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交大五老之李斐英教授与英语教学

 退休老头吴工 2022-05-07 发布于北京

 院/史//

忆往昔西南交大的外语人与事

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故希罗多德以Historiae为名对古代希腊波斯战争史进行“调查和探究”。史之为用,其利甚博。英国学者培根曾在随笔中写道:“读史使人明智”,是故学史以明智,鉴往而知来。鉴往,追本溯源,秉持初心;知来,立足高远,贯通视野。知古鉴今的当世价值莫过于“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西南交通大学为振兴我国铁路实业而设,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相连。在126年悠长的校史中,有矢志强国、学问通达的良师益友,也有葳蕤生香、灼灼芳华的青年英才;有云程发轫、振翮待飞的初心与梦想,也有几度播迁、弦歌不辍的刚毅与坚韧。岁月缱绻,历久弥新。回首过往,不难发现外语教学不仅肇始于建校之初,而且逐步发展成为学校人才培养的特色之一。追溯我校外语教学的历史传统,讲述交大外语人和事以期增强交大自信、专业认同、情感纽带之效。为此,我们基于校史资料,广泛收集和梳理历史文献,撷英拾萃,以飨读者。

第一篇

李斐英教授与英语教学

“唐山五老”是指我校最早的五位中国教授。他们在20世纪早期到校执教,并以校为家,奉献终身。他们是我校早期教师团队中的五位杰出代表人物,具有高尚的师德师风,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精湛的授课水平。李斐英教授就是其中之一。

图片

李斐英(1888年—1954年),字倬章,福建福州人,1912年毕业于美国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旧译叙拉鸠斯大学或西拉扣司大学)教育学院,获文学士学位。1916年9月,应福州老乡罗忠忱之邀来我校任教,成为我校第三位中国教授,也是我校第一位英文兼社会科学的中国教授,主讲英语课程,还教过预科的“世界史”及本科的“经济学”和“工程律例”(内容为签订合同注意事项等)等课程。

图片
图片
国立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课程表(节选)
图片

广博深厚的英文学养

李斐英早年就读于莆田哲理中学。这是一所由美国蒲鲁士夫妇(William N. Brewster and Fisher E. Brewster)开办的教会学校,开设国学、英文、数学、格致等课程。这使他掌握了一定的西学知识和出色的英语语言能力。此后,李斐英负笈求学于美国,先后就读于纽约州罗切斯特中学和雪城大学。当时的雪城大学男女学生人数共有六七千人,中国学生有十人左右。校园环境优美静谧,“离市区须乘半个钟头的电车,使能到达,故能避免市区的喧嚣与诱惑。从学生究研学问的立场而言,地点最为适宜,而且风景幽雅,山坡起伏,树木深茂,颇具天然之美。”李斐英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潜心攻读,并具备了精深的语言学识和深厚的人文素养。这可以从李斐英来校任教后的讲授内容中略窥一斑。李教授的英语教学涉及英美文学和语言修辞,人文性很强。1917年考入我校的铁路专家陈广沅曾回忆说:“英文为李先生斐英,福建人,每星期八堂,满口英文,不说一个中国字。……英文李斐英先生讲修辞学、莎士比亚,讲时端坐讲堂,两只手不动不写,全靠嘴说。”1923级校友方俊院士在自述中提到:“教我们英文的是李斐英教授。此人英国文学很有根底,所用课本是美国欧文的短篇文集,同时对我们讲解修辞学。”此外,1933年毕业留校任教的李汶教授在访谈中也评价道:“李斐英教授讲的英语,准确清晰,远胜于外国教师”。

图片

莆田哲理中学的创办者蒲鲁士夫妇

图片

美国雪城大学校徽

李斐英教授还曾兼任过《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杂志》的英文主任。1919年6月,出版了刊名为The Tangshan Engineering College Magazine的英文版第一期。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编者的话、学术论文及实习报告、游记、文体活动。李教授亲自撰写了“编者的话”,主要介绍了学校自唐山办学以来在招生、毕业、发展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以及新创办的机械专业的概况、机械实验室的设立及设备的更新、机械系教师的选聘等内容。李教授还需负责对其后各部分英文稿件的语言修辞的修订和编辑,工作量很大。虽然因各种原因该刊物仅发行了这一期,但从内容和形式来看,反映了我校的办学特色,极具价值。

图片

《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杂志》英文版封面

李斐英教授是我校第三位中国教授,学术水平出色,在当时的国内学界享有较大的影响力。1921年斐陶斐励学会唐山分会筹备成立,推举罗忠忱为会长,李斐英为干事,初始会员还包括了当时在校任教的伍镜湖、黄寿恒等知名教授。1922年5月,中国斐陶斐励学会(The Phi Tau Phi Scholastic Honor Society)第一次全国大会在上海举行,李斐英教授当选为第一届董事会成员并被推选为学会副会长

图片

认真严格的英语教学风格


李斐英教授的英语教学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如果我们从现代外语教学的视角对其英语教学风格进行梳理就会发现:

01

注重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

从他的英语教学内容上看,除了有英美文学和语言修辞的讲解,也曾选用过一本English and Engineering(《英语与工程》)英文教材,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帮助。

02

强化语言能力的训练

他在上课时经常按学号顺序点名,要求学生朗读一段课文,然后他会逐一纠正学生发音中的错误,再要求学生用英语解释某些单词或词组的含义。有时他还提问与该段课文有关的问题,或补充讲解一些比较深入的问题。

03

注重启发引导

他上课时提问多而讲解少,态度文雅,能利用各种机会针对学生的需要进行辅导,达到一隅三反的效果。1944届的校友倪志锵曾在1941年夏教育部组织的各大学优秀学生竞试中获英语第一名。李教授对他的教导主要在英语修辞技巧方面。据他回忆,在跟随李教授学习英语一年后,他在英语写作方面水平有显著提高。

04

重视英语思辨能力的培养

他要求学生每学期交上几篇课文摘要作为英语课的作业,但他并不详细地批改这些作业,而是通过课堂问答中的表现,比较深入地考察学生的英语水平。期末考试时,他出的试题分量相当重,并与几篇课文摘要中涉及的主要问题关系密切,学生一般都结合自己写课文摘要时的收获和体会来答卷,这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交出合格的答卷来。因此,当时大多数学生都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撰写课文摘要。这一过程不仅让他们程度不同地提高了自己的英语思辨和写作能力,也为期末考试的答卷提前做好准备。

05

对学生严格要求

当年我校学生的英语水平与国内其他高校相比较并不逊色,但大多数学生都需要倍加努力地学习英语,才能在李教授手下拿到60分或70分,英语成绩超过80分的屈指可数。1936年前后,李教授发现学生们的英文水平普遍不错,但经常会出现拼写方面的错误。于是他要求学生们在课外阅读英文报纸,并在每周的英语课中进行一次写作训练,即要求学生们用10分钟左右写一段英语新闻或杂感。他在事前声明必须注意拼写,每拼错一个字,作业便扣20分。这一措施很奏效,学生们在拼写方面的进步十分明显。

正是在如李斐英教授等一批留学归国学者的严格要求下,我校学生英语的整体水平得以提升和强化,并在各类出国选拔的英语考核中取得优秀的成绩。迄今,我们在学校档案馆里仍然可以看到当年交大学子用英文写作的论文和读书笔记,上面流畅工整的书写与娴熟的文法显示昔日学生们认真的学习态度和扎实的英文能力。

图片

1930年代我校学生听课笔记

三尺讲台育桃李,一生秉烛铸师魂。李斐英教授是受广大师生敬仰的“五老”之一。在20世纪上半叶动荡时局中,他与学校共同经历了南渡、西迁和北归。几度播迁,不离不弃。他在校任教三十余年,爱岗敬业,潜心育人。1952年改任研究教授,1954 年病逝于唐山,享年 66 岁。如今斯人已逝,然雪泥鸿爪,为后人铭记。李斐英教授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教学精神是我校20世纪早期“双严”教学传统形成的源头之一,更是交大外语人永恒的价值旨归。

END

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撰稿 | 郑博仁

编辑 | 林子杉

审稿 | 曾祥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