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字军的东征,和平的第六次十字军东征

 西一里2l6sluho 2022-05-06 发布于上海

第六次十字军东征时期,整个欧洲能够组织像样东征行动的,也只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了。在历史上,腓特烈二世是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他在继位之初,一直致力于稳固领土,协调内部关系,不过也一直没有放松对东征的准备工作。

只是教皇总是等不及,尤其是格里高利九世上位后,这位脾气火爆的教皇不停地督促腓特烈二世出征中东。在腓特烈第一次乘船出征时,恰好遇到了军中瘟疫流行,不得已退回了意大利。认为腓特烈有意怠慢东征的教皇怒不可遏,前后两次对腓特烈采取了绝罚的处理,实际上对东征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好在腓特烈能够处理好绝罚造成的种种问题,第六次十字军东征才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和约达成

9月开始的会谈持续到了11月,这段时期卡米尔也在处理内部的事情。

由于卡米尔致力于与十字军谈判,并且以让出耶路撒冷为条件,这让处在巴格达的哈里发非常不满,而他的弟弟阿斯拉夫所处的摩苏尔周边基本都是亲近哈里发的伊玛目们不能接受让出耶路撒冷的条件,他们不断地向阿斯拉夫施加影响,希望能够由他发动对卡米尔的反对,进而影响卡米尔的政策,保住耶路撒冷。

文章图片1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结束时期十字军国家情况

在政治和军事上来说,此时的卡米尔已经占据了整个埃及和叙利亚,其实力不是阿斯拉夫能够撼动的,卡米尔也不想真的与阿斯拉夫兵戎相向,两人经过谈判,最终相互达成了共识,彼此之间不再开战。此时的卡米尔离开了纳布卢斯,来到了加沙的行宫。

文章图片2

第三次十字军结束后十字军国家情况

得知此事的腓特烈也从阿克动身南行,来到了雅法,到达雅法之后,他与卡米尔之间的距离只有70公里。卡米尔继续派出法拉丁为代表与腓特烈谈判,你来我往的谈判时断时续,不变的是其友好的氛围。卡米尔向腓特烈赠送了豪华营帐,腓特烈则向苏丹赠送来了黑色鹰鹫的黄色骑士装和欧洲产的良马。此外,双方还先进规划作诗,这是当时穆斯林上流人士的时髦,腓特烈可以用阿拉伯语作诗。

值得一提的是,腓特烈也非常喜欢前来谈判的法拉丁,并赐予其骑士的称号,得到这个消息的卡米尔也忍俊不禁,想起了36年前自己被理查封为骑士的事情。这样一来,本来是卡米尔为了拖延时间而进行的谈判,朝着真正的谈判展开了,在谈判的同时,腓特烈也不忘继续强化中东基督教国家的防御。从这个时期开始,巴勒斯坦地区便出现了由条顿骑士团建造的城堡,此前的城堡都是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建造。当然,腓特烈也不只是单单资助条顿骑士团,对于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他也一视同仁地予以了资助,增强了他们的战力。

基督教世界的领袖腓特烈与穆斯林世界的领袖卡米尔之间的谈判,从1228年的11月一直谈到了1229年2月,到2月18日双方正式缔结了和约,当天腓特烈先签字盖章,到了晚上和约被送到了卡米尔面前并签字盖章。

这一协定的原本如今已经不存在了,之所以没有保存下来,是由于基督教和伊斯兰世界对这个和约基本都是恶评如潮,批评的声音大大盖过了赞同的声音。按照双方的和约,达成了以下协议:

1、耶路撒冷由基督教一方控制,但是城中东侧的三分之一的地方由穆斯林掌控。城中东侧主要是圆顶清真寺和阿克萨清真寺,依据协议,基督徒要进入这一地区需得到穆斯林的同意。之所以基督徒要来到这个区域,是因为传说耶稣年轻的时候曾在这里与一位犹太祭司争论,前来朝圣的基督徒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能供他们瞻仰的地方;

2、耶路撒冷周边地区由穆斯林控制,实际上这就使得耶路撒冷成为了基督徒的一块飞地,腓特烈同时也提出了加强耶路撒冷城防的要求,对此卡米尔也同意了;

3、伊斯兰世界承认从贝鲁特到雅法之间的地带为十字军军国所有。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结束的会后,十字军国家拥有从推罗到雅法一线,在这个和约里,十字军国家的领地扩大了;

4、双方保证朝圣者和商业活动的安全与自由;

5、双方交换战俘;

6、有效期为10年。

文章图片3

耶路撒冷城市图

双方的和约到1239年为止,而且双方都没有关上续约的大门。得知来了和约达成的消息后,基督教世界和伊斯兰世界都骚动了起来。尤其是穆斯林世界,认为卡米尔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不过好在卡米尔拥有非常强大的实力,将所有的反对都弹压了下去。时至今日在伊斯兰世界的相关记载中,都把这次议和看作是一次“屈辱”的事件。

文章图片4

第六次十字军东征结束后十字军国家情况

反对的声浪

在基督教世界中,对于和约的批评也是铺天盖地。首先跳出来反对的是耶路撒冷牧首杰拉德,他在给教皇的信件中充满了对腓特烈的鄙视,在他看来,作为皇帝的腓特烈与异教徒谈判本身就是极大的错误,而耶路撒冷的“解放”也绝不能通过与异教徒的协商来解决,而是要通过异教徒的流血牺牲为代价来实现。

文章图片5

腓特烈二世与卡米尔握手言和

除了耶路撒冷的牧首,圣殿骑士团也反对这一和约。对于圣殿骑士团来说,自从失去耶路撒冷后,他们也失去了自己的总部所在地,阿克萨清真寺。而这一和约中,阿克萨清真寺仍由穆斯林管辖,他们42年来回归总部的希望也随之化为了泡影。

当然,也有很多基督徒为和约的达成而欢呼喝彩,在腓特烈的军队放行之后,他们从各个城市一齐涌向了耶路撒冷。除了皇帝直属的条顿骑士团外,医院骑士团也与腓特烈通力合作,其团长经常陪伴在腓特烈身边,帮助其视察周边城堡。

文章图片6

腓特烈二世

长期居住在巴勒斯坦地区的商人也极力赞同这个和约,对于商人来说,不打仗能让他们自由通商就是最好的选择,和平能够促进贸易,而贸易能促进繁荣。从历史上来说,自从理查与萨拉丁之间达成和约以来,中东保持了较长时期的和平,这一和约的签订,多少也是理查与萨拉丁之间和约的延续。

在和约达成后,1229年3月17日,腓特烈来到了圣城耶路撒冷,并在巡查了整个城市。在他的队伍中,有部分穆斯林士兵,当清真寺的祈祷声响起时,腓特烈军中的穆斯林便虔诚地跪拜在地,腓特烈也只是在一旁看着,直到他们做完礼拜回到队伍中。看到这一幕的穆斯林大吃一惊,他们没想到一位欧洲君主的军队中竟然也有穆斯林。

腓特烈在耶路撒冷完成了自己的加冕仪式,并在此逗留了一周,于3月25日返回了阿克。不过阿克的居民似乎并不欢迎这位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原因在于和约签订之前,前来朝圣的人都是从阿克登陆前往耶路撒冷,这就给阿克带来了繁荣的商业。而和约签订之后,朝圣者基本都涌向了雅法,阿克的商贸顿时变得冷淡了起来。

文章图片7

条顿骑士团城堡分布

对于这一点,腓特烈并不在意,然而这个时候却发生了一件令他意想不到的事情,教皇派军队侵入了他在意大利南部的领地。教皇入侵的理由,一是腓特烈遭到了绝罚;二是与异教徒谈判。带领教皇军队的是前任耶路撒冷国王布里安努。

东征之前,腓特烈就对领土的防御做了完整的安排,因此年迈的布里安努并不能在腓特烈的领地上占到多少便宜。但此时成为基督徒之敌的名号,也使得领地内人心浮动,布里安努所到之处纷纷开门迎接。在这样危机的时机腓特烈也不得不安排尽早回国。

这就给此时在中东地区的腓特烈出了个大难题。中东地区军力不足,必须通过兴建城堡来加强军事力量。此时留在中东地区的腓特烈其实在巩固已有的城堡,并完善整个中东地区的防御体系,同时也不能兴建新的城堡,不然会刺激周边的穆斯林。

文章图片8

和约达成后的一个月时间里,腓特烈一直采取这一策略,他完善了当地许多城市的城防,并对当地的城堡网络进行了改造。腓特烈的想法就是,将当地所有的城堡连成一片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防御体系,由于意大利发生了意外,此时的腓特烈恨不得分成两处,斟酌之后,腓特烈决定先完成好中东地区的防御工作之后再行回国。

腓特烈和当地的领主、军队领导人会谈在4个月,关于会谈的内容我们已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与之会谈的各位领导人物都领会了皇帝的意思,齐心协力完善了整个中东地区的防御体系。

最后的和解

在安排好中东地区的防御后,腓特烈于1229年5月1日离开了阿克,在6月10日的时候登陆意大利南部的布林迪西。算起来,腓特烈从前一年6月28日自布林迪西出发,第六次十字军东征的时间不足1年。不仅整个意大利,教皇也得知了腓特烈的归来。

然而腓特烈所领导的第六次十字军东征毕竟没有一场交战,也没有杀死一个穆斯林,此时如果与教皇开战,杀死基督徒,势必会造成皇帝威信扫地。因此即便是教皇一再非难,腓特烈也必须要以不流血的方式来解决与教皇之间的冲突。

在得知腓特烈归来后,布里安努便丢下了教皇的军队,独自逃亡到了君士坦丁堡,教皇的军队也随之从意大利北部的各个城市撤出。腓特烈便顺利地带兵进入了那不勒斯,气候从那不勒斯向卡普利亚进军,一路上不停地有当地居民自愿做他的向导。

到了10月的时候,教皇侵占的土地全部回到了腓特烈的手中。陷入孤立的教皇不得不向腓特烈低下了头,这个时候除了与腓特烈妥协,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在得到了教皇求和的信息后,腓特烈派条顿骑士团团长赫尔曼作为他的大使出使了罗马教廷。回到那不勒斯后,赫尔曼向腓特烈转达了教皇的回复,表示愿意和平解决双方之间的问题。

至此之后,双方展开了长达1年的谈判,最终就边界问题达成了一致。1230年9月1日,在罗马南部的小镇阿那尼,教皇与腓特烈会晤并签署了和解条约。在和解仪式上,60岁的教皇格列高利九世和36岁的皇帝腓特烈二世拥抱在一起相互亲吻,这样的吻在西方称为“和平之吻”。在腓特烈和格列高利九世拥吻在一起的时候,也意味着对腓特烈的绝罚解除。

离开了巴勒斯坦的腓特烈仍然不忘当地的基督徒,他一直与伊斯兰领导人通过信件进行交流,他用阿拉伯语写成的信件都直接送到了法拉丁那里,通过法拉丁转交给了卡米尔。在信中,腓特烈以一个朋友的口吻与卡米尔进行交谈,并与法拉丁之间也经常交换对哲学和数学的看法。

1238年卡米尔去世,无论是继承他的长子还是1248年长子死后继位的次子,都继续与腓特烈保持书信来往。他们之间的书信来往,较少了基督教世界与伊斯兰世界的隔阂,加深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并将中东地区的和平继续保持了下去。

这一状态直到1248年,由法国国王路易九世率领第七次十字军东征时期而打破。当时还在意大利南部的腓特烈,在得知此事后是如何想的,我们也无从得知,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之后仅仅4个月,即公元1250年12月13日,腓特烈驾崩,享年56岁。

十字军权威历史学家朗西曼是如此评价腓特烈的“他集残忍、自私与狡猾于一身。在友人面前,他毫无诚信可言;面对敌人,他尽一切可能相周旋。”这样的评价,恐怕也只有站在教皇的角度才能得出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