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耳鸣和脑鸣的中医辨证治疗 看中医是什么辨证治疗脑鸣耳鸣的 ​

 太平时光 2022-05-05 发布于广西

耳鸣和脑鸣的中医辨证治疗

一般来说,高音频的耳鸣或脑鸣多属于胆火挟风邪沿少阳经上扰,肝胆属木,风为木气,无论内风外风一定与肝胆相应,风的产生也说明肝胆功能的失衡,“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风邪伤人,首先会侵犯到人体头部,体表皮肤或华盖肺脏,如果沿少阳经上行就会影响到耳朵而引起耳鸣脑命甚至耳聋,少阳经多风火,治疗要以散风清火为主,这时候要“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只是这样还不够,还必须遵循叶天士的”在卫汗之可也”,不发汗光用轻清之品无法去邪疏风,所以要发汗清热,疏风柔肝为主。

在选方用药上我们主张以小柴胡汤为主配合麻杏薏甘汤加蝉衣,石菖蒲,龙胆草,磁石,大量白芍,僵蚕之类的药物治疗,原因是尽管小柴胡汤可以和解少阳及疏散风热之邪,但是发汗之力不足,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也许会有人问,为什么不用龙胆泻肝汤治疗?龙胆泻肝汤可以治疗肝胆经的湿热, 不过偏走下, 对下半身的病效果更好, 上不了头, 也不能发汗。

针灸取穴上我们主张取翳风为主,翳字代表耳朵,风字代表可以去风,从穴名上可以看出此穴专去耳朵上的风邪,人体穴位以风命名的就五个穴位,风池风府去头面之风,风门去肺脏之风,风市可以去皮肤上的风,而翳风以去耳朵上的风为主,可见古人为穴位命名有深义,本穴在操作时一定要将针尖向上斜刺,务必使针感传入耳中再行施泻法,同时可以配合健耳穴,百会,中渚,耳门,听宫,听会,足临泣之类的穴位,当然一切都要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制定治疗大法。

洛衫矶 执照针灸师陆飚海外华人中医药论坛 2018年10月26日(陆飚针灸传承推广公众号)

看中医是什么辨证治疗脑鸣耳鸣的

脑鸣,是指患者自觉头脑中有鸣响,或如蝉鸣、鸟叫,或如潮声、雷轰,多为持续性,影响思维,注意力不能集中。常伴有眩晕、耳鸣、失眠、健忘等症状。

中医辨证治疗本病凸显出一定的优势,如下:

1、病因病机脑鸣的发生多因肾虚、心脾两虚致脑髓失养,或因火郁、痰蒙、气滞、瘀阻致清窍被扰所致,其中肾虚脑髓空虚为主因。

(1)虚证肾藏精,主骨生髓。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脑为髓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说明脑鸣与肾虚密切相关。

(2)实证头为诸阳之首,位高气清。脑之清窍易为病邪所蒙。人有七情六欲、忧思烦恼、精神紧张等,均可伤及气血,致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或气虚血瘀,脑髓失养则脑鸣。

2、辨证论治。

虚证:肾精亏虚,补肾生髓益脑。阴虚阳亢,滋阴潜阳平肝法。心脾两虚,补益心脾、宁心安神。实证:风寒外袭,搜风宣窍祛邪为主,佐以填精补肾。风热上扰: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法。痰湿上蒙:清热利湿,化浊开窍。瘀血阻窍:血府逐瘀。

3.辨证论治。

1.肾虚髓亏证:脑鸣,耳鸣,健忘,肢体软弱,腰膝酸痛,或精少质稀,性欲低下,舌淡,脉弱。补肾益髓。

2.气郁化火证:脑鸣,耳鸣,烦躁易怒,胸胁胀闷,口苦口干,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清宣郁热。

3.痰湿(内阻)证:脑鸣,耳鸣,身体肥胖,疲倦嗜睡,肢体沉重,恶心欲呕,胸闷咯痰,舌淡胖,苔白腻,脉滑。燥湿化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