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体十二个保健大穴(针灸)     红豆老师

 zmdzls 2022-05-07 发布于河南省

第一二课

1、阴阳者天之道也,遵循阴阳运动的道理,调阴阳去百病,上工讲阴阳,中工讲五行,现代医生用八纲辨证。

2、握针如卧虎,每日每手练300下,练控针能力,练耐力,增强防护能力。

3、高级针法讲究人体与针之间的心理活动

4、补穴:快进针(透皮),然后慢慢捻针到深度后得气(捻针后有沉、紧的感觉),然后留针,然后捻针试一下松了(不沉紧了),把一手放在针旁,另一手快速取出,那个手就按住针眼(三秒,五秒,如扎到血管按住长一点)

5、泄针法:快透皮,接着一下,二下针就下去了,然后捻针得气沉紧了,然后深呼吸(一吸一呼)三次,然后一手放针旁,另一手慢慢给捻出,不按针眼

针灸原则:

(1)尽量上午或阳气足时针。

(2)非急症空腹不针。

(3)一组穴位一天一次。

(4)酒后勿针。

(5)身虚不针

(6)房事后不针

(7)过饥过饱不针

(8)恶劣天气不针(电闪雷鸣.狂风暴雨.飞沙走石等)

(9)空调房不针

(10)胆肝组穴等适合傍晚针

(11)女性经期不针(痛经需要治疗可针)

(12)针后穴位不宜见风,最好半小时后进食。

(13)针后当天4小时内不建议洗澡

(14)针灸后做好保暖

(15)大怒、大汗、大泻不针

(16)心情紧张不针

第三、四课重点:

1、人有先天之本是(肾脏)和后天之本(脾脏)。后天之本可以调补,后天强,人身体就会好。

2、一阴一阳为之道。孤阴不生,孤阳不长。只有一阴一阳交合才能产生新的物质。

3、针灸人体经络穴位也一样。取一阴一阳,效果好。

我们先取脾胃(属土),土生万物。

阳明胃经上的足三里,是人体第一保健大穴,有“针补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美誉;太阴脾经上的太白穴,是生发太阴脾经元气的地方。

这两个穴位都用补针法。

如果脾胃有火,大便干燥,就用足三里和太白穴位;如果脾胃有寒,大便塘稀就用足三里和大都穴。

4、针灸前手指和所针穴位都用酒精消毒,拔针后直接用手指堵针眼。要注意保暖,最好四小时不要洗澡。

5、看到针害怕是先天肝气虚。

第五课:先天之本—肾

1、肾脏它主载着一个人的力量。人的先天好,体质一般都好。先天之本不但是能够维持我们正常生活质量,同时还影响着后代。所以一定要把肾调理好,肾还担负着人体水液的代谢(出现水肿,尿毒症等问题)。

2、肾(阴水)和太阳膀胱(阳水)经构成了先天个体循环系统。

3、肾经的原穴是太溪穴(也是输穴),它是生发肾经元气的地方。

在阳经上取原穴京骨穴。

通过对这两个穴位进行调整,达到人体属水个体循环系统经脉循环畅通,脉气充足。

肾主封藏需火力,力量。人体正常藏36度。

现代人肾气虚寒的很多。为了让肾水温度正常,可以取太阳膀胱经上的昆仑(火)穴。从而达到阴阳相对,水火两补。

4、症状:a、凡夜尿多,怕冷,想喝水而不喜喝,喜喝烫水的都是肾气不足,出现这类情况针补太溪和昆仑把肾阳补起来。

b、有的人不起夜,小便偏黄,耳鸣,是肾阴不足,可补京骨和太溪。

c 、有的人不冷也不热,阴阳平衡,

取穴时要根据身体情况取。

有的人小便很黄(上火了),还是针京骨和太溪,但此时太溪穴用泄(肾火)法。

太溪穴补能生肾水,泄能泻肾火,它有双重调节的功能,它可以解决肾经的寒和热。

第六,第七节课

1、人体的肝气就像春风一样要调达,在循环过程中要舒畅,如肝气不条达就像大自然的风被墙一档形成旋风,在一地方盘旋,在盘旋过程中身体就出问题了。由于心情,心理,思想上造成的疾病非常多。病分内(情绪变化:喜怒忧思悲恐惊)和外(大自然的风寒暑湿燥火)因,侵袭人体,还有跌打受伤等。

人体发病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于肝气有关,很多脾胃病都是由木气克土太过,肝气不条达一盘旋就克脾土(包括萎缩性胃炎,胃癌,浅表性胃炎,胃寒,消化不良)等等都与肝气郁结有关;男同志前列腺,胃病,湿热,脚气,咽喉等也是和肝气郁结有关。

脾胃病了(脾胃经循环不好了),经脉於堵了,病就来了。

针灸就是把原来不好的状态调整过来,以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2、在人体肝经上的太冲穴(消气穴):它能缓解身心压力,淤结的心情。是输穴也是原穴。

针灸此穴能蔬散开人体淤结的肝气,以达到肝气条达,心情舒畅。

肝火大,肝气淤结都针此穴。平时生气时要等心情平和后再针太冲,要用泄的手法,这个太冲穴属土。针太冲,会生津。真正懂的人针太冲时用泄不能补(如补太冲穴就培土生金,把肝气敛收住就淤结了,补太冲就会心情不好)。有一种情况除外,那就是月经超前很多,木气疏泄太过,收敛不足,这时候才用补太冲。

春天如肝气疏泄太过,肝火太旺(嘴层起泡,眼睛发红,小便赤黄),还有春天火气大,小便很频,或尿道炎都是疏泄太过。

泄法针灸:快速透皮儿,然后快快的把针扎到位,然后捻针到有涩的感觉了,这时开始平稳的,正常的,心平气和的呼吸,一吸一呼数三次,到第三次时,呼气的时候,边呼边慢慢地把针拿出来,不要按针眼。

平时保健针太冲,针后捻针得气,然后还是数三个呼吸,不用等呼气时出针,然后按正常出针就行。

另外取胆经上的侠溪穴(补针法),这样一阴一阳,对很多病效果好。

针灸的顺序是先针侠溪,后针太冲。因为人体是先循环胆经,后循环肝经,也就是说,先使胆经下降后使肝经上升。所以我们先针侠溪,捻针得气后留针。此时去针太冲,快速透皮快速进针,然后念针得气,慢慢的三口呼吸,然后慢慢的呼时取针不按针眼,两个侠溪的针可以留着,随时捻一下,如果松缓了就可以取针,用手多按一会。

3、针此两穴位时,当天不要洗脚,不要泡脚,同时要注意脚部保温。

第八、第九节课:

肺经和大肠经

1、肺是人体相府之官,主宣发,主皮毛。

人体皮毛这部分担负着人体8%的排毒功能,人体气体出汗排出毒素都要经肺的渲发。夏天出汗排出的胺水味就是人体排出的毒素,如果肺的渲发功能不好,就可能长疙瘩,痘痘了。肺也管肃降���用,如不好小便水液代谢就有问题,肺代谢就像天空中的云彩一样,当地上的热气飘到天上形成云彩通过太空中金气的收敛肃降成雨落下来成水,人也是身体喝水经肺的肃降,然后才能变成小便排出。

肺也主声音,肺气虚时说话少气无力;肺主心水,流清鼻涕,干燥,过敏性鼻炎等都和肺有关,如肺寒时呼吸进去的空气水分在肺里凝结成水排出清鼻涕。肺最大的很用是运行气血,对气血有调节作用,按现代解剖学讲,人体的血液循环首先回流回来的静脉血先进入肺部,血里的红细胞把它口中含的肚子里存的二氧化碳通过肺吐出来,然后肺部再吸进新鲜氧气,再进入人体心脏的左室心,左心房,然后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包括心脏本身自己的冠状动脉,心脏自己的供血系统也要靠肺的加氧过程,来完成心脏细胞的用氧,它是协助心脏完全气和血的供应,心脏就是泵血,肺是靠血里的加氧,氧就是气,所以肺主气。

2、我们要促进肺部垃圾的排泄,保证肺部的清凉,保证肺部加氧的纯净非常重要。

肺经的原穴太渊(针稍斜朝大姆指向扎),凡气短,咳嗽,肺气不足,抽烟排痰,空气不好想保健等都可以扎太渊穴。一般吐气进针,吸气出针为补

与肺相表里的大肠,肺热或燥了,大肠里的大便就干燥了,肺正常了,大便也就正常了。

取大肠经的合穴曲池(补土可生金,虚则补其母,金气是下降的),它能调正大肠经的状态(大便问题等),同时这两个穴位一阴一阳配合运用,能够让肺个体循环系统运行正常,肺经降,大肠经升,在升降过程中完成阴阳交合,让肺部尽管空气不好也能把垃圾排清,给心血血液循环输送新鲜氧气。

曲池穴很了不起,有肩周炎(手举不起),如左边不好,即把左侧曲池泄,把右边曲池捻针,左边动,几分钟就不痛了,然后就出针按针眼(右边补时,左手活动,好了就出针),如两边都抬不起,就先泄后补

3、人体病气藏在某个角落,当正气足时感觉不出来,等正气虚弱时,病气就出来了不舒服了。

传统针灸原理:阴阳针灸过程中不断产生阳气(元气),元气一补,藏的病气就呆不住了,到处跑到皮肤发凉了,发热了,发痒了等,在经脉里那地方鼓,胀,当不舒服症状没了,就能保证老了活出好质量,所以阴阳针灸是补足了人体的正气,赶出了身体的斜气,常针人体经脉元气就旺,正气就足,病就无处可藏了。

第十节,第十一节课

心经和小肠经

1、心经:心藏神,心主血(一是给血加热,二是管着血液循环,心生血),同时心管着人的情志,心气足,人乐哈哈的,心气不足,就笑不出来,心脏还管着脾胃,胃热和火是从心脏来的,心阳不足,胃阳就不足,心火不足,胃就寒。心脏是君主之官,心脏管理统领着人体五脏六腑,心脏还像大自然的太阳一样,心脏发出的热是君火,大自然发出的光和热叫大自然君火。大地上万事万物所有生命的生存都是要靠阳光的,即万物生长靠太阳。人的身体也是一样,脏腑,细胞,经脉,腠理,皮毛都离不开君火之气,心脏的健康十分重要,一旦心脏有病就是大问题。

2、在心经上的原穴是神门穴,能生发心经原气,心火必须要下降,不能上浮,如果上浮就会吐血,流鼻血,眼睛发红等。心火下降一靠金气的收敛,二是水气充足,所以肾水要上升交于心脏,带着心脏的热通过肺的肃降作用再降下来,通过不断下降(心火),上升(肾水),从而让身体肾水不寒,心火不浮。神门穴是帮助心火下降的,如心脏不太好,就可以针神门穴。

心经的阴和小肠经的阳不断交合产生新的物质,心脏问题只要心肌没有梗死,冠状动脉没有硬化,用保健大穴就能解决。

小肠经的原穴腕骨穴(先扎),两个穴位都用补法,现很多人心火不足,怕冷,舌苔白,人没精神,这种情况扎后溪(木穴),进针半寸左右,善补阴者,阳中求阴(心经),想补小肠经的阳从心经上找穴位;善补阳者,阴中求阳。后溪穴还有一强大作用(闪腰),急性腰痛,若闪到右边,扎左手后溪,捻针得气后,边捻边晃腰,不疼就出针(五分钟之内)

第十二,十三节课

心包经和三焦经

心包经是人体心脏外面的那层膜,膜上有很多血管,心脏的血管不同于身体的血管,身体血管有的在肉里,有的在皮肤下走,静脉,动脉深浅不一,总体来说是浮在皮肤上的(有些先天性心脏病其血管是嵌在肉里不好治),心脏的血管也浮在皮肤上,幻膜有好多血管是心包经连接心脏的地方,心脏的热量是靠幻膜硝酸甘油的转化给心脏供应热量,所以肉多的人不怕冷(转化成硝酸甘油),心包经是木生火的通道,心包经和肝经一上一下,肝经生火要通过心包经完成。心包经还有一个功能是替心脏受过,难受的是心包经,除心脏本身的问题(先天性心脏病,后天心脏关不全这类的,冠状动脉硬化等),其它大部分都在心包经上,达到心脏正常跳动,泵血。所以除了针心经的申脉外,心包经原穴的大陵穴是生发本经元气的穴位,它能促进心包下降,心脏憋闷,不舒服时可以针,还能解决中指,无名指手麻的问题。三焦经在无名指上,有时供血不足很累,没劲,针大陵穴心脏就有劲了。

和心包经相对的经脉是三焦经,它通调人体水道。人体喝进的水通过二肾的肾阳和明火的加温产生生升腾现象,同时也是水液排泄的地方。它和大自然的树差不多,树皮下有膜是水分上升的地方,慢慢升到树叶上水分太阳的光合作用下气化,把氧气吐出,然后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吸进来,由于二氧化碳比氧气重,树皮带着二氧化碳水珠回流顺着树干中心慢慢流到树根去,完成一升一降循环。

人体的水分通过二肾阳命门之火的蒸腾上升到头,然后经肺的肃降,通过小便尿出。

大自然也一样,河里的水,井水,湖水,海里的淡水,在太阳的照射下产生热气,产生水蒸气,慢慢升入空中,水气结晶变成云彩,云彩经过空气收敛,冷空气一吹变成水珠就下降下雨了。而人体里是不断下雨。

如果三焦该升的升不上去,於滞在下焦就会产生湿热,如和肝气互结就产生赤热,和肾气脾气产生虚汗,如果冒到上面(胸上)来就凝结成痰,脾生湿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三焦气化不利,脾生湿,湿生痰,都和三焦气化有关,所以人体三焦与水液代谢有直接关系。

在人体保健中,三焦经尤为重要,现在的五运六气是阴盛阳衰的年代。

我们通过对人体三焦调整,不让它产生积水,让三焦经和心包经循环正常。

三焦经的原穴阳池穴,凡三焦升不上针灸阳池穴,还有心脏怕冷火力不够不扎阳池扎中渚(木穴),补三焦火,也可治扭腰。如果春天感觉自己心火不旺,肝气不足,换侠溪或曲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