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溯古通今说“立夏”

 zhb学习阅览室 2022-05-06 发布于上海

作者:汪小科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夏天开始,万物繁茂。关于立夏的历史典故和民风民俗多彩而有趣。

周代《尚书·尧典》中就记载有“日中”“日永”“霄中”“日短”四个节气,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春秋时期《左传·僖公五年》中也有关于“分、至、启、闭”的记述,这也就是后来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八个节气。到了汉朝,《淮南子·天文训》中首次记录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

古人在立夏之日夜观天象,发现北斗星的斗柄开始偏指东南一隅,故后来有“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之说。立夏之后,万物茁壮生长,青蛙开始聒噪起来,蚯蚓忙着松土,野菜也日日攀长。

民国《肥乡县志》中记载:“五月立夏望小满,菜子登场蚕成茧。”《礼记》中也记述,先秦时期,立夏之日,天子率众迎祭炎帝和祝融,回朝后颁赏群臣,分封诸侯,并派官员奔赴各地劝勉农事,可见立夏对农事的重要意义。

在民间,立夏这一天,既是预测年景收成的时候,也象征着对田间农事的催促。农人早有“立夏不下,旱到麦罢”“立夏好日头,秧在塘里浮”等经验之谈;也有“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辍”之类的农忙提示语。立夏之后,便是“蚕忙”之时,同时还要防治农田虫害,可谓立夏时节农事忙。

在我国民间,立夏这天还流传着很多有趣的习俗,如“称人之俗、尝新之俗、冰饮之俗、斗蛋之俗”等。在江浙一带,每逢立夏,就有“称人之俗”,称重时只宜增重,不宜减重,据闻立夏过秤可避免夏令疾病。立夏时节,作物收割后,各地还有尝新的习俗,如上海、无锡流行“尝三鲜”,而且“三鲜”品类多种多样。安徽人用蚕豆、鲜笋、肉同煮,制成糯米饭;扬州人吃樱桃、苋菜等新上市的果蔬。这些“尝新”都寄托了人们安度盛夏的愿望。过去立夏之时,人们还有喝冰饮的习俗。现在,小孩之间还会玩斗蛋游戏。

立夏,是大自然的美好馈赠,是农耕中的点滴乐趣,是人世间的烟火画卷。它溯古通今,兼收并蓄,朝气蓬勃。它也激励着人们热情如初夏,昂扬向上,自强不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