,玉泉观初具道观规模。有关梁志通的身世,梁的弟子是这样记述于碑石的:“师姓梁,志通其讳也,介休【在山西】人。甫年十二辞亲悟道,授业于冯志清。

冯师为神子张志谨,张即丘门之高弟也。

自清末以后近80年间,玉泉观常成为兵营和校舍,古建筑有毁无建,经兵燹、地震、自然倒塌、人为破坏而损毁过半。文化复兴之后,自1981年7月起,当地政府筹集款项,组织人力、物力进行全面修复,历时三年有余,重修、维修古建筑40座,面积达2100多平方米,堪称是历史上一次最大规模的修复。

匾额与碑刻随处可见。

在通仙桥悬挂着许多名家匾额。其中这块落款为郭沫若的“陆海虚舟”匾额,令人疑惑。其实郭沫若并没有来天水,那么该匾题字“陆海虚舟”怎么回事啊?有何寓意?

据传早在清末年间,通仙桥上就悬有一块“陆海虚舟”匾额,其原为孟乔芳所书,而现在的“陆海虚舟”匾额,实则只是一块集字匾。

孟乔芳,字心亭,清直隶永平(今河北卢龙)人。原为明朝副将,后随清诸王入关作战,屡立战功。顺治七年(1650年)论功加兵部尚书进世职一等阿达哈哈番【轻车都尉】。后累加太子太保等职。顺治十一年(1654年)加少保,12月病卒,谥忠毅。孟乔芳曾长期任陕西三边总督并兼管四川兵马钱粮事。顺治五年帅师出驻秦州,遣赵光瑞率军平甘南等地之乱。《清史稿》有传,其曾于顺治五年率军队驻扎在秦州。他可能对玉泉观有感而发,题了“陆海虚舟”匾额,悬于观内通仙桥上。

孟乔芳以“陆海虚舟”题玉泉观,大概有两层含意:其一,指通仙桥形似船舟。通仙桥从远处看就像是一只行于陆海之上的船舟。其二,“陆海”指秦地,意为富饶之地。因为《汉书·地理志》里有这样的记载:“(秦地)有鄠(今作户县)杜竹林,南山檀柘,号称陆海,为九州膏腴。”意思是说,秦管辖有户县杜竹林,南山有诸如檀木、柘木等名贵的木材,号称陆海,是九州膏腴之地,非常富裕。    

“虚舟”是道家语,烟霞无为大师梁志通的诗碑曰:

大道蘧庐乐自游,风光仿佛像瀛洲。  

庵前草木长春景,物外云山不夜秋。  

鬼辟馗罡三尺剑,神藏天地一虚舟。  

从来抛却红尘事,堪破浮生只点头。 

 

诗中“神藏天地一虚舟”之“虚舟”,其意指无处不存在的“道”。“陆海虚舟”意为:来到了玉泉观这个地方,在这富饶美丽的秦地,登上“道”的舟,到达更高的境界。孟乔芳所题“陆海虚舟”匾额蕴含着很深的哲理,既写出了秦地的富饶美丽,又写到了玉泉观的建筑特点及道家精神。据说孟乔芳常在听幕僚读书时,坦腹而卧,鼾睡如雷。幕僚偶错一字,他会立刻道:“错了,错了。”足以见其文化水平之高。

玉泉观后来陆续在通仙桥上恢复了一些已散佚的旧匾额。孟乔芳所题匾额已佚,鉴于玉泉观的匾额中大多用的都是颜、柳、欧、赵四大书法家的字,综合考虑后,用郭沫若书法集字制作了此匾于是落款为郭沫若。

观内珍存历代碑石47方,石碣11方,砖雕34方,其中元代碑石5方,石碣11方,砖雕34方;明代碑石9方,其余均为清代各时期碑石。在众多碑石中,尤以元代镌刻的四面道流碑最为珍贵,其字迹清楚,记述内容完整,被文物专家誉为“国家”碑石。碑高1.53米,宽0.5米,碑额高0.8米,四面相等。面面皆有文字,用楷体、瘦金体书写,字体精美,刀工纯熟。四面分别为:《元世祖皇帝褒封制词》《全真祖宗之图》《全真道演变过程》《祖师五篇秘语》。该碑四面落款时间不同,内容皆为记述有关道教全真道之事,其史料价值极为珍贵。碑石质地坚硬,历七百余载字体清晰如初,为玉泉观至今保存完整的碑石之一。 

(此为赵孟頫行草书石碑拓片,以下文字为我查阅资料所得)

赵孟頫诗碑在“玉泉仙洞”南碑亭,诗碑共四通,碑高均180厘米,宽76厘米,厚20厘米。分别录唐代李白诗《夜下征虏亭》(边缘镌刻刘仑题跋)、韦应物诗《西塞山》、北宋王安石《题坊子》等人的五言绝句四首。其中王安石诗碑早已损坏、残存,现有早年拓片,其余三碑均完好无损。本碑字体行草相间,笔体圆润,大气磅礴,如此风格,赵书存世甚少,为极罕见之珍品。此碑为研究和学习赵孟頫书法艺术,无疑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第一通 | 李白《夜下征虏亭》:

碑刻:“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山花如绣颊,江(红)火似流萤。”

题跋:“赵松雪书法,早岁得之王右军,后有感于管夫人之言,乃自成一家,而风格不群。脍炙人人者,亦不在右军下,然其传盛于江之南北。余入秦,偶见此本,守巡李君时达请付诸石。余惟秦中,汉唐故地也,故唐以前法帖居多,人习见之,参之以是,岂宝藏之良玉,溽暑之冰瓯,不将使人一快观耶?因识之,以见刻者之意。大明嘉靖庚戌夏,监察御史庐郡刘仑书。”

此碑书字字独立而气韵流贯,前两行笔势舒缓沉稳,后一行节奏变快,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状。《夜下征虏亭》此诗描绘了一幅春江花月夜景图,体现出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及出游的喜悦之情。碑左边缘刻有御史刘仑题跋,详细记载了刻碑的经过,可考赵孟頫书法之渊源,以及书法流传天水的经过。

第二通 唐 | 韦应物《西塞山》:

碑刻:势从千里奔,直入江中断。岚横秋(西)塞雄,地束惊流满。

韦应物《西塞山》碑书,草中隶古,章法虽有波澜起伏之势,却又非大浪排空,依然为敦厚平和笔致。

第三通 查无作者信息,还待查阅:

碑刻:行云散凉影,流水一溪深。欲折荷花去,恐惊沙渚禽。

此篇诗句暂不知其作者,但章法通篇圆润自如,大度雍容,给人一种轻松舒坦之感,碑中“萤”“西”“深”“渚”等字,结体雄奇。舒展自然,仪态万方,字字珠玑。

第四通 宋 | 王安石《题坊子》:

碑刻:爱此江边好,留连至(到)日斜。眠分黄犊草,坐占白鸥沙。

末署:“松雪”二字。落笔沉稳,取“沙”字之险、恰到好处。

再就是古木参天。

观内古柏苍劲。现有古树50株,属于一级保护的有21株。其中树龄在1000至1500年的7株,500年至900年的20株,其余均为500年以内。

玉泉“辫柏”最为奇艳,该树悬根露爪,根茎交织,形如女子发辫,古名“辫柏”曾被国家古树专家誉为“全国之最”。

玉泉观真的是一座园林般的清静之地,值得游览。我在观内买了一本书《天水之旅》,算是游山纪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