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堂实录|《<诗经>两首》课堂教学实录(三)

 陶继新教育文集 2022-05-06 发布于山东


《<诗经>两首》

课堂教学实录(三)

——  执教名师:刘    霞  ——

师:《诗经》当中,既有这样饱满健康、尊贵华美的硕人,又有如邻家女孩一样娴静、俏皮、可爱的静女。还有很多女子,她们在哪儿呢?趁着这个秋天,要多吟一首诗。又有一些女子,会从哪首诗中来呢?课外,老师推荐了一些给大家,我们来分享一下,你读到了诗中怎样的女子?

生:我读到的是《月出》这首诗中的女子。《月出》描绘了夜幕下月影之下的一个女子,这个场景就好像诗人远远地在月光下看到一个美丽的女子,只在远处观望,不敢近前。同时,月光显得这个女子美丽而恬静,夜幕下也显得这个女子有神秘的气息。

师:这是如月光般美丽的女子,自此之后,就牵出了月下怀人的很多情愫。你为我们读还是吟?

生:我可以试着吟诵。

(此生吟诵《月出》)

生:我想说一下我特别喜欢的一首《芣苢》里面的女子。首先《芣苢》这首诗就是一首民歌一样,它写少女还有妇女们在田间采摘芣苢时唱的歌,她们劳动时的神态动作。就好像能看到少女们呼朋引伴一起来采芣苢子,就是能感觉到少女的那种天真烂漫,还有劳动的喜悦。

师:是,好像就能听到这些女子采摘时那歌声就袅袅地传来。我们早读已读过,一起来吟诵。

(学生一起吟诵《芣苢》)

生:我分享的是第85页《女曰鸡鸣》,我能不能先吟诵,然后再分享。

师:好的。

生:我吟诵第二节。“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学生吟诵)。”我特别喜欢其中“与子偕老”“莫不静好”这两句,就是感觉女子虔心为与丈夫平静又摇曳多姿的生活祈祷,我觉得妻子是十分幸福的,虽然需要起早贪黑地劳作,但这个女子知道爱、懂得爱,并且拥有着爱,这一切就在静美中孕育出馥郁芳香,所以特别喜欢。

师:我也喜欢,特别是其中的“莫不静好”,你看,这就是活泼地过着小日子的女子啊。还有想分享的吗?

生:我想分享这首《搴裳》,一个女子戏谑她的情人的一首诗。大意就是说,要是你思念我,你就趟过这河水来见我;你要是心上没有我,我还有别人,就用不着你了。这首诗描绘的女子非常活泼、俏皮,像邻家女孩一样的形象。

师:有点泼辣的女子,训人的时候都这么可爱。

生:然后我给大家吟诵一下。

(学生吟诵《搴裳》)

生:我选择的这首相比其他篇目比较特殊,她写一个女子求偶并且希望求婚的男子及时到来的心情的一首诗,叫《摽有梅》。题目看似与诗中内容没有太多联系,但其实是女子将这种青春的流逝比作梅子的成熟坠落。如果放到现在的话,这种女子应该被叫做“剩女”了。但是在诗中,这个女子比较简单直率地表达了自己向往爱情的心。,没有现代社会的抱怨或其他坏情绪,用一个词语来说就是“无邪”。一些小小的急切是有的,更多的是对爱情的渴望。

师:你让我想起了《牡丹亭》中的慨叹“良辰美景奈何天”。你能吟诵吗?

生:我知道另一个同学也喜欢这一首,他吟诵的比较好,我想请他吟诵。

生:我想先谈一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对这个女子我想送给她两个词,也可以概括这首诗一个是“委婉”,一个是“大胆”,表面上看这两个词不是很搭配,可是仔细读时会发现整首诗时时都体现这两个词。我自己独创了吟诵调来吟诵一下。

(学生入情吟诵《摽有梅》)

师:给他掌声。由他的吟诵让我觉得他身份可以转换一下,一个男子也会有这样的渴求。所以《诗经》中的这些女子都在率真大胆地追求着自己的幸福。

生:我所选的也是《月出》,它描写的是一个月光下的美人,以月光美比作作者所爱人之美。他的心上人可能此刻并不在这里,但他在月下的时候月光朦胧,他虚想着女子娇好的容颜,她月下的婀娜倩影。月光是比较静美朦胧的,所以也衬出这女子的气质是美好的,举止舒缓,心神安静的。诗中提到了作者想到这个女子时,心是有点砰砰跳的感觉的,也可以看出这个女子对他是多么有吸引力。

生:我选的是《郑风·子衿》,“衿”指的是古代人的衣领,我觉得“衿”在古代文学中有一种特别的象征,象征自己渴望见到可是又好像见不到的人,比如说女儿出嫁,母亲会在她的衣领上结一块方巾,这个成语是“施衿结褵”。《子衿》中说一个女子好像每天在城墙等,直到夕阳落下,还是看不到自己要等待的人熟悉的衣领,所以心情很失落。又不仅是惆怅,还有一种责备的口气,说就算我不去找你,你怎么也不来见我啊。我感受最深的是“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可见他们之间的爱情是很深厚的。

师:所以人们会说“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这是一种多么深沉的思念。这也是我们早就读过的诗,一起来吟诵一遍。

(师生一起吟诵《子衿》)

生:我比较喜欢的是《郑风·风雨》,写的是风雨交加、夜色昏暗的晚上,一个女子在等她的心上人归来。我主要是喜欢它描写上的手法,它写一个女子的等待,既没有写她等待时绵长的过程,也没有写她等到之后的那种欣喜,反而是写将见未见时那种略带一丝焦急又带一些欣喜的感情,而且场景是在天色昏暗的时候,按理说应该是比较哀伤的,但是它写出来的风格是比较明快的,就是以一种哀伤的情境来写她心中的喜悦。

生:我想说的是《蒹葭》,它在秦风中是比较有名的,我喜欢的是这首诗的朦胧美,这种朦胧我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说。第一个是伊人,在《诗经》时期,还没有现在心上人这层意思,那时是“那个人”。诗中伊人出现了三次,仿佛在呼唤,那个人在哪儿呢?第二个是方向,无论是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上,都能看到这个人的身影,给人两种感觉。第一种是两处茫茫皆不见,第二种是身随影至。有人说,这是中国第一首朦胧诗,“伊人”并没有直接表明就是他的心上人,一直念叨着那个人那个人。还有无论从哪个方向,这个男子,或这个女子,或这首诗,或《诗经》,或文学发展,都体现了对美的追求。

师:“伊人”成了最扑朔迷离的谜,若是一个女子,会有多少人怀想啊。这个秋季,恰适合吟诵这首诗,一起来吟诵第一节。

(师生吟诵第一节)

【PPT】沿着河流的方向……

           硕  清  宜  趣

师:我们的分享就这样顺着河流的方向向前,其实,今天读《诗》刚刚开始。先民们就是这样吟唱着诗歌,让我们认识这些女子,这样的女子。她们从哪儿来呢,从桑树间,从芦苇旁,从城墙下,从水边……她们微笑着,以自己美好的姿态而来。《诗经》是诗歌的源头,我特别喜欢赵赵老师的话,她说“诗是先民们的吟唱,是大地的诗歌,是寻常的日子,是生活,是故事”,所以我们并没有下课,因为读《诗》还要继续。“大地的诗歌从不会死亡”。

【PPT】大地的诗歌从不会死亡。

师:下课。

-全文完-

本文收入《智慧 教法 感悟——中语名师课堂教学集锦(3)》,陶继新 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