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夜猫速读 2022-05-05 发布于湖北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0390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科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科学知识和科学过程可以相互分离

B.科学知识因其正确性,不可推翻

C.科学是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结合体

D.科学知识具有经验性,因而科学知识就是个人的亲身经验

2.“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属于幼儿园的教育目标的领域是

A.科学领域    B.艺术领域    C.社会领域    D.健康领域

3.下面认识人体的教育内容中,适合学前儿童学习的是

A.了解皮肤的结构    B.知道要保护身体不受伤害

C.了解感冒的病理机制    D.了解大脑活动的机制和功能分区

4.科学知识必须符合客观事实,它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这体现了科学知识的

A.真理性    B.经验性    C.开放性    D.可重复性

5.在各种科学学习方式中,幼儿阅读科学图画书属于

A.渗透式学    B.研讨式学    C.游戏式学    D.探究式学习

6.科学探究和科学游戏的共同之处在于

A.都会表现出一定的科学现象    B.都是为了巩固已有认识

C.都以同化占主导    D.都带有明确的问题

7.下面关于成人对幼儿科学学习的描述正确的是

A.成人的支持妨碍儿童科学概念的转变

B.幼儿的科学学习不需要成人的支持

C.成人的支持有利于幼儿科学概念的转变

D.成人的引导不利于促进幼儿科学技能的掌握

8.幼儿科学教育的起点是

A.科学经验    B.好奇心    C.探索欲望    D.丰富的知识

9.幼儿的前科学概念是

A.逻辑水平的概念    B.概括水平的概念

C.抽象水平的概念    D.表象水平的概念

10.制定幼儿科学教育目标的三方面依据是

A.社会、心理、儿童    B.社会、心理、学科   

C.心理、儿童、科学    D.儿童、社会、家庭

11.培养幼儿亲近自然的积极情感和态度的核心是

A.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B.满足儿童的好奇心

C.让儿童更多的阅读    D.允许儿童探索自然

12.下列不属于日常生活中科学教育特点的是

A.灵活性    B.真理性    C.寻常性    D.生动性

13.“认识常见的动植物,能注意并发现周围的动植物的多种多样”,这一科学教育目标属于

A.5-6岁幼儿    B.4-5岁幼儿    C.3-4岁幼儿    D.2-3岁幼儿

14.下列关于核心科学概念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反映学科最基本的结构    B.脱离幼儿的生活经验

C.解释能力不够    D.可以是幼儿不感兴趣的内容

15.让幼儿充分感受、学习操作简单的科学产品与工具,设计并开展科学小制作的科学活动这是

A.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    B.技术制作类科学教育活动

C.实验类科学教育活动    D.实践类科学教育活动

16.有完整的“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收集证据—进行验证”等步骤的探究过程是

A.随机式探究    B.尝试错误式探究C.结构化探究    D.验证式探究

17.下列描述为偶发性科学活动所具有的特点是

A.活动地点、时间固定

B.活动过程不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

C.活动的主体具有强烈的内在探索动机

D.有经验的教师能够事先估计到儿童的偶发性科学活动。

18.下列关于集体教学活动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教学内容统一  B.排斥个别学    C.教师间接指导多D.不受时空限制

19.技术操作类集体教学活动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幼儿的

A.想象能力    B.认知能力    C.技术操作能力  D.动手能力

20.主题活动融合了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日常生活活动等多种组织形式,这体现了主题活动的

A.延续性    B.综合性    C.生成性    D.开放性

二、名词解释题

21.科学概念

22.游戏式学习

23.自然角

三、简答题

24.如何定位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

25.简述大班幼儿科学教育的教育建议。

26.简述物质科学领域在幼儿园阶段所涉及的核心科学概念。

27.简述游戏式学习的独特价值。

28.简述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指导的基本要求。

四、论述题

29.结合实例,论述日常科学教育活动指导的总体要求。

五、材料分析题

30.在一次大班“油泥照相机”的科学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油泥和若干牙签,引导幼儿用这两种材料制作“油泥照相机。在第一轮探究,教师请幼儿探究如何让“油泥照相机”站起来,孩子们兴趣盎然地不断尝试、发现。在幼儿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又鼓励幼儿用尽量少的材料让“相机”站起来。第二轮探究结束后,教师再次与幼儿分享交流。

请结合幼儿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分析该教师的行为。

六、教学活动设计题

31.以“认识空气”为主题,并围绕该主题设计出适合某一年龄班儿童的科学教学活动。

请按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该教学活动。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0390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种植活动,错误的做法是

A.组织幼儿参与管理        B.与幼儿讨论关于种植的问题

C.种植活动不需要做记录    D.培养幼儿的互助与合作精神

2.教师在创设和管理自然角时应该

A.亲自收集各种物品      B.自己管理自然角

C.按季节变化及时更换    D.让儿童自行观察,不要加以指导

3.幼儿园主题活动具有一定的时间跨度,围绕一个主题所进行的活动,短则几天,长则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这体现了主题活动的

A.延续性    B.综合性    C.生成性    D.开放性

4.下列属于实施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的是

A.儿童提高学习成绩的需要    B.幼儿园工作安排的需要

C.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    D.家长的需要

5.教师让儿童到室外休息、自由活动,结果教师发现有些孩子围在一起捉小虫子,这时教师的态度是

A.深入了解,积极鼓励与引导    B.干预、制止,甚至是训斥

C.不予理睬                    D.以后不再安排儿童到室外休息与自由活动

6.下列不适合农村儿童开展的科学活动是

A.认识昆虫               B.认识土壤

C.认识各种各样的电梯     D.观察玉米

7.激发和发展儿童探索周围世界、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儿童热爱大自然、关心保护自然和环境的积极情感、态度和行为,培养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自信心等良好个性品质,这是儿童科学教育的

A.知识目标        B.动作技能目标

C.情感个性目标    D.个人目标

8.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时间是有明确规定的,大班的时间是

A.30~35分钟    B.20—25分钟

C.10~15分钟    D.15~25分钟

9.以下活动适合开展集体教学的是

A.观察露珠          B.观察梨子

C.观察月亮的变化    D.观察流星

10.下面属于开放性问题的是

A.这是什么颜色的?    B.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蝴蝶?

C.你喜不喜欢蝴蝶?    D.它叫什么?

11.科学的核心在于

A.科学知识    B.科学探究

C.科学态度    D.科学精神

12.一般来说,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这一目标更适合于幼儿园

A.托班幼儿    B.小班幼儿

C.中班幼儿    D.大班幼儿

13.让幼儿感知各种天气现象(如阴、雨、晴),属于的科学教育内容是

A.生命科学          B.物质科学

C.地球和空间科学    D.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4.运用眼、耳、口、鼻等感官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的科学教育方法是

A.测量    B.科学实验

C.观察    D.分类

15.科学探究和科学游戏的共同之处在于

A.都是幼儿和物质材料直接的相互作用过程

B.都是为了巩固已有认识

C.都以同化占主导

D.都带有明确的问题

16.儿童占主导的思维特点是

A.抽象思维        B.发散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    D.动作思维

17.儿童学习内容与学习过程建立联系的桥梁是

A.学习品质      B.学习习惯

C.丰富的知识    D.科学精神

18.下列不属于科学素养所包含的核心要素的是

A.对科学技术的理解

B.对科学、技术、社会三者关系的理解

C.科学理论知识的掌握

D.运用科学技术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19.“幼儿在感知和经验的表象的基础上,对同类事物的外在的、明显的共同特征的概括,

是一种概括化的表象。”这是指

A.科学概念    B.前科学概念

C.科学经验    D.科学认识

20.下列属于5—6岁幼儿学习的关于“技术和技术产品”的关键经验的是

A.观察生活中的各种技术产品

B.初步感知科技产品与自己生活的关系

C.知道科技产品的利与弊

D.能主动运用生活中常见的技术来解决问题

二、名词解释题

21.主题活动

22.研讨式学习

23.观察类科学教育活动

三、简答题

24.简述幼儿科学学习的特点。

25.简述小班幼儿科学教育的教育建议。

26.简述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在幼儿园阶段所涉及的核心科学概念。

27.简述探究式学习的组织和指导要点。

28.选择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四、论述题

29.结合实例,论述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价值。

五、材料分析题

30.  冬天的时候,小班幼儿童童发现自然角里那条挺活跃的小金鱼不动了,于是他从鱼缸里把小金鱼捞了出来并用纸巾包好,  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放进自己的e袋里。结

果没有多久小金鱼就死了。很多小朋友都责怪童童害死了小金鱼,童童却委屈而又伤心地哭了起来,说:“我是看到小金鱼快要冻死了才把它放进,袋里想让它暖和暖和的……”

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安全心理环境的指导要求,谈谈教师应如何处理这一事件。

六、教学活动设计题

31.以“认识水的三态”为主题,设计出适合某一年龄班儿童的科学教育活动。请按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该教学活动。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0390

一、单项选择题

1.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是幼儿生活中的生动瞬间,是与具体事务或事件相结合,而

不是孤立存在的。这体现了日常生活中科学教育的

A.真实性特点    B.寻常性特点

C.生动性特点    D.灵活性特点

2.让城市的儿童认识压路机,让农村的儿童认识拖拉机,这样的考虑体现了科学教育

的内容选择

A.符合启蒙性的要求    B.考虑代表性要求

C.贴近幼儿生活经验    D.适应时代的要求

3.帮助儿童学习探索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技能,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思

维能力、创造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解决问题能力,这是儿童科学教育的

A.知识方面目标        B.方法技能方面目标

C.情感个性方面目标    D.认知方面目标

4.以下关于自然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自然角的材料应限于动植物

B.自然角是儿童进行正规科学活动的场所

C.教师不能让儿童参与管理自然角

D.  自然角能方便儿童进行随机的、长期的观察活动

5.关于偶发性科学活动的论述,正确的是

A.有经验的教师常常可以事先估计到儿童的偶发性科学活动

B.活动的时间、地点固定不变

C.活动过程不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

D.活动的主体具有强烈的内在探索动机

6.下列关于“鸟”的教育内容中,不适合学前√L童学习的是

A.让儿童认识各种各样的鸟

B.向儿童讲解鸟类飞翔的原理

C.引导儿童了解鸟类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

D.引导儿童了解不同鸟类和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

7.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时间是有明确规定的,小班的时间是

A.30~35分钟    B.20~25分钟    C.10~15分钟    D.15~25分钟

8.教师看到有儿童聚在一起捉“西瓜虫”时,认为严西瓜虫”太脏了,就责令儿童把虫子扔掉,教师的这一态度是

A.恰当的    B.不恰当的    C.应予提倡    D.不知道

9.幼儿围绕某一具体问题展开讨论,相互碰撞、激发出一种或多种不同的答案或解决方法,这是

A.经验分享型科学研讨    B.经验提取型科学研讨

C.实践探讨型科学研讨    D.问题解决型科学研讨

10.陈鹤琴曾指出:“幼稚园布置一个科学环境,尽可能地倡导儿童栽培植物(花、蔬菜)布置园庭,从事浇水、除草,收获种子等工作”。这说明幼儿园在开展科学教育时

A.要鼓励幼儿不要从事简单的劳动    B.设法把幼儿园办在农村

C.要重视种植和饲养                D.唯一的内容是传授农业知识

11.科学知识不是固化、静态的知识体系,而是一个灵活动态,具有多种接纳和包容可能性,时刻准备修正自我的开放体系,这体现了科学知识的

A.真理性    B.经验性

C.开放性    D.可重复性

12.饲养蚕宝宝属于科学教育内容中的

A.生命科学          B.物质科学

C.地球和空间科学    D。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3.科学探究和科学游戏的共同之处在于

A.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会获得一定的科学发展

B.都是为了巩固已有认识

C.都以同化占主导

D.都带有明确的问题

14.受儿童自身思维发展水平的影响,儿童的科学学习局限于

A.抽象水平    B.具体形象水平

C. 动作水平    D.概括水平

15.人们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在头脑中预先存在着的教育活动过程结束时所取得的效果及对教育活动所能达到的结果的一种期望是

A.教育理想    B.教育规划

C.教育目标    D.教育内容

16.对周围环境中新异刺激的积极反应倾向是

A.喜欢    B.爱好

C.兴趣    D.好奇心

17.幼儿提问的高峰期是在

A.二岁    B.五岁

C.四岁    D.三岁

18.在幼儿的科学学习进阶中起到中心支架作用的是

A.科学经验    B.核心概念

C.知识体系    D.学习习惯

19.下列属于4—5岁幼儿学习的关于“地球与人类活动”的关键经验是

A.知道人类生活在地球上        B.感知天气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C.知道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D.理解空气污染对人类的危害

20.随机式探究常见于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学前班

二、名词解释题

21.前学科概念

22.渗透式学习

23.实验操作类科学教育活动

三、简答题

24.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

25.简述中班幼儿科学教育的教育建议。

26.简述技术与工程领域在幼儿园阶段所涉及的核心科学概念。

27.简述研讨式学习的组织和指导要点。

28.简述教师在进行科学物质材料准备时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四、论述题

29.结合实例,论述班级科学区域活动的指导要求

五、材料分析题 

30.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一位幼儿教师在教幼儿认识蔬菜的时候,在黑板上挂上青菜、西红柿等图片,告诉幼儿它们的名称、特征和用途;另外一位老师则带领幼儿到附近的菜农的地理参观菜农是如何种菜、施肥和浇水的,并让幼J乙在班级的自然角里种上蔬菜,做好观察记录。   

问题:你认为哪位教师的做法较好?为什么?请结合幼儿科学学习的特点加以分析。

六、教学活动设计题  

31.以“认识影子”为主题,设计出适合某一年龄班儿童的科学教育活动。请按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该教学活动。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0390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认识人体的教育内容中,适合学前儿童学习的是

A.了解大脑活动的机制和功能分区   B.知道要保护身体不受伤害

C.了解皮肤的结构                 D.了解感冒的病理机制

2.下列关于科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科学知识和科学过程可以相分离

B.科学知识因其正确性,不可推翻

C.任何科学知识的来源都是事实的证据和合乎逻辑的推理

D.科学知识具有经验性,因而科学知识就是个人的亲身经验

3.主题活动融合了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活动、日常生活活动等多种组织形式,这体现了主题活动的

A.开放性    B.生成性    C.综合性    D.延续性

4.以引导幼儿观察学习,丰富种植和饲养经验;组织幼儿适当参与日常管理,培养责任意识为指导要点的日常科学教育活动是

A.偶发性教学活动    B.集体教育活动

C.区域活动          D.种植与饲养活动

5.学习结果是巩固对已有科学现象的认识,也可能从中激发、生成新的可以探究的问题的学习科学的方法是

A.科学探究    B.科学游戏    C.科学经验    D.科学尝试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儿童的科学学习需要他人的支持

B.成人的支持有利于儿童科学概念的转变

C.成人的引导促进√L童科学技能的掌握

D.儿童科学学习无需幼儿同伴的支持

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良好的科学教育能够提升幼儿的智商水平

B.良好的科学教育能够启蒙幼儿的科学意识

C.良好的科学教育能够激发儿童的探究热情

D.  良好的科学教育能够塑造儿童的科学精神

8.科学的核心是

A.发现    B.设计

C.发明    D.制造

9.幼儿通过反复的尝试,自我觉错后逐渐找到答案,获得知识的过程属于探究式学习类型的

A.尝试错误式探究    B.随机式探究

C.结构化探究        D.策略式探究

10.“亲近自然,喜欢探究”是幼儿园

A.科学领域的教育目标    B.艺术领域的教育目标

C.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    D.健康领域的教育目标

11.通过动手操作改变变量,以发现客观事物的变化及其因果关系的科学教育方法是

A.分类        B.观察

C.科学实验    D.测量

12.“生物的身体特征”属于

A.技术与工程领域所涉及的核心科学概念

B.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所涉及的核心科学概念

C.物质科学领域所涉及的核心科学概念

D.生命科学领域所涉及的核心科学概念

13.关注幼儿的提问,维持其好奇心:给予幼儿摆弄的机会,鼓励其探究行为;培养幼

儿观察技能,发展其探究能力等可以作为哪个年龄层次班级科学教育的建议?

A.特长班    B.大班    C。中班    D.小班

14.一般来说,“喜欢接触新事物,经常问一些与新事物有关的问题”这一目标更适合于幼儿园

A.大班幼儿          B.中班幼儿

C.小班幼儿    —    D.托班幼儿

15.运用眼、耳、口、鼻等感官直接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方法是

A.分类        B.观察

C.科学实验    D.测量

16.“生物的简单行为”属于

A.技术与工程领域所涉及的核心科学概念

B.物质科学领域所涉及的核心科学概念

C.生命科学领域所涉及的核心科学概念

D.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所涉及的核心科学概念

17.儿童建构前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形成的必要前提和基础是

A.科学经验    B.科学态度

C.科学方法    D.科学思辨

18.“发现物体的形态或位置会发生变化”属于哪个年龄段的关键经验?

A.3N4岁    B.4-5岁

C.5-6岁    D.2-3岁

19.在各种科学学习方式中,幼儿阅读科学图画书属于

A.探究式学习    B.游戏式学习

C.研讨式学      D.渗透式学习

20.“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属于

A.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所涉及的核心科学概念

B.物质科学领域所涉及的核心科学概念

C.技术与工程领域所涉及的核心科学概念

D.生命科学领域所涉及的核心科学概念

二、名词解释题

21.集体教学

22.生命科学

23.观察实验能力

三、简答题

24.简述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25.简述幼儿园科学教育有哪些活动形式。

26.简述科学过程包括哪些环节。

27.简述探究式学习的类型。

28.简述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价值。

四、论述题

29.结合实例,论述幼儿园日常科学教育活动指导的总体要求。

五、材料分析题

30.请从幼儿园主题活动内容综合性角度,分析中班幼儿《秋天来了》主题活动可能涉及的内容领域,并简要说明理由。《秋天来了》主题活动目标:(1)感知秋天天气的明显特征,周围植物的变化,乐意参加收集树叶等集体户外活动;(2)尝试用树叶拼贴画、拓印画,体验其中的乐趣,激发创造兴趣,提高对美术活动的兴趣;(3)引导幼儿知道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具体活动项目设置:《树叶去旅行》、《我和树叶是朋友》、《树叶粘贴和拓印》、《树叶标本》、《水果成熟了》。

六、设计题

31.以“滑滑球”为主题,为小班下学期幼儿设计适宜的区域活动,简要写明投放的材料、活动涉及的核心概念、幼儿获得的经验、活动的玩法和教师的指导。

201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课程代码:00390

一、单项选择题

1.科学知识的开放性是

A.无标准的准入

B.任何新的事物或现象都可以进入科学知识的怀抱中

C.无条件的接纳

D.对已有知识的修正发展

2.科学游戏和科学探究的共同之处在于

A.都是为了巩固已有认识

B.都以“同化”占主导

C.都是幼儿和物质材料直接相互作用的过程,幼儿在其中可以自由地摆弄各种操

作材料

D.都带有明确的问题

3.精心设置具有年龄适宜性的内容;观察引导不同幼儿自然角的活动;组织幼儿参与日常管理等指导要点所属的日常科学教育活动是

A.偶发性教学活动    B.自然角中的观察与照料活动

C.区域活动          D.种植与饲养活动

4.科学知识必须符合客观事实,它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这体现了科学知识的

A.经验性    B.开放性

C.真理性    D.可重复性

5.共同寻找答案,激发其探究兴趣;给予幼儿探究方法的支持,发展其探究能力;引导幼儿比较观察,帮助其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等班级科学教育建议适用的年龄层次是

A.大班    B.中班    C.小班    D.特长班

6.科学的核心在于

A.科学知识    B.科学探究      C.科学态度    D.科学精神

7.具有很强的问题意识,不但会刨根究底,而且会通过自己的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这一特点所属的幼儿年龄层次是

A.大班    B.中班    C.小班    D.托幼班

8.下列关于好奇心对于儿童发展的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有了好奇心就能成为科学家        B.好奇心是打开认知大门的钥匙

C.好奇心是儿童探索兴趣的起动机    D.好奇心是儿童学习科学的原动力

9.“生物的基本需求”,这一核心科学概念所属的科学领域是

A.技术与工程领域    B.生命科学领域

C.物质科学领域      D.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

10.幼儿利用对不同种子外形特征的认识来进行艺术创作,这就是

A.探究式学    B.渗透式学习

C.研讨式学    D.游戏式学习

11.幼儿通过反复的尝试,自我觉错后逐渐找到答案,获得知识的过程属于探究式学习类型的

A.尝试错误式探究    B.随机式探究

C.结构化探究        D.策略式探究

12.“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属于幼儿园教育目标的

A.科学领域    B.艺术领域

C.社会领域    D.健康领域

13.以下认识人体的教育内容中,适合学前儿童学习的是

A.了解大脑活动的机制和功能分区    B.知道要保护身体不受伤害

C.了解皮肤的结构                  D.了解感冒的病理机制

14.着眼于科学素养的早期培养、着眼于促进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体现当代全面的科学观是

A.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定位    B.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定位

C.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的定位    D.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目标的定位

15.围绕明确的主题、基于已有的经验、尚无明确的答案的学习方式是

A.科学分享    B.科学游戏    C.科学探究    D。科学研讨

16.“发现物体的形态或位置会发生变化”,这一关键经验属于的年龄段是

A.3~4岁    B.4~5岁    C.5~6岁    D.2~3岁

17.科学思考能力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

A.科学方法目标          B.科学知识目标

C.科学情感和态度目标    D.科学经验目标

18.通过动手操作改变变量,以发现客观事物的变化及其因果关系的科学教育方法是

A.分类    B.观察    C.科学实验    D.测量

19.技术的核心是

A.发现    B.设计    C.发明    D.制造

20.关注幼儿的提问,维持其好奇心;给予幼儿摆弄的机会,鼓励其探究行为;培养幼儿观察技能,发展其探究能力等班级科学教育建议适用的年龄层次是

A.特长班    B.大班    C.中班    D.小班

二、名词解释题

21.观察实验能力

22.主题活动

23.核心科学概念

三、简答题

24.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

25.简述地球与空间科学领域所涉及的核心科学概念。

26.简述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的类型。

27.简述游戏式学习的独特价值。

28.简述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价值。

四、论述题

29.结合实例,论述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指导的基本要求。

五、材料分析题

30.请结合相关知识,对下面幼儿园科学发现室的活动组织与日常管理进行评价。某幼儿园新创建了科学发现室。刚开始,孩子们对所有活动材料都很好奇,按照自己的想法玩玩这个,玩玩那个,玩得不亦乐呼。一段时间以后,很多材料破损了,孩子们也渐渐对熟悉的材料失去了兴趣,不愿意再到科学发现室玩耍了。

六、设计题

31.为大班幼儿设计“春天”这一主题活动中与科学教育相关的内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