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万安家费,这些职校花重金聘请企业人才!

 聚焦职教 2022-05-05 发布于北京

近年来,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把目光锁定在了有一线企业工作经验的人才上,比起应届生,更倾向于招聘有企业工作经验的高素质人才,甚至不惜花大价钱从企业挖人,来壮大自己的教师队伍。

像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对于拥有三年以上企业经验的硕博人才,开出了最高100万安家费,30万科研启动经费,免费提供过渡住房的条件,如果是特聘教授岗,每年还提供5-20万津贴,同时表示“一人一议,上不封顶“。

聚焦职校统计整理了一些高职院校的招聘信息,有不少职校都在招聘有一线企业工作经历的高技能人才,而且学校开出的待遇优厚。

从上面的图表中,我们不难看出,越来越多的职业高校加大了从企业引进人才的步伐,有的直接提出,只招聘有三年以上企业工作经验的,把企业工作经验定为了招聘筛选条件的硬指标。

为什么众多职业高校在人才引进上会纷纷出现这样的倾向性?

首先,当然是出于对国家政策的响应。早在2019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就对职业院校的人才引进,专业教师的来源给出了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今年起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招聘。“并指出”2020年起基本不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

其实,我们继续探究,就会发现根本原因还是因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诉求,让院校不得不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在了拥有一线企业实践经验的人才上。

目前,职业教育正处在改革攻坚,爬坡过坎的关键期,职业教育要提质培优,职业院校要提升软、硬实力,增强影响力和吸引力,核心战略还是要放在培养企业用得上,用得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上。

而要实现这个核心目标,良好的师资力量是关键。老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更要懂企业的用人需求,以及具备丰富的实践技术经验。

但是长期以来,许多高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很多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所聘之人难以胜任人才培养的工作。究其原因,并不是这些人不够优秀,而是因为传统的职教人才招聘,过分看重学历,而并不太关注应聘者的企业经验和实践经验。招聘了过多并不具备专业实践技术教学能力的应届毕业生,这些人虽然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但是却缺乏一线实操经验,理论教学可能不错,但专业技能教学和培训辅导能力普遍不足,无法支撑“培养与企业需求高契合度的人才“的需要。

所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院校在挖掘师资人才,培养师资人才的时候,越来越坚定地贯彻“人才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这一方针,坚定从企业中招聘人才。

人才从企业中来,才真正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长期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才更懂得该如何为院校培养出与产业、企业高契合、高匹配的人才。

与此同时,光从企业招聘人才还不够,即使是从企业引进的教师,如果长时间不了解企业的生产情况,也会面临知识更新迟缓,教学能力与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所以教师们需要定期”到企业中去“,实地调研实践,跟岗研修,参与企业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不断更新迭代知识。故而,对于院校而言,加快推进建立”校企共建教师培训基地“,”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加强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的交流合作,也非常重要。

例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就积极的探索出了一条别样的“人才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的道路。为打造一支一流应用技术型大学水平的师资队伍,深职制定了“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分规划。规划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计划是:【企业骨干人才柔性引进计划】。深职力图打通学校和企业人力资源共享的通道,建立企业骨干人才信息库,致力于将具有精湛专业技能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专家“柔性“的挖到学校来;同时,为了加强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的交流合作,深职还在积极探索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制度,鼓励企业技术骨干来学校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这些技术骨干提供实训室场地、设备和专项经费,为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才的交流学习制造机会平台。

随着职业教育的高速发展,院校扩招,专业升级,课程更新,生源多样化,对于职校教师能力素质的要求是越来越高。有丰富实践经验,了解企业实际用人需求,已经从“希望教师具备的素养“,变为了”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从企业中招聘教师人才,也逐渐从”职业院校的倾向性选择“,变成了”职业院校的必须选择“。

院校也必须认识到,师资队伍的建设,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其实只是完成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人才入校后的培养与磨合,更需要加大投入力量。学校需要不断完善教师培养体系,重视对从企业引进的师资人才在教育学、心理学和现代职业教育上的培训,帮助那些虽有实践动手能力,但是缺乏教学惊艳,教学能力不足的技能型人才尽快的补齐短板,帮助他们尽快的适应岗位,成为名副其实的既精于实践指导,又善于理论教学的“双师型“教师。

参考资料:

[1] 《陈子季:强化“双师”素质 锻造新时代“工匠之师”》

[2] 《厘清“双师”内涵就不必降格以求》

[3] 《坚持双师导向打造高职师资建设特色》

[4] 《教育部职成司司长陈子季: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