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塑成性评价”又是什么评价?

 凌哥英语 2022-05-06 发布于浙江

微友提问

凌哥,在您昨天发布的文章“基于新《课标》理念的教学课件和板书修改例说”中,有一个词汇“塑成性评价”。

请问什么是“塑成性评价”?它和形成性评价有什么区别?谢谢!

您好!

您真是一位细致的读者!

自从《英语课程标准(2001)》颁布以来,“评价”就是一个重点话题和研究领域。根据2001版的《课标》,“教学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但是,实际上,在网络上,我们还可以看到诊断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等说法。诊断性评价属于形成性评价(也有学者认为诊断性评价是独立的一类评价),而表现性评价既可能是一种形成性评价也可能是一种终结性评价。

但是,如果凌哥告诉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非英语专业的教育学专家的不恰当的翻译,您信吗?

无论是“形成性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都是来自于国外教育领域的已有研究的。

formative assessment/evaluation


summative assessment/evaluation


有英语构词法知识的人士都知道,以-tive/-sive后缀结尾的形容词,其词根基本上都是动词。

summative和动词summate有关。当然,您更加熟悉的单词可能是sum、summary和summarize。所以,summative evaluation也有翻译成“总结性评价”的。 


而formative与动词form有关。

form作为动词,有不及物动词、及物动词、联系动词三种语法功能。

form (vt.)一般翻译成“构造、组成、塑造、形成”等。如:Cut off the corners of the square to form a diamond.(切除正方形的角来构造一个菱形。)

form (vi.)一般翻译成“成形、形成”等。如:A new structure formed.(一个新的结构形成了。)

form (linking v.)一般翻译成“成为了……;是……的一部分”,如:The changes form part of a new curriculum.(这些变化是新课程的一部分)。很多人会误以为是及物动词。

显然,在formative assessment中,目的是“调整(modify)”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及物动词的用法,也就是为了塑造学生

“形成性评价”的译法,如果没有上下文或者实例说明,其实是让很多人不知所云的。

为了兼顾老师们已经熟悉的“形成性评价”的说法,凌哥将其翻译成“塑成性评价”,所以,“塑成性评价”不是什么新的评价方式,而是让读者更容易明白含义的译法。——至少凌哥自己是这么认为的。您觉得呢?欢迎在文末留个言哦。

【 讲座 · 出版 · 发表 】

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湖州师范学院、丽水学院、金华教育学院、温州教师教育院、嘉兴教育学院、陕西安康学院;
小学英语教研员与名师国培班、湖南省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班、江浙沪三地小学英语教师联盟;
杭州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网络课程、腾讯课堂、一起云端教育论坛;
广西南宁市、青海德令哈市、四川青川县、宁夏永宁县、安徽颍上县、山东东营市、兰州城关区、无锡滨湖区;
杭州市(下城区、西湖区、拱墅区、江干区、余杭区、滨江区、临安、富阳),嘉兴市(南湖、秀洲、经开区、嘉善、平湖、海盐、海宁、桐乡),湖州市(南浔区、德清县),绍兴市(柯桥区),宁波市(镇海区、江北区);台州市(黄岩区、温岭市、仙居县);金华市(婺城区、义乌市、兰溪市、东阳市);丽水市(缙云、云和、景宁、松阳、龙泉);衢州市(柯城区、开化县);温州市(鹿城区、永嘉县、苍南县、泰顺县、洞头县)。
中国教师研修网、中国教师教育网、唯佳未来教育科技、前沿课堂、杰尔特国际英语教学论坛、清瑞教育科技、一起作业网、弘育科技。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中国原子能出版社。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小学教学设计·英语》、《英语周报》、《英语辅导报》、《浙江教育报》。

点击下方链接关注凌哥英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