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53岁 主诉:体检发现盆腔巨大肿物1个月 现病史:1月前超声发现盆腔巨大肿物,无腹痛腹胀,无异常阴道流血,无畏寒发热,无尿频尿急等不适,无体重下降。 既往史:1998年行卵巢成熟性畸胎瘤手术,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史。 家族史:否认乳腺癌或卵巢癌家族史,否认其他家族性肿瘤性遗传病史 实验室检查:CA125 183.10U/ml(0-35),CA19-9 25.57U/ml(0-27),CEA 0.65ng/ml(0-5) 影像学检查 CT增强扫描 MR平扫 MR增强 结果公布 以下对病变描述正确的是(多选):ABCDE A.腹盆腔肿物,多结节融合状 B.CT示腹盆腔大量积液,腹膜及大网膜见片絮影 C.MR示肿物T1WI呈等信号,伴片状低信号 D.MR示肿物T2WI、T2WI/FS以稍低信号为主,伴中央不规则高信号区,DWI呈高信号 E. 增强扫描呈渐进性、轻中度强化 根据影像学表现特点,该病例考虑的是(单选):D A.卵巢上皮源性恶性肿瘤 B.卵巢转移瘤 C.卵巢颗粒细胞瘤 D.卵巢卵泡膜-纤维瘤 E.卵巢Brenner瘤 影像学表现: CT:腹盆腔巨大实性肿物,边界清楚,增强扫描不均匀轻度强化,内见片状低密度区,腹盆腔积液,腹膜、大网膜可见片絮影。 MRI:腹盆腔巨大软组织肿物,T1WI呈等信号,T2WI及T2WI/FS呈稍低信号,中央见片状高信号区,D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渐进性轻中度强化,边界清楚,矢状位显示肿物与子宫体呈推压关系,双侧卵巢正常结构未明确显示,盆腔可见积液。 手术所见: 治疗方式:全子宫双附件切除+盆腔腹膜多点活检+大网膜部分切除+盆腔粘连松解术 肉眼所见:右侧卵巢完全被肿物占据,肿物大小18×17×9.5cm,外表面光滑,多切面切开,切面灰白灰黄质硬,未见出血及坏死,未累及输卵管及血管断端;左侧卵巢未见明确异常。盆腔腹膜及部分大网膜组织显示为纤维脂肪组织,盆腔游离肿物组织提示为纤维脂肪组织内见增生的间皮细胞 病理诊断:右侧卵巢卵泡膜-纤维瘤 分析思路 卵巢卵泡膜-纤维瘤属于卵巢性索-间质肿瘤,性索-间质肿瘤起源于原始性腺的性索及间质组织,原始性索包括卵巢的颗粒细胞、支持细胞(Sertoli细胞);间质细胞包括成纤维细胞、卵泡膜细胞以及莱狄细胞(Leydig细胞),性索-间质肿瘤可由上述细胞单纯形成或多种细胞组合而成。卵泡膜-纤维瘤约占卵巢肿瘤4%, 主要发生于中年女性,儿童及青少年少见,是无症状女性中最常见的原发性卵巢实性肿瘤,绝大多数为良性,恶性罕见。 病理特点: 大体病理中肿瘤有一层致密纤维包膜,多为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边界清楚,多为单发,也可多发,大小不一,大体切面多为实性,肿瘤较大时(>6cm),可伴囊变(最常见),黏液样变性,出血,水肿 镜下,根据卵泡膜细胞和纤维成分的含量不同分为卵泡膜细胞瘤(thecoma)、纤维瘤(fibroma)和卵泡膜纤维瘤(fibrothecoma)。卵泡膜细胞瘤是由大量卵泡膜细胞夹杂少量成纤维细胞构成,其内可见纤维分隔;纤维瘤则几乎全由纤维母细胞及纤维细胞构成,编织状或旋涡状排列;纤维卵泡膜细胞瘤则介于两者之间。具体区分标准尚无定量指标,因病理上重叠较多,临床工作中统称为卵泡膜-纤维瘤。 临床特点: 卵泡膜细胞瘤中约 50% 可分泌雌激素,导致内膜增生或癌、阴道不规则流血,而纤维瘤几乎不产生激素,临床上无特异性症状,可表现为触及腹部肿块、腹痛、阴道流血等,部分患者合并胸水、腹水,即 Meigs 综合症,可合并CA125升高。部分可因肿瘤蒂扭转表现为急性腹痛就诊。 影像学特点: CT:单发多见,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晰。实性或实性为主,体积较小时密度较均匀,与肌层相比呈等密度。体积较大者内部可发生囊变坏死,出血亦可见,少数病灶内可见钙化。增强后实性成分呈无强化或轻度强化。 MRI:与肿瘤的组织成分密切相关: 1. 纤维瘤以纤维母细胞及纤维成分为主,实性区在T2WI上呈明显低信号(与肌层相比),卵泡膜细胞瘤及卵泡膜纤维瘤随着其纤维成分的减少,卵泡膜细胞比例的增加,T2WI信号逐渐升高,从等低信号向稍高信号过渡,内可见裂隙状或片状高信号区,可能为肿瘤囊变坏死或水肿变性,出现不典型影像表现,易误诊,临床工作中需考虑。Shinagare 等分析了35 例卵巢卵泡膜-纤维类肿瘤发现,发现约 89% 病例中同侧正常卵巢显示,Chung等人研究亦证实此点。故在临床工作中若同侧正常卵巢信号显示,不能排除同侧卵巢来源可能。 2. 增强扫描病灶轻至中度强化,部分延迟强化,可能与肿瘤本身乏血供且内部成分较密实,造影剂不易渗透有关。而卵泡膜细胞较纤维成分血供丰富,两者的比例不同可能是引起早期不同程度强化的原因,延迟强化则可能与纤维成分的强化延迟及水肿区开始强化有关。 鉴别诊断: 本病例表现为腹盆腔巨大肿物,为多结节融合状,双侧卵巢结构均显示欠佳,定位比较困难。尽管临床工作中,可通过寻找肿瘤相关供血血管进行鉴别,但本病例亦无明确显示。但肿瘤本身特点:以实性成分为主,肿物边界清楚,T2WI及T2WI/FS信号较低,增强扫描渐进性轻中度强化,合并腹盆腔积液,与子宫体主要呈推压关系,可符合卵泡膜-纤维瘤影像学表现,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1.卵巢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卵巢癌中以高级别浆液性囊腺癌为最常见的组织学亚型,多表现为附件区实性或囊实性肿块,可见明显分隔厚度﹥3mm,囊壁常见结节状/菜花状突起,T2WI示增厚的囊壁和分隔呈中低信号,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增强实性区明显强化,可见腹膜、大网膜、腹腔脏器转移及淋巴结转移,多合并大量腹腔积液,肿瘤标志物明显升高等恶性肿瘤表现。卵泡膜-纤维瘤多为实性肿物,T2WI多表现为低信号,多无脏器转移及淋巴结肿大,且强化程度较卵巢癌轻。 2.卵巢颗粒细胞瘤:同属于卵巢性索间质的一种低度恶性肿瘤,包括成人型和幼年型,成人型多见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幼年型多见于青春期前女性。肿物内可见单发或多发小囊变区,实性为主者会出现小的囊变、坏死,囊实性典型者可表现为“海绵样”或“蜂窝样”改变,囊腔较小,囊内可见出现信号,T2WI见“液-液平”,增强实性区及间隔中等-明显强化。 3.卵巢转移癌:多有原发肿瘤病史,主要见于胃和结肠肿瘤转移,多为双侧,肿物可为实性或囊实性,伴腹水及大网膜增厚,网膜呈“污浊样”改变。 4. 卵巢Brenner瘤:属于卵巢表面上皮起源肿瘤,组织学起源尚不明确,可能起源于输卵管或Walthard细胞巢。肿瘤分为良性、交界性(增生变异型)及恶性,以良性为主,可为交界性及恶性。单侧发病多见,约30%合并同侧或单侧卵巢的其他肿瘤,常为卵巢浆液性或粘液性囊腺瘤。CT显示肿瘤内广泛的无定形钙化被认为是其特征性表现,MRI实性或囊实性,信号均匀,与周围肌肉组织相仿,DWI轻度或无明显受限,增强扫描实性成分呈轻中度延迟强化。 参考文献 [1] Taylor EC, Irshaid L, Mathur M. Multimodality Imaging Approach to Ovarian Neoplasms with Pathologic Correlation. RADIOGRAPHICS 2021;41(1):289-315. [2] Debuquoy C, Romeo C, Vanacker H, Ray-Coquard I. Rare ovarian tumors: an update 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T J GYNECOL CANCER 2020;30(6):879-887. [3] 孔丹, 宋立孝, 陶维静等. 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组肿瘤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相关性分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7;40(9):840-844. [4] Chung BM, Park SB, Lee JB, Park HJ, Kim YS, Oh YJ.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eatures of ovarian fibroma, fibrothecoma, and thecoma. ABDOM IMAGING 2015;40(5):1263-1272. 作者:张琪 张连宇 来源: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 公众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