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幼儿劳动教育的意蕴、问题及对策

 欢天喜地杨 2022-05-06 发布于浙江省

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劳动教育,可以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1]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新时代,劳动教育被赋予新的意义,在各教育阶段受到极大重视,而在幼儿教育阶段,尚未有针对性的劳动教育政策,使得劳动教育常常被忽视。幼儿劳动教育的相关研究成果也较为缺乏,幼儿劳动教育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鉴于此,本研究通过观察与访谈,归纳幼儿劳动教育的关键特征,并针对幼儿劳动教育实践中发现的问题,阐述幼儿劳动教育开展的实践路径,以促进幼儿劳动教育的科学开展。

图片

为更好地探索幼儿劳动教育的特征,需要深入幼儿生活实际,从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全面了解幼儿劳动教育的现实情况,开展质性研究更容易达成此目的。为此,本研究利用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在一所市属幼儿园实习的机会,先对该园幼儿劳动教育进行为期两周的开放式观察,以便对幼儿劳动教育的现状有一个整体认知,然后通过目的抽样方式选取3名教师和3名幼儿及其家长,共9人作为访谈对象(见表1一3)进行深入访谈和进一步观察。

图片

已有的劳动教育研究文献大多涉及劳动认知、内容体系、载体创设、师资队伍等维度。[2]结合对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参与观察,本研究最后确定从劳动教育的认知、内容和形式3个维度进行资料收集,并将所有访谈资料、观察记录转录为文本,通过开放编码、类属编码和主轴编码对转录的文本资料进行特征提炼和分析。

图片

从表4可以看出,在幼儿劳动教育的认知、内容和形式3个维度上,分别呈现身心融合、生活化和游戏化的特征。在劳动认知方面,“手眼配合,爱劳动的习惯”“体验劳动,吃苦能力”“身心协调发展”出现的编码节点数较多;在劳动内容方面,“穿脱衣服”“扫地”“擦桌子”“整理餐具”出现的编码节点数较多;在劳动形式方面,“自理劳动”“模拟劳动,角色扮演”出现的编码节点数较多。

图片

1. 幼儿劳动教育是身心融合一体化的教育

身心融合一体化是幼儿劳动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幼儿身心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且身心发育尚未成熟。身心结合学习是幼儿成长的主要方式。在劳动教育中,幼儿通过身体参与周围世界,与外界发生联系,因此身体可以作为劳动教育的逻辑起点,[3]体验成为幼儿成长的方式。幼儿认知与身体活动紧密联系,通过身体感知、体验世界,进而获得认知发展。

幼儿劳动教育重在过程,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得到成长。在观察和访谈中发现,教师和家长对幼儿劳动结果要求不高,对劳动过程中幼儿的身心体验尤为重视。幼儿劳动与成人劳动的区别主要在于,幼儿不是真正的劳力,而是通过劳动获得发展。3位教师和3位家长都认为幼儿劳动会带来一定麻烦,很多时候还会帮倒忙,但劳动又是幼儿成长中的必要活动。其中,教师1说到:“幼儿在劳动活动中,手眼变得更加协调了,如在模拟建筑工人劳动中,幼儿通过反复尝试,搭建出很高的房子,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家长1提到:“即便出现帮倒忙的情况,我还是觉得值得,因为任何事情都是通过尝试学会的,不让孩子尝试,就减少了孩子学习的机会。”

在谈到是否会采用强迫手段让幼儿劳动时,教师和家长大多表示不会。比如,家长2谈到:“我觉得孩子还小,强迫他并不能让他真正明白道理,下次还会犯错,我会带着孩子一起去做,让他开心地参加劳动,这样反而效果更好。”的确,幼儿年龄还小,活泼好动是其天性,家长和教师作为幼儿的伙伴、指导者和示范者,应该陪伴幼儿一起劳动,在活动中激发幼儿劳动的兴趣。劳动对于幼儿来说,也是一种玩的方式。

幼儿劳动有着玩的趣味性,一方面主要是服务自我的需要,另一方面一般是简单的辅助性“帮忙”,不重视结果。其最终目标还是希望幼儿通过参与劳动获得身心融合发展。因此,教师和家长均表示,通过劳动可以让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得丰富的经验,形成对劳动的初步认知,初步懂得尊重劳动者和珍惜劳动成果,初步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2. 幼儿劳动教育是内容生活化的教育

幼儿劳动教育常常渗透在一日活动中,生活化是幼儿劳动教育内容的重要特征。

通过分析观察记录和访谈记录,可以看出幼儿劳动教育内容多与生活中的一些劳动有关。3位教师谈到搬小板凳、收餐具、穿脱衣服、整理自己的书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是幼儿在幼儿园的常规生活劳动,也是幼儿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在访谈中,教师常提到“力所能及”“最简单”“最基础”这几个词,可见教师是根据幼儿特点以及生活需要来选择劳动教育内容的。

在观察和访谈中发现,教师开展的幼儿劳动教育大多是简单初级的,内容与幼儿一日生活密切相关。围绕幼儿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组织与实施劳动教育,使得劳动教育成为综合性活动,让幼儿在劳动中学会生活,在生活中学会劳动。生活化结合程度比较高的劳动项目,可以促使幼儿对生活产生浓厚的兴趣。幼儿劳动教育中融合了很多认知技能,比如物品的整理,涉及分类能力、逻辑能力、统筹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对于幼儿劳动成果,教师和家长普遍能够做到关注并保护幼儿积极性,以幼儿为中心,用贴近幼儿生活情景、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幼儿劳动。幼儿在劳动中带着乐趣进行创造,体验被尊重的感觉,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从而爱上劳动。

3. 幼儿劳动教育是形式游戏化的教育

游戏作为幼儿喜爱的活动,在幼儿劳动教育中被广泛运用。因而,关注游戏过程和幼儿体验尤为重要。教师谈到,可以运用寓教于乐的游戏形式以及通过讲故事和做手工等来激发幼儿劳动情感。教师3表示:“在劳动教育中,教师要让劳动游戏化,使其富有趣味性,这样幼儿积极性就会比较高,会更热情地参加劳动。”家长也表示幼儿劳动教育的形式可以游戏化。家长2谈到,可以利用游戏形式,如让孩子收拾玩具时说“晚上玩具也要回家睡觉了”,一句拟人话语让孩子轻松愉快地把玩具收拾了。家长1谈到:“劳动游戏中,孩子很开心,特别热情,也收获了自信和成就感,并不像大人想象的那样,幼儿会不愿劳动、发愁或不喜欢。”家长3这样表述:“幼儿不会仔细洗菜,有时候洗完还有泥,或者洗一会就开始玩水了。对幼儿不能有太高的要求,需要循序渐进,关键是培养其积极的劳动情感。”

可以看出,幼儿更多的是以游戏的形式来感受劳动过程的快乐,激发兴趣是培养幼儿劳动习惯的前提。根据幼儿劳动的特点, 将游戏与劳动教育巧妙结合,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图片

1. 认识简单化

在谈及对劳动教育的理解时,教师1认为幼儿劳动是一种体力劳动,教师2则认为幼儿劳动教育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教师3认为幼儿劳动教育是帮助幼儿未来维持生活的一种手段。可见,3位教师对劳动教育均有自己的认识,但是认识单一,存在简单化的意味。3位家长也给出了不同理解。家长1认为幼儿劳动教育能帮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家长2认为要鼓励孩子勇敢地去做,家长3认为要培养孩子爱劳动的情感和动手能力,养成好习惯就是劳动教育。

可以看出,家长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停留在浅显的常识层面,但能够认识到开展劳动教育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和好处,比如培养独立性,认识生活,锻炼身体,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增强道德感,培养合作意识、分享意识、关爱情感等。3位教师也都谈到幼儿劳动可以锻炼身体和培养独立性,劳动教育对幼儿发展是十分有益的事情。

在谈到对劳动课程的了解程度时,3位教师均表示不了解,表示幼儿园尚没有单列劳动教育课程。问及没有开设相关劳动教育课程的原因时,教师1表示:“我觉得要做到安全第一,怕万一出现意外,还有就是不太重视这方面的教育。”教师2表示:“缺失幼儿阶段劳动教育相关政策依据,幼儿园还不够重视这一方面。”教师3表示:“原因之一是还没有一套比较完善的幼儿劳动教育课程,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出于安全考虑。”

2. 内容割裂化

劳动教育是培养“完整儿童”的有效途径,将劳动教育与健康、语言、科学、社会、艺术五大领域教育相结合,可以促进幼儿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全面发展。然而,通过观察和访谈发现,幼儿劳动教育内容之间缺乏整体规划和有机联系,尚未形成体系。劳动活动仅仅围绕幼儿日常生活展开,目的仅仅是让幼儿自理,减轻集体组织负荷,没有充分发挥劳动教育价值。在访谈中,教师2表示:“常规劳动教育主要是让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节日时会组织包饺子等劳动活动,每次劳动活动内容一般由带班教师临时确定。”教师3谈到:“只有在节日时才会开展一些集体劳动活动,并且仅仅是单一化活动,为了劳动而劳动,没有延伸到其他领域。”

《意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内容的确定主要根据教育目标、年龄段以及学生的特点。幼儿劳动教育尚未有专门政策规定,但参照劳动教育一体化精神,应根据幼儿培育目标,以简单初级劳动为主,小、中、大班三个年龄段劳动难度和范围也要根据幼儿身心发育特点和规律确定,形成劳动教育内容体系。

在谈及是否会给幼儿安排固定体力劳动的内容时,教师3表示:“一般没有固定的体力劳动内容,有时候会在大班安排一些需幼儿共同完成的卫生清扫活动,吃完饭后自行把餐桌收拾干净等。”教师1表示:“小班幼儿年龄小,一般不安排专门的体力劳动,发餐具和收餐具也主要由保育员完成。”

家庭劳动教育对幼儿成长有着无法替代的价值。因此,家园合作进行劳动教育是时代所需。然而,在与教师的交谈中,教师3提到:“当前幼儿园劳动教育主要以碎片化方式进行,在家长会上统一强调培养幼儿自理劳动能力,一般先在幼儿园里开展一些幼儿力所能及的劳动,之后会把相关内容延伸到家庭。”可见,幼儿园将劳动内容布置到家庭,但不需要家长反馈,家园缺乏有效沟通。此外,调查中发现,幼儿参与社区劳动、参观职业劳动等活动都较为缺乏。

3. 形式单一化

劳动教育的形式理应多样,以引导幼儿多方面感受劳动,体验劳动,培养习惯,锤炼品格。在谈到劳动教育形式时,教师2表示:“一般都是节日开展劳动活动,平时用餐时分发碗筷和收拾餐具,自己穿脱衣服,整理被褥等。”教师3表示:“主要是通过游戏形式来进行劳动,或者通过讲劳动故事的形式,让幼儿明白劳动的重要性。但是没有单独把劳动教育列出来。”通过观察和访谈得知,幼儿劳动教育形式比较单一,主要停留于自理能力培养,节日期间由带班教师组织一些集体劳动等,而幼儿劳动创作、劳动现场参观、各种职业劳动体验、专门的体力劳动等形式的劳动教育尚未真正开展。

新时代劳动教育形式、种类逐渐增多,范围逐渐扩大,劳动教育时空、载体均有了新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体力劳动越来越被智能化设备所代替,体力劳动更多与创造、兴趣结合在一起。家长2表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家里有扫地机器人、洗衣机等,真正从事体力劳动的机会少了很多,有时孩子也会主动扫地、洗袜子,但主要是在做中玩。”

图片

1. 重新理解劳动,科学组织幼儿劳动教育

劳动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劳动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涵。新时代劳动教育需要满足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要求,在劳动内容、形式上有多元化发展。因此,要正确理解劳动,树立新时代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幼儿劳动教育的开展要遵循身心融合一体化规律,注重趣味性和过程性。例如,在职业角色活动中,让幼儿亲身体验不同职业工作,感受不同劳动者的角色特征,拓展幼儿劳动范围;在区域活动中,发挥幼儿主体地位,培养幼儿协作能力,从材料选择、游戏玩法选择,到困难解决、玩具收拾等过程,全面支持幼儿大胆探索。[4]教师要扮演好幼儿劳动过程的支持者和引导者角色。

科学合理组织各类劳动,需要体现以幼儿为本的理念。教师自主建构班级劳动课程,一方面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另一方面要取得家长支持,统一其对劳动教育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性的认识。幼儿园可以根据实际,制定相关劳动教育制度,鼓励教师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劳动知识、技能、身体和情感全面发展。教师要结合《3一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实际,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幼儿劳动教育,增强幼儿对劳动的兴趣,促进幼儿身心协调发展。例如,教师可抓住季节教育契机,通过春天种植活动,拓宽劳动实践,结合幼儿种植兴趣和愿望,让幼儿参与种植、养护、观察、记录和讲述植物生长过程;在吃完水果后引导幼儿把种子留下,指导幼儿挑选、清洗、泡发和播种;根据年龄特点鼓励幼儿通过绘画、口语等形式记录劳动过程,表达自己的劳动感受,在劳动中学会分工、合作、交流和分享,收获成长。又如,教师可利用朗朗上口的歌谣,让幼儿学会正确穿脱衣服、取放餐具等,潜移默化地提升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技能。

家庭同样是开展幼儿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教师要积极引导家长配合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进行更具个性化的趣味劳动。从游戏开始,设计劳动教育计划表。劳动中要确保幼儿不紧张、不疲劳、不厌烦,坚持鼓励为主,逐步引导,做到耐心细致讲解并示范,必要时可手把手教,再逐步放手让幼儿独立操作,允许幼儿尝试和犯错,重视过程而非结果。而对于幼儿在劳动过程中出现的创造性思维和方法,家长要及时发现并给予积极的鼓励。

2. 整合劳动资源,推进家园社合作

幼儿园要发挥主导作用,把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学科劳动和活动劳动、个人劳动和集体劳动、园内劳动和园外劳动等资源充分整合,理清劳动教育与五大领域活动间的关系、各种劳动资源间的关系和推进顺序,将小、中、大班各年龄段劳动教育资源有机结合,[5]构建系统的劳动教育实践体系。

针对当前幼儿社会劳动教育缺乏,家园社劳动教育割裂的现实,幼儿园需主动与社区各有关单位联系,也可充分利用家长资源,综合挖掘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和文化特性的劳动课程资源,[6]实现多样化劳动资源融合。要树立大劳动观,幼儿园在将劳动教育融入五大领域的同时,积极组织幼儿参观、参与和了解各类职业劳动,使幼儿劳动教育走出幼儿园,让幼儿真实了解社会中的各类劳动。比如,在父亲节、母亲节,组织幼儿做一件关爱父母的事情,去相关单位了解父母的工作,感受并理解父母的辛苦,从而学会尊重劳动者,爱护劳动成果。又如,在劳动节,学习有关劳动的儿歌,组织班级或园内大扫除,也可邀请家长来园和幼儿一起劳动。根据幼儿园劳动教育内容安排,家庭劳动教育也要日常化,引导幼儿每天完成一定的劳动任务,并从中受到教育。幼儿园也可请从事不同职业的家长来园讲解和展示自己的职业,让幼儿通过了解身边各行各业人们的工作,热爱劳动者,关心他人,感受劳动者的光荣,也感受服务他人的喜悦,培育“劳动最光荣”的意识。

加强家园交流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幼儿园要和家庭保持联系,及时公布幼儿园劳动教育内容和幼儿表现,引导家庭开展劳动教育,向家长传授相关劳动教育知识。可通过家园宣传栏、微信、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劳动教育的意义、内容和要求,介绍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提高家长劳动教育观念,实现劳动教育资源整合。家长要积极为幼儿做好学习和模仿榜样,同时为幼儿提供日常劳动锻炼机会,及时主动地向教师反映幼儿在家成长状况,通过家园合力巩固劳动教育效果。

3. 丰富劳动形式,提高幼儿劳动教育趣味性

由于幼儿处于成长较快的阶段,小、中、大班年龄段差异明显,因此要拓展劳动形式,开展基于情感、认知、体力的形式多样的劳动活动。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可将游戏融入主题劳动、区域劳动、职业体验劳动、手工劳动、综合劳动、劳动故事、劳动绘画、劳动歌曲等不同形式的劳动教育中,提高幼儿劳动教育的趣味性。

为幼儿劳动提供多种资源支持,让幼儿在生活中,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在参观职业劳动中得到全面发展。例如,幼儿园组织趣味主题活动“包饺子”,通过若干家庭组合,家长和幼儿协作亲自体验和面、擀皮、包饺子的乐趣。为提高劳动教育的趣味性,教师引导幼儿把不同颜色的水果、蔬菜榨成汁和面,包出五颜六色的饺子,让幼儿在感受快乐的同时,萌发劳动兴趣,扩展认知。此外,也可通过“劳动小能手比赛”活动,用拟人化语言,将整理工具说成“我们给工具排个队吧”,把清洗东西说成“给他们洗个澡吧”,把给植物浇水说成“给花儿喂点水吧”等,以增加劳动趣味性,增强幼儿劳动教育效果。

评价作为劳动教育活动的最后一环,起着总结、提升和反馈作用。教师不能以简单的“对与错”来评价幼儿劳动,而应该进行综合的、多元的增值性评价。通过关注幼儿在劳动中的表现,及时给予鼓励表扬,给幼儿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声谢谢等,都会让幼儿感到高兴和自豪,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切忌打击幼儿劳动积极性,不用成人眼光看待幼儿劳动,一切为了幼儿成长。即使幼儿出现不良劳动行为,如洗手绢时用手绢泼水玩耍,把小扫帚当作打闹工具等,也要认识到这是幼儿的天性,不能与幼儿品性等简单挂钩。教师除了及时制止外,更重要的是运用趣味性游戏活动逐渐改变幼儿,以端正幼儿劳动态度,[7]从而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