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大师邓铁涛单味用药经验——楮实子

 中医睡眠张医生 2022-05-07 发布于湖北省

查看源图像

楮实子

         楮实子,别名谷实、楮桃、酱黄木子,为桑科构属植物构树的干燥果实。味甘,性寒,入脾、肾经,功能滋肾、清肝、明目、利尿。正如《本草汇言》曰:“健脾养肾,补虚劳,明目。”《药性通考》亦有:“楮实子,阴痿能强,水肿可退,充肌肤,助腰膝,益气力,补虚劳,悦颜色,壮筋骨,明目。久服滑肠。补阴妙品,益髓神膏。世人弃而不用者,因久服滑肠之语也,楮实滑肠者,因其润泽之故,非嫌其下行之速也,防其滑而以茯苓、意仁、山药同施,何惧其滑乎?”用于肝肾阴虚之腰膝酸软、遗精、骨蒸盗汗、耳鸣耳聋,肝虚目暗,视物昏花,目生翳膜,脾肾亏虚之水肿腹胀。

查看源图像

【应用特色】

       邓教授经验常用菟丝子、楮实子配伍,二药均入肝肾,都有滋养肝肾、益肝明目的功效,为邓教授常用补养肝肾要药。如邓教授自拟治疗早期肝硬化的“软肝煎”即用四君加萆薢健脾祛湿益气,丹参养血活血,鳖虫、鳖甲活血软坚化癥,加楮实子善治水气蛊胀,配菟丝子补肝而益肾,此乃虚则补其母之意;诸药合用,共奏健脾养肝补肾,活血化癥软坚之功。为不可多得的治疗肝硬化之良方,临证加减可治疗多种证型的肝硬化。

       慢性肝炎出现腹水亦可加用楮实子健脾补肝养肾,利尿退肿。在内科杂病中兼肾阳虚,出现精神不振,腰腿酸痛,甚者四肢浮肿,均可加楮实子以温补肾阳。

查看源图像

【验案举例】

       薛某,男,61岁,香港居民。1996年7月因疲劳,走路不稳,纳差,经香港玛丽医院诊断为:①肝硬化失代偿期;②胃溃疡;③高血压病。住院期间出现肝昏迷、黄疸、腹水、食道静脉曲张致便血等,B超检査发现肝脏有2个肿块,性质待査。经治疗2个月,9月30日复査肝功能:TP:63g/L,A:30g/L,TBIL:20pimol/L,复査AFP:3jig/L,患者病情基本稳定,带药出院(主要药物有:激素、利尿药、胃药和降压药)。患者仍感到疲劳,走路腿发软,于1996年11月30日来广州求诊于邓铁涛教授。诊见:疲劳,腿软,腹稍胀,胃纳不佳,面暗,唇紫,脉涩。邓教授诊察后拟攻补兼施,益气健脾养肝肾,佐以软坚化瘀、利湿逐水。处方:西洋参(另炖兑服)、白芍、土鳖虫、穿山甲各10g,太子参、鳖甲(先煎)、牵牛子各30g,甘草5g,白术、茯苓各15g,惹茵仁15g,酸枣仁20g,楮实子、菟丝子、革薛各12g。每天1剂,水煎服。患者坚持服此方近1年,诸症悉减。

         1997年11月10日二诊:患者疲劳、腿软好转,腹胀消失,胃纳尚可,面色暗红,舌嫩红,苔白厚,脉右大涩,左弦尺弱。邓教授仍以益气健脾养肝肾为主,原方去牵牛子,加麦芽30g、大枣4枚,酸枣仁改为24g。

       患者服药期间每隔2个月到香港某医院复査1次,用药1年后,胃镜检査胃溃疡已愈,肝脏扫描肿块阴影消失,因食道静脉曲张便血未再发生,TP:60g/L,恢复正常。但红细胞数偏低,血小板计数低,凝血功能欠佳,BUN、Cr高于正常值,提示肾功能有损害,血氨偏高,慢性肝性脑病仍存在。继续服中药治疗,于1998年3月底又在香港某医院复查肝功能、血液生化等项目及肝脏MRI均正常。

1998年5月29日,患者给邓教授来信说:“现在感觉吃好睡好,走路踏实,精神更饱满,身体更健康”。邓教授根据患者寄来的检査结果,嘱其将二诊处方加黄芪、益母草各15g,改西洋参为5g,加吉林参5g。

        2001年3月7日,患者致电邓教授,告知复査肝功能正常,生活起居均正常,惟血压仍高(120-180)/(95-105)mmHg。邓教授拟下方调理:太子参、鳖甲(先煎)、玉米须、生牡蛎、生龙骨各30g,茯苓、白术、菟丝子、怀牛膝各15g,山药24g,楮实子12g,何首乌、草决明各20g,甘草3g。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