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带着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时候,通常会遇到别的小朋友想要分享自家孩子的玩具,零食等,这个时候家长往往碍于面子会劝自家孩子分享给别的孩子。 如果孩子不愿意分享, 家长就会着急,甚至不顾孩子的意愿,强行把孩子的东西分享给别的小朋友,然后惹得自家孩子哇哇大哭,家长之所以会这样做,是怕自家孩子被贴上“自私”不懂得分享的标签。 ![]() 下面的这种场景相信很多家长都非常熟悉: 把你的玩具给小妹妹玩一下,不然小妹妹不喜欢和你玩了啊! 把你的零食给小哥哥吃点,不然以后小哥哥也不给你吃! 你让不让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如果不让以后妈妈就不给你买了! 宝贝,别这么小气,给别的小朋友玩一下嘛! ...... 这样的话语很多家长都说过,特别是有小朋友来自己家里玩,自家孩子却不让别的小朋友玩自己的玩具,不让吃自己的零食,这个时候家长觉得没面子,就会想办法劝孩子进行分享。 如果孩子实在不愿意分享,家长就会强行拿来分享给别的孩子,因为家长觉得如果自己不出面分享,会让别的家长觉得自家的孩子小气,自私,家长就觉得尴尬。 ![]() 01、孩子不喜欢分享,并非自私 在很多家长眼中,孩子不爱分享就是“自私”的行为,并且会因为孩子的这种自私而生气,甚至因此吵孩子,数落孩子,进而不顾孩子的感受,家长出面拿孩子的东西分享给别的小朋友。 那么,孩子不愿意分享,到底是不是自私的行为呢?其实并非如此,我们大人不能用成人的视角和心理来看孩子对待分享的想法。 1岁之前:从孩子出生开始,孩子才开始了对外界的探索,对于自身和外界东西的探索,所以说,孩子在1岁之前,对于物品还没有归宿意识,所以别的小朋友要玩她的东西,要吃她的东西,她都非常慷慨。 1-2岁之间:但是当孩子在1-2岁的年龄段,这个时候孩子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孩子正在区别的“我的”和“你的”的关系,这个时候,在孩子心目中, 孩子喜欢的就是自己的,所以对物品还没有很强的占有意识。 ![]() 2-3岁之间:孩子2岁之后开始有了自我的认识,这个时候他们开始认识到哪些东西是自己的,并且当别的小朋友想要拿自己的物品时,他们就会保护自己的物品不让别的小朋友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了“物品所有权”的意识了。 3岁之后:孩子进入3岁之后,他们的社交范围开始扩大,这个时候他们会和同龄的小朋友玩,而在一起玩玩具时候,他们对于自己认可的孩子,会分享自己的玩具,但是对于他们不喜欢的小朋友的,他们会拒绝分享。 由此可见,孩子爱不爱分享其实和孩子的心理成长阶段有关,家长应该了解幼儿发展的这种心理特征,从而做到尊重孩子,才能正确引导孩子。 与此同时,家长在引导孩子分享之前,要了解孩子对于“物品归属权”的认识,而不是强行让孩子分享。 ![]() 02、家长要正确认识孩子的“物品归属权” 在儿童游乐园里,只见两个3岁多的小朋友在抢一个小玩具,其中一个小女孩生气地说:“这个是我的!” 另外一个年龄相仿的小男孩伸手去抢:“我的,这个明明是我的,我刚才还在玩的!” 于是两个小朋友争了起来,这个时候多亏孩子的妈妈们过来解围,然后两个孩子才化干戈为玉帛。 研究表明,因为物品归属而产生的争议是儿童期发生时间最早、最为频繁和最为激烈的社交冲突之一。一般来讲,大人们会认为,这些争端的产生和孩子们理解物品归属存在困难有关。 所以说,孩子之所以开始不愿意分享,是因为他们有了物品归属的意识,他们在逐渐的社交中明白了,哪些是我的,哪些是别人的,自己的东西自己就要保护,不让别的人碰。 ![]() 所以说,家长了解了孩子对于物品归属权的认识后,再面对孩子不愿意分享自己心爱之物时,就明白了应该如何做了,而不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强行让孩子分享,然后惹的自家孩子大哭。 03、尊重孩子的前提下,正确引导孩子分享 只有让孩子懂得了拥有,他们才会更懂得分享,对于孩子来说,他们从最开始认识到“我的”,并开始捍卫我的物品时,这种观念是正常的,这个时候家长如果能正确对待孩子的物品所有权,之后孩子才能更加体会到分享的快乐。 有学者曾对近1000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过跟踪调查实验,研究发现:懂得与他人分享、合作且乐于助人的学龄前儿童,在20年后,要比缺乏这些社交能力的孩子更有可能获得大学学位和全职工作。 所以说,孩子懂得分享,他们会体验到与人交往中更多的快乐。但是,家长在引导孩子进行分享时,要避免下面几个误区: ![]() 不要强迫孩子进行分享:有不少家长看到自己家的孩子不喜欢分享时,如果别的小朋友因此大哭,这个时候家长往往会先是劝说,如果劝说不成,就干脆强行拿着玩具分享给别的孩子。 家长这样的做法非常不可取,因为这样就是给孩子传递一种错误的观念,大哭的孩子可以得到想要的东西,自己的东西自己无法做主。 不要总是让大孩子让着小的孩子:家有二胎的家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面,二宝想要玩大宝手里的东西,大宝不愿意给二宝,这个时候二宝就会哇哇大哭,然后边哭边像大人求助。 这个时候很多家长会批评大宝,让大宝让着二宝,告知大宝自己是哥哥姐姐,不要和弟弟妹妹抢玩具玩,家长这样的做法会让大宝觉得爸爸妈妈偏心,并且会因此变得敏感,越来越排斥二宝。 04、结语 当孩子不愿意分享时,家长不要给孩子贴上“自私”的标签,而应该先尊重孩子的“物品归属权”,然后再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 ![]() 对于孩子来说,愿不愿意分享,和教养无关,更和是不是大度有关,而是他们在保护自己的物品,在维护自己的所有权,这个时候家长不要强迫孩子分享,而应该积极鼓励孩子分享。 我们要让孩子成为自己玩具、零食的主角,当孩子愿意从内心接纳分享时,愿意分享时,就是孩子成长中有一个新的起点,并且孩子会在快乐分享中建立新的友谊,并在这种分享与玩耍中得到更好的锻炼。 孩子不愿意分享时,您是怎么做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