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向高对儒、释、道的截然不同态度

 我好爱你我爱你 2022-05-05 发布于河北

曾经提到过叶向高的祖先虽从事放贷行业,但自高祖叶汉以来,对儒生多有敬重,且在诗赋文章和儒学经传方面有较好的造诣,为乡里所赞颂。在这样一个以奉行儒教、诗学传家的家庭中,叶向高耳濡目染、日受熏陶,其思想根基即是儒家思想文化;加之科举中仕以后,入选庶吉士,进入翰林院接收专门地训练与培养,叶向高更是以儒家思想为正统,奉儒家为圭桌。但他亦未一味固守儒家文化,而是倡导时移世易,儒家文化应因时变革,适应时代的需要。

坚守儒家思想,倡导因时变革

首先,学孔学朱,尊孔尊朱。在《朱子》语类叙中,将儒家孔、朱之学与国家政权联系起来,树立其至高无上的权威:,强调孔子之学对世人的教化功用,认为朱子之学是人们学习孔学的阶梯和工具,“学孔”必先“习朱”,叶向高指出,轻细朱子之学有悖于天理,侮辱了圣人,是对天子的背叛。严厉批评时人为追求速效、贪图简易逃避精微幽深之学的做法。

对世人轻视、抛弃朱子之学的做法进行了严厉的抨击,并在文末重申朱子之学对于孔子之学的重要意义、朱子之于孔子的意义,劝诫世人学习朱子之学、尊重朱子。

这篇文章是为朱崇沐重刻的《朱子语类》一书所作的序,文中给予了朱熹极高的评价,认为朱子对儒学贡献甚大,后世欲习孔子之学必从朱子之学始;朱子之学等同于孔子之学,有孔子不可无朱子;反驳时人抛弃朱子之学,另从它径学习孔子儒家之学的做法。

《朱子奏议序》一文中,叶向高赞扬朱子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才能,认为朱熹所上奏议、疏揭有治国安邦之用,其次,坚持儒家正统观念,但不食古不化。《季汉书序》开篇赞谢少连《季汉书》为刘蜀政权正名的做法,赞扬谢少连一改陈寿《三国志》三家并立的做法,以刘蜀政权为正统,称刘蜀政权为季汉。

表达自己对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批判态度,认为后世之君篡位皆以曹魏政权为滥筋,效仿曹操父子而为。指出曹操父子的做法不符合儒家思想,为正统观念所不容,最后,维护儒家正统思想,但并非一味地只倡导尊经崇经。

《王仲淹论》是一篇为汉代大儒王通鸣不平的文章,认为世人罪责王通续经并不公平。文章首先从经之最初意义着手,指出经本为常,用以修明而传世,为常而可行之理,并非僵化固定的金科玉律。

从诗书礼乐制度的因革变化类比推论,为经之存在因革提供参考依据,说明了上古流传下来的《春秋》、《书》、《诗》、《礼》、《乐》皆有因革,故而经亦当有所因革,后世不可谓无经。上面从两个方面说明了经并非一成不变和代有因革的道理,接下来指出王通之续经并非十恶不赦之罪,又认为王通若能生在前代,未必在儒家不占一席之位。

提高了王通的才学与地位,为世人罪责王通之苛刻而不平,对世人罪王通进行反驳,亦对世人过分宗经、不许今人阐发的做法做了批评,反对厚古薄今的做法。指出经并非一成不变的,应当因时而行,因革变化,体现了叶向高思想中进步、开化的一面。可见,叶向高虽尊经尊儒,当并非一味的尊经。

《朱子奏议序》末尾亦批评时人因讨厌宋人、宋儒而摈弃朱子的做法,倡导时人不厌宋学宋儒,不追古鄙今。

对道家思想的批评与向往的矛盾态度

叶向高为官期间,尤其是早期思想受儒家正统思想和程朱理学观念的影响,表现出对其他家思想的排斥和批评,以封建卫道士的身份对老庄思想、佛家思想进行批评指责。《王仲淹论》中,叶向高对将佛家、道家著作列为经,颇为不满。

认为西竺、南华、文始、道德、阴符、黄庭之类皆称经,而世人不以为意,而独独苛责王通之续经行为,似乎失于公允。《辟邪说以崇正学,惩敝习以正士风议》一文,指出时下存在的二弊三忧中,其中一忧即是对老庄思想广泛传播的忧虑,提出庄老思想怪诞,应当严厉制止其流布,叶向高认为佛道思想之盛行影响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应当严格禁止,以使儒家思想成为世人言行的准则。通过严格分明的赏罚制度,督促世人远离异端邪说,矫正士风。

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叶向高认为士风日下、学风不端,主要是由于老庄思想对士人的影响,使儒家正统思想受到威胁,因而极力倡导应纠正士风,对异端邪说严厉处罚,劝勉士人崇正学,正士风。

在为吴文中的《枝隐庵诗集》所作的序中,叶向高批评道家思想的“待”与“不待”的诡辩思想,并表达了自己对“待”与“不待”的态度与看法。

到了晚年,尤其是致仕归田后,叶向高日与友人优游山水之间,逐渐表现出对道家老庄思想的宽容与接受。特别是面对当时文坛中雕琢摩拟的风气,表现出对道家思想中“游”的赞同与向往。

可见,叶向高思想中道家态度的矛盾之处:既担忧道家学说过度发展影响儒家正统地位,对老庄学说多有抵制;又在归居山林田间时,希望借鉴吸收道家自由自然的思想消循规蹈矩的模仿雕琢之气。

对佛家思想的疑问和指责

叶向高自始至终都对佛教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认为其危及了儒家正统地位,削弱了儒家文化对士子的影响。在《正蒙释序》中,叶向高通过对儒、释、道三家思想进行比较,阐明性理的意义和作用。尤其是佛家思想的批驳,以突出儒家性理思想的客观合理性。

认为佛家思想虚妄荒诞,以“空”消解万物,对佛性和空色生灭等提出疑问,又认为佛教的一些观念使儒、释、道三家思想界限模糊,不能严格区分,实际上是指责佛教使儒家思想减小了对士人的影响。对辟佛的行为予以赞同,可见对佛教思想的不满和排斥。而在《西学十诫初解序》中,更是对西方天主思想辟的行为大加赞扬。

可见,叶向高对佛教中一些与儒家思想相违背的观念不能接受,亦通过接触到的西方观念对佛教进行反驳。

但叶向高又有大量的作品是描写寺庙宇观的,甚至还带领募捐兴建佛寺,似乎与他排斥与批判佛教的行为相矛盾。但叶向高之所以兴建佛寺,主要是把佛寺当做景观来欣赏。虽然这种兴建佛寺的行为,对佛教亦有所帮助,但他主要是想要借助佛道庙观来增加山水景观的魅力。在《修香山寺募缘序》一文中,说得尤其明白。

叶向高喜爱山水,对开辟闽地风景不遗余力。通过兴建佛寺,吸引香客前来礼佛,以达到宣传景观的目的,是叶向高兴建佛寺、宣扬名刹的良苦用心。

此外,他还有一部分对寺庙宇观的文章,则主要是奉旨所为。万历帝的母亲李太后崇信佛教,万历帝在宇内广建佛寺,叶向高作为这一时期的内阁辅,难免要替皇帝或朝廷撰写碑文。如《拟御制佛寺碑文》、《重修大龙兴寺碑》等文。

在撰写这类文字时,为达到统治者的满意,叶向高不得不对佛教进行赞颂,但他着重描写所建寺庙的规模、歌颂圣母的功德,而对佛教教义的宣扬和赞颂则一笔带过,可以看出他用字的谨慎。

结语

总之,叶向高对佛教的态度重来没有改变过。他对佛教的排斥和批判,主要是源于佛教的盛行影响或危及了儒家的正统地位,对佛教的某些思想与儒家思想的违背不能容忍,对佛教的传播中误导民众的行为极为不满。他站在对儒家思想的维护立场上,故而一直持批判与排斥的态度。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