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年高二寒假学生的读写作文心得 专辑一

 胡艳杰 2022-05-06 发布于河南

2020年,庚子鼠年。因流行性病毒肆虐,大家只能“宅”在家里。正如冬虽严寒,春必将至,病毒也会有消灭殆尽的那一天。

    在不得已“禁足”的这段时间,同学们依旧保持着对学习的热情。在这里,您将欣赏到高二25、26班学生的读写作文心得。

    正值年关,又是非常时期,但难能可贵的是,同学们仍能够全心全意坐在家里刻苦学习。这种毅力和精神应该被家长和更多的朋友们看到。

(一)高二26班  何畅

                 关于疫情

    临近期末考试那段时间,学校各个年级都有不断发烧的学生,每个年级都有,每个学校也都有经历,烧退了又起,有的老师也生病了,带着学生们打针吃药。我发烧的时候,医生告诉我说是重感冒,先给我打了退烧针,告诉我说如果之后不出汗这针就等于白打了,但晚上还是可能会发烧,我晚上出了一身的汗,早上再去的时候又发烧了,就连着打了三天的针。

那时候就有人说武汉那边有几百人在发烧,还有死亡的人,当时就暗暗心惊,放假后没几天,手机上就不断有消息说武汉感染人数越来越多,说这是新型冠状病毒。

    至一月二十一日四时十五分,武汉凌晨通报新增一死亡病例,十五名医护人员感染。世卫组织报告:新型冠状病毒可能存在持续人传人,需要更多分析。一月二十三日,武汉全市公交地铁停运,离汉通道暂时关闭,武汉将以“小汤山模式”建立医院,国建财政部紧急下拨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补助资金10亿元。至一月二十四日,河北新增一例新型肺炎死亡病例,系湖北以外首例,继武汉之后,湖北黄冈、赤壁等六个地区陆续封城。广东省发现聚集性疫情10起,累计确诊53例病例。至一月二十五日,法国、日本等外几个国家也有了确诊病例,国家卫健委组建6支共1230人的医疗救治队驰援武汉。一月二十六日,山西、江西、辽宁都有了确诊病例,湖北新增新型肺炎323例,新增死亡病例13例。中国疾控中心开始研发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而且钟南山院士表明已有药物将用于临床治疗,但还需进一步观察。

    截至2020年一月三十日上午十一点零六分,我国确诊病例7736人,疑似病例12167,治愈128人,死亡170人。河南省已有了278人。我从大年初一那一天就再没出过门,爸爸说在家好好呆着就是为国家做贡献了。肺炎人数现在超过了当年的非典,2003年'非典’确诊病例人数5327例,虽然人数多,但是当前并不能对于病例数据而感到恐慌,我们应该保持必胜的决心!

    这次疫情从初发到现在,也算是让我见证历史了。武汉封城,现在连我们这个小镇也被封了,交通管制了,口罩也都要求带了,要求少出门了。有人为博人眼球散布谣言,就有人奋不顾身要求当志愿者前往支援工作。有人为谋求利益混淆视听,就有人在请战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摁下指印。有人在网上骂着武汉人,就有人发动身边所有的资源在为武汉提供物资援助。总有人在看,也总有人在战。

    我们这个民族啊,是从逆境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从不缺少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英雄。更厉害的是,这样的英雄,我们有很多很多。前段时间有一段话在网上很流行:如果我有幸成为一名律师,我将用毕生去捍卫法律的尊严!那现在这个时候,上战场的就是那些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国永远是武汉最坚强的后盾!现在武汉生病了,有的人鼓励他,有的人与他共渡难关,有的人痛骂他。但是,春天不远了,希望四月武汉樱花烂漫时,它不再封城,而是像往年一样,千千万万人在树下看樱花,樱花在树上看遍千千万万的人。

    武汉,你给我挺住了!非典我们挺过来了禽流感我们挺过来了,H7N9我们挺过来了。中国加油!哦对了,你知道奇迹是什么颜色的吗?是中国红!

           书香伴我过春节

    《活着》是我比较好奇的一本书,因为每当我让好友给我推荐书时,除了四大名著外,这本书便首当其冲,当时我并不了解这本书的内容,但却被书中的心灵鸡汤所吸引。

    《活着》采用第一人称的手法,以主人公福贵来讲述他坎坷的人生以及身边人的命运,文章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亲人一个个的离去,命运对他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本来看得很详细,后来我却不敢细读下去。福贵早年不学无术,玩物丧志,之后家道中落,父亲被福贵气倒身亡而死,母亲又重病在身,卧床不起。福贵在进城为母亲请大幅的路途中被迫成当壮丁,背井离乡去打战拉大炮,在战场结识老全与春生,一起共患难,同甘苦,抬大米,抢大饼。靠着强烈的生存意志与对母亲的担忧思念苟活下来,后来国民党战败,几个月后回到家中,才知母亲已故,爱女凤霞成了聋哑人,靠着妻子一个人支撑起了整个家庭。土地改革惩罚地主,龙儿成了福贵的替死鬼,在人民公社、大跃进时期,社会上上下下挨饿,吃不饱饭睡不好觉,妻子家珍的软骨病很严重,但是为了一家人,为了她的丈夫女儿,她还是一直在坚持,拖着一身的病,拄着木棒一步步的走去城里的娘家去讨米,真的,我内心很触动,真的不知道她是如何坚持支撑下来的,一个人拖着一袋大米走十几里路回家。

    我本来认为,活着很简单,只要身体健康,饿不着渴不着,保持运动,这样来说,活着确实很简单。可对于那个年代的人,简直成了奢侈、奢望。还有他的小儿子友庆,为了县长的老婆,学校校长生儿子的时候献血,活活被医院荒唐的医生抽干了血而死。这个为了给家里省钱、为了得到田径跑步比赛奖励的运动鞋,光着脚丫子跑赢初中生的小孩子。生活从未待他温柔,可他却依旧保持对生活的热爱,这个世界对他太残酷了、太残忍了。

    看到这,我的眼泪已经止不住了。想到从前的那个年代,能活着已经很不容易了,官员是富贵命,平民是贱命,人命也分了贵贱吗,太世俗了!后来,凤霞嫁人了,本来以为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却因大出血与友庆死在了同一家医院,同一个屋子,这个如此纯净的女孩,如花似月的年龄。我不禁感到那时的可怕,而现在我生活在新时代,就太幸福了,虽然家庭并不富裕,但有亲人伴在身旁,也弥足珍贵。

我想,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磨难,而很多年之后,当身边的人一个个被岁月带走了,那时的我,会平静的去接受这一切吗?它包含了很多年的感情,无数的经历,我是否可以平静的面对、坦然接受,又或是悲痛欲绝,一蹶不振,我并不知道,因为这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我们会来到这个世界,是不得不来;我们最终会离开这个这个世界,是不得不离开”希望到了那一天时,能够微笑的告别吧。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什么而活着?

    我曾问过妈妈这样的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要努力呢?当我们离开了这个世界,什么也带不走的。妈妈说,是为了自己的后辈有更好的生活。福贵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活着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还为了那些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

评:人的生命是如此的宝贵,活着不易,那么怎样活着,怎样活得有意义,这是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高二26班 韩硕硕

         新型病毒疫情观后感

    点开热点,新型病毒有关消息必然稳居前五,关心疫情已经成为我们最近的日常。

  随着疫情渐渐严重,大部分人娘家也不回了,也不敢在街里乱晃荡了,备好口罩、消毒液、酒精就把门锁上。今年大年初一没有亲戚来串门,没有去拜年,我们乖乖在家里“养膘”,不敢给国家“添堵”。街道里空荡荡,红色条幅已经在街口拉起,白天看不见车辆行驶,夜晚只有红色大灯笼孤零零地挂在街道。

  这次新型病毒来源于野生动物。近年来,网络社交媒体的发展使人们的猎奇心理愈发普遍,野生动物愈发被搬上人类的餐桌,也许是“无知者无畏”,一些爱吃野味的人动物防疫法律意识、动物保护意识淡薄,不知道野生动物携带各种致命病毒,甚至认为吃野味有助于身体健康;还有一些人因为虚荣,认为吃野味是一种财力的身份象征;更多的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

  拒绝吃野味不仅仅是保护动物保护自然,更多的是守护你我的健康。

  在网上看到“逃离武汉”,一些人在病毒出现后明知自己可能是携带者也要逃离疫区。甚至有一对父母抛弃两个发烧的孩子,转身上了飞机,把孩子留在机场,不管非疫区人们的生死,甚至不管高烧着的孩子的生死,在灾难面前人性缺点暴露无遗。

  而我们的医护人员、专家们却在奔赴前线尽力支援。有一位25年工作经验的主治医师,写申请书自愿参与治疗,“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同济医院第二批志愿者报名也早已满员,当年在小汤山打过非典战役的原第一军医大学小汤山医疗队全体队员,立下了请战书,“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他说没事别去武汉,然后自己却去了。”“他”便是白求恩奖章的获得者——钟南山院士,17年前不畏惧非典病毒的强烈传播,钟南山说“请把最危重的病人往我们这里送”,他亲自临床观察诊治,连续工作38个小时,甚至累到在病床,率领团队摸索出了防治非典的方案。多年了他始终坚守一线。如今面对新型冠状病毒,84岁的他定海神针般再次挂帅出山。为了让更多的人能踏实地度过年关,总有人负重前行,奔赴第一线。

  有些人在病毒没有出现时胡吃海喝猎奇野味,在病毒出现后明知自己可能是携带者也要逃离疫区。“有的人在不计一切地逃离,有的人在不惜代价地坚守。”

  从“无知”到“恐慌”,从“武汉加油”到“中国加油”,疫情愈加严重,各种谣言也在肆意横行,加剧了人们的恐慌,但在这紧张的氛围中,又不时有幽默风趣缓解着人们的情绪。各个省份积极响应号召,采取的一系列“硬核”防疫措施让我们破涕为笑。从扯横幅到设关卡再到封路口,还有那村支书的“话糙理不糙”,抖音上的评论“其它省份都来抄抄河南的作业”都给人们添了一份安全感。

  如今的疫情现状并不乐观,但在国人的团结下,我相信,我们都相信,武汉会好起来的,中国也会好起来的。

  加油武汉,加油中国!

            书香伴我过春节

    第一本书《百年孤独》

    “如果一生只读一本书,那一定是《百年孤独》”。于是我开始探索这本充满魔法的书。

   第一段是作者带给读者的第一个惊喜:“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利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从讲述的时间出发,将过去现在将来串联起来。随着第一个句子开始,从讲述的“现在”开始,整个故事就进入到一种不确定的状态里,于是,一切都可以发生,似乎有一种魔力在吸引着我。

    读下去,众多的人物,长长的姓名,离奇的情节,总会让人脑子混乱。

    整理一下思路,会发现这本书没有主角,应该说它的主角并不是一个人,而是由布恩迪亚为代表的马孔多。还会发现,马尔克斯让布恩迪亚家族共用名字,这也是别有用意的。布恩迪亚家族的男人都很相似,似乎一代代地陷入宿命的轮回,就好像拉丁美洲被诅咒的历史。由殖民到独立,由这个独裁者到另个独裁者,绝对的战争,相对的和平,如此循环往复,似乎不会停歇。马孔多可以说是整个拉丁美洲的缩影,发生在拉丁美洲影响较大的历史,都被集中在这个叫马孔多的小镇上。

    最后,作者马尔克斯以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里亚诺之口做了总结,奥雷里亚诺阅读了在这个百年世家的羊皮卷后说:“这里的一切,我都曾经看到过,也早已知道!”更加强调了家族那可悲的宿命轮回,以及拉丁美洲那被诅咒的历史。这个家族的百年孤独其实就是“拉丁美洲的孤独”吧。

    书的结尾最后一句话是这样的:“羊皮卷上所载一切自永远至永远不会再重复,因为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这是最好的结局吧,至此,悲剧将不再上演,这个百年家族的孤独悲怆的轮回直到这里终止。这也寄寓着作者对拉丁美洲摆脱诅咒的希望。

    这本书值得品味的地方太多,尤其是那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表现手法,被别人称为“震撼人心的经典”句子,读得我懵懵懂懂。也许多年以后,我又要重新翻起这本书,也会回想起现在阅读时的感受,但我相信那时的我一定会收获比现在更多的东西。

    第二本书《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可以总括为两个字“养生”,“养生”又分为养身与养心。

    书中道:“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看到这里我想到:如果我仍按照现在的状态生活下去,也许我就会成为“半百而衰”者吧。只知道贪图一时享乐,是不会得到永久的快乐的。健康年轻的身体不是用来消耗的资本,即使它迟早是要交到死神手中,但至少我们能够决定生命沙漏的大小。也许注意饮食、规律作息是件难事,但是当你真正珍视健康时,一切都可以为它开路。

    此外,养心与养身同样重要,可以这样说,养身与养心兼有才能称之为“养生”,因为人的心理与生理是相通的。

    “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就是说:情绪不稳定,什么病都来了。因此养心要先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其次要清心寡欲,学会知足,才不会有嗜欲劳目,淫邪惑心。就像书中说述:“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养身与养心兼具,保持身心健康才算是真正的健康,疾病也就不易产生。

    尽管在现代社会,西药的快捷方便更适合快节奏的生活,但是治标不治本。为什么不尝试将步调放慢,去感受中医的“润物细无声”,在时间的淘洗下得到“花重锦官城”的功效呢?同时我们浮躁的心也会被悠悠药香平息,在时代的洪流中保持本心。

    在我看来,《黄帝内经》在于内求,求的是内在人体规律。而《百年孤独》求的是外在社会规律。总之,这两本书各有各的营养,至于能在其中汲取多少,全靠自己了。

评:学习知识的同时,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心态、身体健康,真的太重要了。《皇帝内经》读的太及时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