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了才知道,为什么明朝末年向日本借兵会被果断拒绝?

 思明居士 2022-05-06 发布于河北
文章图片1

从吴三桂投降北方胡虏之后,八旗兵一路向南平推,长江防线岌岌可危,此时南明能够倚重的军事力量屈指可数,并且更糟糕的是这些股肱大臣完美地继承了先前党争的传统,指望这些骄兵悍将抵挡满清的步伐根本不现实。这种情况下,以郑成功为代表的海外归附势力开始考虑从日本借兵抵御北方之敌。然而尽管大明朝廷放下了尊严向日本“乞师”,但对方似乎并无多大兴趣趟这趟浑水。

文章图片2

其实明朝之所以选择日本,一方面是看重郑成功中日混血的身份,另一方面则是环顾四周,唯有日本的军力能够与满人一较高下。万历年间,丰臣秀吉入侵朝鲜,装备大量火铳的日军对朝鲜军队形成碾压之势,几乎在很短的时间内攻占朝鲜全境。为防止日军狼奔豕突,继而进犯大明,万历皇帝派遣李如松入朝作战,尽管最终打退了日军的攻势,但日本人剽悍的战斗力也给明廷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章图片3

事实上,也正是这场战争掏空了大明的国力,以至于白山黑水间的努尔哈赤趁机做大,最终成为明朝的心腹大患。时间回到南明,此时朝鲜早已被满人打服,能自保已是不易,根本无力对明廷形成支援,当明朝“借兵”的国书送抵长崎之后,当地官员赶紧马不停蹄地送往江户(今东京),而幕府也就这件事召开会议。不过讨论的结果却令南明方面大失所望,幕府坚定地拒绝了明朝借兵的请求。

文章图片4

原因很简单,此时德川氏尽管取代丰臣秀吉执掌日本,但大大小小的大名并不完全与幕府同气连枝,一旦幕府因海外作战元气大伤,难保不会有后起之秀取而代之。再者,此时距离日本战国时代结束已经几十年,军队战斗力严重退化,以步兵为主的日军能否在中国的广阔平原上战胜来去如风的满洲骑兵,幕府心里没底。最后就是漂洋过海的现实问题,从日本列岛抵达中国江南要横跨东海,数万军队的转运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文章图片5

可能有人会说,万历抗倭援朝时期,日本不是组织了十几万军队出海作战吗?要知道,当时只是跨越对马海峡,丰臣氏已然征调了全国的船只进行保障,现在却是要横跨东海,幕府又怎么会冒着倾尽国力的风险支援明朝呢?当然,如果说还有一个原因导致日本拒绝出兵的话,那就是明朝方面的态度太过模糊了。你请别人办事之前总要把酬劳说清楚吧,但南明的国书里只说“重谢”,究竟如何谢,拿什么谢却只字未提。对比吴三桂向多尔衮借兵时还说“裂地以酬”,只能说南明给出的诱惑太小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