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提到过叶向高的祖先虽从事放贷行业,但自高祖叶汉以来,对儒生多有敬重,且在诗赋文章和儒学经传方面有较好的造诣,为乡里所赞颂。在这样一个以奉行儒教、诗学传家的家庭中,叶向高耳濡目染、日受熏陶,其思想根基即是儒家思想文化;加之科举中仕以后,入选庶吉士,进入翰林院接收专门地训练与培养,叶向高更是以儒家思想为正统,奉儒家为圭桌。但他亦未一味固守儒家文化,而是倡导时移世易,儒家文化应因时 坚守儒家思想,倡导因时变革首先,学孔学朱,尊孔尊朱。在《朱子》语类叙中,将儒家孔、朱之学与国家政权联系起来,树立其至高无上的权威:,强调孔子之学对世人的教化功用,认为朱子之学是人们学习孔学的阶梯和工具,“学孔”必先“习朱”,叶向高指出,轻细朱子之学有悖于天理,侮辱了圣人,是对天子的背叛。严厉批评时人为追求速效、贪图简易逃避精微幽深之学的做法。 对世人轻视、抛弃朱子之学的做法进行了严厉的抨击,并在文末重申朱子之学对于孔子之学的重要意义、朱子之于孔子的意义,劝诫世人学习朱子之学、尊重朱子。 这篇文章是为朱崇沐重刻的《朱子语类》一书所作的序,文中给予了朱熹极高的评价,认为朱子对儒学贡献甚大,后世欲习孔子之学必从朱子之学始;朱子之学等同于孔子之学,有孔子不可无朱子;反驳时人抛弃朱子之学,另从它径 《朱子奏议序》一文中,叶向高赞扬朱子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才能,认为朱熹所上奏议、疏揭有治国安邦之用,其次,坚持儒家正统观念,但不食古不化。《季汉书序》开篇赞谢少连《季汉书》为刘蜀政权正名的做法,赞扬谢少连一改陈寿《三国志》三家并立的做法,以刘蜀政权为正统,称刘蜀政权为季汉。 表达自己对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批判态度,认为后世之 《王仲淹论》是一篇为汉代大儒王通鸣不平的文章,认为世人罪责王通 从诗书礼乐制度的因革变化类比推论,为经之存在因革提供参考依据,说明了上古流传下来的《春秋》、《书》、《诗》、《礼》、《乐》皆有因革,故而经亦当有所因革,后世不可谓无经。上面从两个方面说明了经并非一成不变和代有因革的道理,接下来指出王通之续经并非十恶不赦之罪,又认为王通若能生在前代,未必在儒家不占一席之位。 提高了王通的才学与地位,为世人罪责王通之苛刻而不平,对世人罪王通进行反驳,亦对世人过分宗经、不许今人阐发的做法做了批评,反对厚古薄今的做法。指出经并非一成不变的,应当因时而行,因革变化,体现了叶向高思想中进步、开化的一面。可见,叶向高虽尊经尊儒,当并非一味的尊经。 《朱子奏议序》末尾亦批评时人因讨厌宋人、宋儒而摈弃朱子的做法,倡导时人不厌宋学宋儒,不追古鄙今。 对道家思想的批评与向往的矛盾态度叶向高为官期间,尤其是早期思想受儒家正统思想和程朱理学观念的影响,表现出对其他家思想的排斥和批评,以封建卫道士的身份对老庄思想、佛家思想进行批评指责。《王仲淹论》中,叶向高对将佛家、道家著作列为经,颇为不满。 认为西竺、南华、文始、道德、阴符、黄庭之类皆称经,而世人不以为意,而独独苛责王通之续经行为,似乎失于公允。《辟邪说以崇正学,惩敝习以正士风议》一文,指出时下存在的二弊三忧中,其中一忧即是对老庄思想广泛传播的忧虑,提出庄老思想怪诞,应当严厉制止其流布,叶向高认为佛道思想之盛行影响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应当严格禁止,以使儒家思想成为世人言行的准则。通过严格分明的赏罚制度,督促世人远离异端邪说,矫正士风。 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叶向高认为士风日下、学风不端,主要是由于老庄思想对士人的影响,使儒家正统思想受到威胁,因而极力倡导应纠正士风,对异端邪说严厉处罚,劝勉士人崇正学,正士风。 在为吴文中的《枝隐庵诗集》所作的序中,叶向高批评道家思想的“待”与“不待”的诡辩思想,并表达了自己对“待”与“不待”的态度与看法。 到了晚年,尤其是致仕归田后,叶向高日与友人优游山水之间,逐渐表现出对道家老庄思想的宽容与接受。特别是面对当时文坛中雕琢摩拟的风气,表现出对道家思想中“游”的赞同与向往。 可见,叶向高思想中道家态度的矛盾之处:既担忧道家学说过度发展影响儒家正统地位,对老庄学说多有抵制;又在归居山林田间时,希望借鉴吸收道家自由自然的思想消 对佛家思想的疑问和指责叶向高自始至终都对佛教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认为其危及了儒家正统地位,削弱了儒家文化对士子的影响。在《正蒙释序》中,叶向高通过对儒、释、道三家思想进行比较,阐明性理的意义和作用。尤其是佛家思想的批驳,以突出儒家性理思想的客观合理性。 认为佛家思想虚妄荒诞,以“空”消解万物,对佛性和空色生灭等提出疑问,又认为佛教的一些观念使儒、释、道三家思想界限模糊,不能严格区分,实际上是指责佛教使儒家思想减小了对士人的影响。对辟佛的行为予以赞同,可见对佛教思想的不满和排斥。而在《西学十诫初解序》中,更是对西方天主思想辟 可见,叶向高对佛教中一些与儒家思想相违背的观念不能接受,亦通过接触到的西方观念对佛教进行反驳。 但叶向高又有大量的作品是描写寺庙宇观的,甚至还带领募捐兴建佛寺,似乎与他排斥与批判佛教的行为相矛盾。但叶向高之所以兴建佛寺,主要是把佛寺 叶向高喜爱山水,对开辟闽地风景不遗余力。通过兴建佛寺,吸引香客前来礼佛,以达到宣传景观的目的,是叶向高兴建佛寺、宣扬名刹的良苦用心。 此外,他还有一部分对寺庙宇观的文章,则主要是奉旨所为。万历帝的母亲李太后崇信佛教,万历帝在宇内广建佛寺,叶向高作为这一时期的内阁 在撰写这类文字时,为达到统治者的满意,叶向高不得不对佛教进行赞颂,但他着重描写所建寺庙的规模、歌颂圣母的功德,而对佛教教义的宣扬和赞颂则一笔带过,可以看出他用字的谨慎。 结语总之,叶向高对佛教的态度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