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用联想 丰富文章内涵 |《光,一直都在》

 赛作文 2022-05-06 发布于山东省


社团星辉
《天天读写》2022.4
光,一直都在

深圳桂园中学初三(12)班 刘开旋

那年,我同几个好友一同游敦煌。

开篇总括活动内容】

沿途的景观色彩单调,沙漠,戈壁,只有零星杂草的荒原映入眼帘。炙热的阳光透过车窗,从窗帘缝中穿透,焦灼着每个人的心。

【沿途所见、所感——先抑一笔,为下文艺术欣赏的陶醉从反面蓄势】

远处,有建筑缓缓露着残壁,是玉门关。漫天的风沙却遮盖不住它的宏伟,耳边,仿佛已经传来战鼓之声,战马嘶鸣,刀枪搏击。从视听两方面表现战场的惨烈】这画面,先前只在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中有所领略。

【由玉门关联想到古战场的厮杀,与下文壁画中女子的笑容形成强烈反差】

之后,我们又来到莫高窟。面对偌大的岩穴,我竟呆在原地不知所措。那壮丽,那盛大,那神秘,一步步使我沦陷,身处其中,才有一种渺小之感。【排比手法,强化画面的震撼力】神秘与幻想交织,深邃与痴愁环绕。眼前,倒像是展开了一幅丰富的画卷:夸父,嫦娥,八方,妄想;鲁班,万户,春秋,痴望。【运用特殊句式、时空联想,介绍画卷人物,表达内心感受】阳光透过窗照进来,眼前便有了晕感,我好似已经置身于茫茫沙尘之中,随着张骞的商队出使西域,驼铃阵阵……此时西域、东方仿佛在我的眼前融合。

佛陀千百年来,从未改变姿态;苦行僧千百年来,从未违背教义。西域女子带着面纱,在我的眼前缓缓舞动起来,身上闪闪的流苏,的确在耳边,叮当作响了……墙上的飞天,也早已跳脱出来。即使面对千百年来天灾人祸的影响,她们身上的那光亮五彩,却仍未衰减。

【欣赏敦煌壁画的感受和联想】

不神不魔,不妖不娆。蓝紫色的绸带,青绿色的丝衣,每一个指尖,每一缕发丝,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让人沉醉。

【评点壁画内容,表达仰慕、赞叹之情——着眼色彩和细节】

在和平岁月,她舞着;在战争年代,她还舞着。从她的螓首蛾眉【见《诗经·卫风》“螓首,形容前额丰满开阔。蛾眉:蚕蛾触角,细长而曲。】中,并没感受到苦难。她永远微笑着,这笑容,不同于西方的蒙娜丽莎那迷魅,那悠然,反倒是娉婷,却坚定,有无法撼动的轻柔。

【评点壁画内涵,赞美其历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对比手法】

中华民族,又曾几何时,不再经历苦难呢?白岩松曾说:“一切美好有序的东西,都曾在最混乱的时期生长。”八年抗战,没有压倒中国人的脊梁。就算天寒地冻,艰苦空前的长津湖战役,也从未有任何战士想过逃避。而冰雕连的战士,就与敦煌莫高窟的佛像一样,永远地冰封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了。

【联想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

再出来时,已是夕阳西下,但故事,绝不会落幕。从奇迹的边缘走过,才明白光一直在身边。

【结束游览活动,表达自我感受——思想深邃,意味隽永】

(指导教师:郑柔琼)

赛作文点评

这是一篇颇有思想内涵的游记散文。小作者以游踪为线,重点记述了欣赏敦煌壁画所受到的心灵震撼,流露出对历久不衰的中华古老的绘画艺术和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精神的赞美之情。观赏壁画的感受和点评,用语准确、生动,且不乏认识高度。

写法借鉴:

一、扣题紧密。题目“光,一直都在”,用语含蓄,耐人寻味。这其中的“光”既有古老的绘画艺术之光,也包含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之光。文章紧紧扣住题目组织、安排材料。开头描写单调、荒凉的沙漠环境和人们的焦灼心情,很好地反衬了欣赏敦煌壁画的陶醉与赞叹之情。壁画中“西域女子”形象,“即使面对千百年来天灾人祸的影响,她们身上的那光亮五彩,却仍未衰减”,“在和平岁月,她舞着;在战争年代,她还舞着”“她永远微笑着”,这些都充分地阐释了中华古老的绘画艺术之光“一直都在”的深刻内涵。

二、运用联想 丰富文章内涵。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过程。它是架设在某一事物和其他与之相似、相反或有某种联系的各种事物之间的桥梁。在写作过程中,联想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思维活动。本文赞美敦煌艺术,赞美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多处运用了联想。

看到“露着残壁”的玉门关,作者耳畔“仿佛已经传来战鼓之声,战马嘶鸣,刀枪搏击”,这是一种很自然的相关联想。古战场厮杀的场面与下文壁画中呈现的“西域女子”“永远微笑”形成强烈反差,更加突出了女子内心的“坚定”和“无法撼动的轻柔”。欣赏壁画那“丰富的画卷:夸父,嫦娥,八方,妄想;鲁班,万户,春秋,痴望”,由古代追求梦想、崇尚创造的先人,联想到为了中西方文明的交融做出突出贡献的“张骞”,同类相比,表达出对人类文明传播者的崇敬。面对“西域女子”飘然欲仙“永远微笑”的坚定姿态,作者又联想到了近代中华民族面对强敌、英勇不屈的一幕幕奋力抗争的场面,深化了文章的思想意义。诸多的联想内容,拓宽了文章思路,丰富了文章内容,也提升了文章的思想境界。

(点评:徐东祥)

END

《天天读写》文章精选

刘梓涵:灵活、生动的人物语言

陈昱彤:抓住特征 扣题而作

《天天读写》约稿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