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是我们人体重要的器官,很多人习惯把肾好不好跟性功能好坏或 “少白头”关联在一起,所以很在意肾脏健康,讲究“补肾”。 但事实上,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常见行为不仅不补肾,还可能会损害肾脏功能。糖尿病人尤其要注意,因为糖尿病控制不好也会导致肾脏病变。这几个误区请及时改正。 4个伤肾行为 一、蛋白质类食物吃太多 蛋白质类食物升糖指数低,碳水化合物含量低,不少糖尿病人担心主食对血糖的影响,长期坚持高蛋白、低碳水的饮食模式,短期来说,对控制血糖、改善体重有一定的好处。
二、喝水少、憋尿 不少糖尿病人都有多饮、多尿的情况,为了减少尿液,就选择少喝水,习惯性憋尿。其实这种多尿主要主要是由于血糖控制不达标而引起的,主要是要改善血糖。 喝水少会使肾脏血流量减少,一方面不能正常输送养分给肾脏,会发生缺血、缺氧损伤,导致肾功能受损。另一方面则减弱了肾脏的排泄功能,使得大量的代谢废物无法排泄,渐渐堆积进而损伤肾脏。 三、滥用药物 多数糖尿病人都需要降糖药来辅助降低血糖。糖尿病人用药需要在正规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进行。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一样,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 很多药物代谢后都需要通过肾脏排泄,如果私自用药或加大药物的剂量,极有可能加重肾脏的负担。 四、吃的太咸 得了糖尿病对甜的食物都会忌口,但却忽略了咸味。糖尿病人本身比健康人更容易得高血压,而饮食过咸的话就更容易导致高血压,高血压没控制好也会影响肾脏功能。 并且人体摄入的盐分主要通过肾脏代谢分解,若是食物中含有过多盐分,会加重肾脏的负担。 4种物品不补肾 担心肾不好,所以我们开始吃各种食物来“补肾”,但其实这几种食物对补肾并没有好处! 一、猪腰子 “以形补形”是最常见的补肾误区了,所以很多人会选择吃猪肾/养肾(俗称腰子),但其实“腰子”属于动物内脏,胆固醇含量很高,而且嘌呤含量也很高,常吃可能导致高尿酸、高血脂,进而加重肾脏的负担。 二、补肾药酒 许多人喜欢在酒里加一些海马、蝎子、蜈蚣等动物做药酒,认为即可以暖身又补肾。实际上,在一些研究报道中,这些毒虫有一定的肾损害风险,补肾不成反而可伤肾。 三、黑色食物 在中医里有“黑色入肾”的说法,因此,许多人认为多吃黑色食物如黑芝麻、黑木耳、桑葚、黑豆、黑枸杞等对肾脏有好处。但中医所指的“肾”并不是指实质性的肾脏器官,黑色食物“补肾”对改善西医所说的肾脏器官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黑芝麻属于常吃的坚果类,黑木耳属于常吃的蔬菜类,桑葚也是现在快应季的水果类,黑豆是常吃的大豆类,正常吃没有问题,但不建议大家冲着保护肾脏目的盲目大量吃。 四、冬虫夏草 说到补肾,一定会想到冬虫夏草,因为肾病用药相关中成药制剂中金水宝主要成分是发酵虫草菌粉,百令胶囊是发酵冬虫夏草菌粉。很多人认为,这些改善肾病的药物都与冬虫夏草有关,吃冬虫夏草肯定就会补肾。 但早在 2016 年,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就发布消费提醒:冬虫夏草属中药材,不属于药食两用物质,而且检验的虫草及其制品中,重金属砷的含量严重超标(4~10 倍)。 这里所说的砷超标的冬虫夏草一般是指野生的,冬虫夏草生活在寒冷的青藏高原地区,与当地土质有关。百令和金水宝是由人工培育,可以人为控制培育条件,所以不存在重金属超标和砷超标的问题。 其实肾脏不需要补,注意均衡营养,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尿酸等代谢指标,定期去医院检查,及时发现异常,及时调整,就能很好地预防肾脏病变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