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火了,这个火常见有三种:一是积食内热的火;二是阴虚导致的虚火;三是其它实热之火。
所以我们给孩子清火,大致要分清楚是什么火,因为灭火不对,也容易伤了孩子的阳气。孩子会伴随着各种积食症状,如晨起口气重、大便臭味特别重、舌苔黄厚、睡觉翻来覆去、没有食欲、嘴唇突然变得很红、手脚心发热等。原料: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各6克、蒲公英1~3克做法:将所有原料放入砂锅中,大火烧开小火煮20分钟左右。消食清热。焦三仙可以消食,蒲公英帮忙清内热,入肝胃二经,特别清胃火和中焦湿滞。以上份量是针对6岁及以上的孩子,3岁的孩子,焦三仙一般用3克。对于虚寒体质的孩子,如果热不是特别重,不需要加入偏凉的蒲公英,直接消食即可,因为中焦通了,热就容易散去,另外注意配合饮食清淡,吃一点白萝卜、豆腐一类清热的食材就可以。消食的药材多耗气,所以不要经常消食,特别是小宝宝,尽量先通过调整饮食和运动,来帮助孩子消食清热。做法:将山楂先煮15分钟,然后再加入荷叶煮3分钟左右,加入冰糖调味即可。消食清湿热,适合孩子舌苔不是非常厚,但是比较腻,舌质比较红,还有一些小红点,一般体内是有积食夹杂湿热,特别是夏季湿热重。荷叶可以清中焦的湿热,山楂可以消食,焦山楂的消食力度比生山楂大,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有些孩子是长期阴虚内热,这与体质有关,孩子会表现为阴虚的症状:当孩子阴虚时,你感觉这是一个好动、脾气比较大的孩子,容易口渴喜欢喝冷饮、容易大便干燥、嘴唇干皮肤干、舌质红舌苔薄(也可能地图舌,舌苔剥落几块)、下眼袋大且颜色发红发紫、手心脚心热、晚上盗汗、容易心烦爱发脾气。做法:将山药和麦冬放入砂锅之中,大火烧开转小火煮30~40分钟,即可饮用。功效:健脾养阴、生津清热。麦冬可以润肺养阴、益胃生津、清心除烦。有些孩子是短暂出现津液不足而燥热,比如突然流了很多汗、吃了很多燥热的食物,导致身体津液亏损,口干舌燥,此时可以喝经典酸梅汤。 舌质红,舌苔薄黄、有些孩子舌尖特别红、口干舌燥、小便黄,喉咙痛、大便干、流鼻血、可能还流黄鼻涕,小宝宝可能还表现特别烦躁爱哭闹、无明显的积食症状,突然间发现孩子上火了。目前正是甘蔗上市的季节,非虚寒体质的大孩子,可以啃甘蔗。不建议喝甘蔗汁,原因有两点,一是甘蔗偏凉,一次性量不宜多,喝甘蔗汁很容易喝过量,伤脾胃;二是孩子要多啃甘蔗,锻炼牙齿,牙齿发育会更好,另外啃甘蔗一般一次性量不会多,毕竟会啃累了。甘蔗可以清热生津、润燥下气,就是性比较寒,所以脾胃虚寒的孩子要少吃,一次性不宜过量。一般孩子有实热时,多吃一些清内热的食材,比如百合、黄瓜、豆腐、白萝卜、大白菜等很多蔬菜是偏凉的,很适合清内热,如果喉咙有痛了,可以喝金银花薄荷茶。做法:将金银花和薄荷用开水冲泡,可以加点冰糖调味,自然放温后再喝。做法:将鱼腥草放入水中,大火烧开,小火煮5~10分钟即可,待温度适宜时,再饮用。新鲜的鱼腥草量翻倍,小火煮3~5分就可以。鱼腥草,味辛性微寒,腥气入肺,药性可以通达人体的上中下三焦,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的功效。如果脾胃比较虚寒的孩子,吃凉就容易腹泻,可以加入两片生姜和两个红枣。有些孩子因为秋季干燥,导致津液不足的燥热,可以喝蜂蜜柠檬水(适合一岁半以上,不要泡太酸),喝银耳百合汤。一岁半以内的孩子可以喝米汤,炖点莲藕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