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花好月圆,百年好合,渐行渐远的安徽皖南小城池州贵池农村婚俗之挑三升

 群帆孤舟 2022-05-07 发布于浙江省

今天腊月初二,腊月是农村结婚的最多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是冬闲季节,在外务工的青年男女也大多在这个时候返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过去结婚是要花时间准备的,一般在中秋节前后选好黄道吉日,送喜日子给女方时女方会用大红纸开礼单(关于结婚礼单参看我账号下的另一篇关于婚俗的文章—送日子和礼单),然后双方准备,男方准备房子装修,置办家具,准备结婚礼单上开具的彩礼和酒席所需的物品;女方准备嫁妆,做新衣服,早些年女孩在婚期定下后不再外出,在家调养,以便于婚后早日生养。

婚期好事将近,双方一切准备妥当,静候佳期的到来。

结婚的前两日(比如腊月初八结婚,就是初六那天)男方要去女方家“挑三升”。 “三升”最古老意义好像是“三升米、三升油、三升酒”,在这里的是婚俗的叫法,挑三升是去男方拿嫁妆,同时也要把女方在结婚礼单上开列的礼品备齐。“挑三升”也叫“拿三升”

“挑三升”的人员有:准新郎官、双方媒人、新郎官的本家兄弟(“挑三升”涉及体力活,选择身强体壮的,本家不够的一般是表兄弟或本村好友),人数凑成双数(6或8)这些人员当中要有一个能说会道的。

那一天男方早餐好酒好菜为大家饯行,新郎官的父亲逐一敬酒,出门时鞭炮齐鸣。除了礼单上的礼品礼金之外,按照当地会婚俗还有几样东西:鸡笼装公鸡一只(新娘进门时女方回赠一只母鸡配对),鲤鱼一对,好酒一坛,用两个黑色布袋,俗名“黑叉袋”,用一只硬桃木做的“打杵”(树丫形状的木棍)挑着,一对鲤鱼挂在“打杵”头上。

那一天,所有送去女方家的东西都要贴预先用大红纸剪好的双喜字,装礼品的稻箩要用红色的尼龙绳(平时挑稻谷是其他颜色,这个时候要换成红色的),贴四个菱形的红字,一般写“花好月圆”“百年好合”“琴瑟和鸣” “永结同心”等吉祥话。出门前媒人会按照礼单清点一遍,避免遗漏礼品出门。

到了女方家之后,新郎官的岳父母及其他亲戚会按礼单清点礼品,这个时候媒人是见证人,一般都是按礼单准备的,没有什么情况,也有的新郎官家庭条件差,少量礼品有不足或出门礼品遗漏了。这个时候就需要新郎官赔礼道歉说明情况和媒人以及前面提到需要一个能说会道的人来打圆场了。一直到说服岳父母大人和其他亲戚同意位置。这个时候女方的才会让 “拿三升”的人落座,茶水点心伺候。

这里还有一个不成文的风俗,即便男方按礼单准备的再充分,女方也要象征性挑一点瑕疵出来,争论一下。这样做的意思是所谓“抬头嫁女儿,低头娶媳妇”,不能轻易把女儿嫁了,让男方珍重这份婚姻。

落座之后,吃中饭,这顿饭菜所需的酒鱼肉、香烟茶点男方都事先准备,在礼单之外的,这也是上面争论习俗里最常见的。

中饭之后,就是真正意义的“拿三升”了,把女方精心准备的嫁妆挑回来(后来都是用车子拉),大家喜气洋洋的搬嫁妆的时候岳母会在女儿的闺房里“哭嫁”(这个抖音里有),听老人说,越哭(的伤心)越发。

装好嫁妆出门,鞭炮齐鸣,接下来就是期待大喜之日接新娘子上轿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