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癌?除这4类人群外都建议治疗!

 夏季三伏天 2022-05-06 发布于湖北

随着幽门螺杆菌(简称Hp)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此项检测。

因此,在门诊中拿着体检报告来就诊的“幽门螺杆菌”病人很多。

“医生,我体检出来幽门螺杆菌阳性,严重吗?对身体有危害吗?我没什么感觉需要治疗吗?……”

下面我们就这些大家经常提的问题,来聊一聊幽门螺旋杆菌与我们人体的关系。

崔梅花

航天中心医院

消化科副主任

擅长:食管、胃肠、肝胆胰病的诊治,对消化疑难病和急危重症的诊治有丰富经验;擅长消化道疾病的内镜下诊断及治疗,包括早癌及息肉切除、食管静脉曲张治疗、内痔治疗、消化道狭窄扩张及支架置入术、胃造瘘术、异物取出术、ERCP、超声内镜、胶囊内镜等,对内镜微创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有深入研究。

专家门诊:消化科门诊


门诊时间:周一下午  周二上午

图片
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跟它的名称一样,有独特的螺旋状结构及鞭毛,黏附于胃黏膜及细胞间隙中,能穿过厚厚的黏液层定居在胃黏膜表面。

图片

它很狡猾,能分泌尿素酶使细菌周围产生“氨云”,给细菌穿上了保护衣,使自己在胃内高酸的恶劣环境中生存下来,再通过分泌毒素等发挥其致病作用。

幽门螺杆菌对人类“情有独钟”,人是它唯一的自然宿主。我国人群中约有50%的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幽门螺杆菌列为胃癌的Ⅰ类致癌因子,从而将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关联起来,对于谈癌色变的普通民众来说,无疑增加了对幽门螺杆菌的恐惧心理。

图片
幽门螺杆菌可导致哪些疾病?

消化道黏膜具有天然的防护屏障和修复功能,正常情况下可抵御多种经口进入的细菌侵袭。

而幽门螺杆菌则可以突破此天然屏障,在胃上皮细胞表面定居后破坏胃黏膜的自我保护机制,造成胃黏膜的损伤,导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

幽门螺杆菌长期感染引起的黏膜炎症反应,可进一步诱发胃粘膜的恶性转化,发生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恶性病变。

虽然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很高,又是胃病的危险因素,但并非感染了此细菌就一定会患溃疡病或胃癌

图片

胃病的发生除了有幽门螺杆菌在作祟,还与遗传因素、饮食结构不合理、喜吃腌制食品、烟酒嗜好、长期精神压抑、机体抵抗力弱等多种因素有关,与幽门螺杆菌协同作案,最终招来胃病。

研究认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15%-20%的人可能会发展成消化性溃疡,而不到1%的人可发展成胃癌

所以,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大可不必过度焦虑。

图片
感染幽门螺杆菌有哪些症状?

幽门螺杆菌感染本身一般不会引起不适症状,多在细菌引起胃黏膜损伤及临床疾病时才会出现相应的症状。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的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并没有出现什么不适的表现,也就是所谓“无症状感染者”。

图片
可能出现的临床症状有?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引起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部不适、饱胀、打嗝、嗳气、恶心、呕吐等;可引起胃食管反流症状,如反酸、烧心;部分人合并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可有口臭;诱发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者,可有胃痛、上腹部不适、腹胀、烧心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

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黏膜损害多为慢性过程,病程缓慢,症状呈现多样性,容易反复发作。

图片
幽门螺杆菌阳性是否需要治疗?

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几乎100%会引起慢性活动性胃炎。

图片

虽然将其定义为感染性疾病,但其中大部分为无症状感染者,没有不适症状。

而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后疾病是否发展难以预测,胃癌发生隐匿,早期发现困难。

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预防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的发生,是预防胃癌可控的重要危险因素,根除细菌可减少传染源。

基于以上观点,目前主流推荐对于幽门螺杆菌无症状感染者建议治疗

图片
以下人群建议进行根除治疗👇
  1. 消化性溃疡(是否活动和有无并发症史);

  2.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

  3. 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

  4. 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或糜烂;

  5. 早期胃肿瘤已行内镜下切除或手术胃次全切除;

  6. 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

  7. 胃癌家族史;

  8. 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

  9. 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

  1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11. 其他Hp相关性胃病(如淋巴细胞性胃炎、增生性胃息肉、Menetrier病)。

但也有以下4类人是不建议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的👇

1)伴发严重疾病者

恶性肿瘤、老年痴呆、精神疾病、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或更严重疾病时,不宜行幽门螺杆治疗,考虑患者可能不能从中受益。

2)高龄老人

由于机体功能退化,发生不良反应风险较高,且用药依从性和耐受性较差,是否根除幽门螺杆菌要权衡考虑获益和风险。

图片

2019年幽门螺杆菌感染基层诊疗指南中不推荐7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根治

但在临床工作中,具体多大年龄以上不需要根除并没有定论。

胃癌发病高峰是40岁~80岁,如果患者是70岁,全身重要脏器无严重疾病,根除Hp对防止其胃癌发生仍认为是有益的。

但如果患者是80岁,根除细菌对其本人预防胃癌已基本无获益,但担心传染给家人,如果全身情况能耐受,也可以考虑根除治疗,来防止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传染。

所以对于老年人是否行根除治疗,要结合年龄、全身状态、家庭因素等综合考虑

3)14岁以下儿童

幽门螺杆菌通常在儿童期感染,但儿童和青少年期感染很少会发生严重疾病,还可能有利于免疫系统的发育,并有一定的自发清除率。

儿童服药依从性和耐受性较差,治疗药物有限,药物不良反应也较成人多。

因此,目前对于14岁以下儿童不建议作幽门螺杆菌筛查和治疗,除非有明确指征。

4)其他

胃食管反流病、肥胖、炎症性肠病、过敏性疾病、哮喘等患者是否根除幽门螺杆菌,目前还有争论,意见不一,要据患者具体情况个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图片
幽门螺杆菌感染如何治疗?

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方法目前常用四联疗法,即口服四种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药)、铋剂(胃黏膜保护药)、加上两种抗生素(抗菌药),疗程一般为14天。

建议到医院消化科就诊,医生会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处方并给出专业指导。

图片

服药期间绝大部分病人对药物耐受性良好,少部分人会出现胃部不适、腹胀、腹泻、头晕等,程度都比较轻,可以耐受不需要停药,疗程结束后可自行缓解。

按医嘱规律服药可保证疗效,服药期间不要饮酒,有特殊不适及时到医院复诊。

疗程结束1个月后复查尿素呼气试验观察幽门螺杆菌是否根除。


图片
点个在看,把健康传递给更多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