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百工名匠图鉴(二)|百工|时大彬|紫砂壶|张希黄|濮仲谦|徐友泉

 新用户8926AVU2 2022-05-07 发布于北京
| 明清家具研习社 |
研习君语
明之一代,百工并起,名匠争先
5
嘉定金陵两派与留青圣手
中国人眼里的竹,既是日常生活所需的良材,又是立身做人的精神象征。
故而,在关于竹的诗词故事中,除了夹带个人喜恶的,比如爱松恨竹的杜甫——“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你很少会看到人们对它负面的评价。
从远古开始,人们便开始研究竹的利用,而在众多方式之中,竹雕的历史悠久到被称为“百雕之祖”,因为早期的记事就是依靠竹简刻字的方式实现的。
清华简
睡虎地秦墓竹简
到了明代时,竹刻技术已经有了不错的基础,但它真正成为一门专列的艺术实际上正是在明代。
据金元钰的《竹人录》记载,从明代中叶开始,全国手工业最为发达的江南地区逐渐形成了嘉定和金陵两个竹雕艺术中心
就像武侠小说中常会出现的武当与少林两大门派,武当擅内家,少林擅外家,嘉定与金陵两派也各有所长,前者以深刻为主,后者更偏爱浅刻技法。
左:清 吴之璠款浮雕竹林七贤图竹笔筒 上海博物馆藏
右:清 方絜 浅刻仕女赏梅图竹臂搁(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嘉定派以三朱为首,三朱的第一代朱鹤更是被奉为嘉定派开山鼻祖,嘉定派“深刻”和“透雕”的特色正是由他奠基。
因为朱鹤曾随著名书法家学篆印刻法,又与才子交好,能将书画印鉴艺术融入自己的竹雕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明 朱鹤款竹雕松鹤竹梅图笔筒 南京博物院藏
和陆子冈相似的是,因为技艺高超,他人难以望其项背,他的作品甚至直接冠上了他的名字,因为他擅作簪钗,当时还有着“玉人云鬓堆鸦处,斜插朱松邻(朱鹤号松邻)一枝”的说法。
而金陵派则以濮仲谦为代表,他的技术如何呢?咱们听听张岱的评价:
南京濮仲谦,古貌古心,鬻鬻若无能者,然其技艺之巧,夺天工焉。其竹器,一帚、一刷,竹寸耳,勾勒数刀,价以两计。然其所以自喜者,又必用竹之盘根错节,以不事刀斧为奇,则是经其手略刮磨之,而遂得重价,真不可解也。仲谦名噪甚,得其一款,物辄腾贵。三山街润泽于仲谦之手者数十人焉,而仲谦赤贫自如也。于友人座间见有佳竹、佳犀,辄自为之。意偶不属,虽势劫之、利啖之,终不可得。
明 濮仲谦竹雕竹枝笔筒 故宫博物院藏
可以看出张岱对其是十分推崇的,濮仲谦这种至简至璞,不争细巧的方式,因为意境高远而拥有众多拥趸,寥寥几刀,便将文人所求的风雅诠释至极。
只是这种方式更考验工匠个人的艺术审美水平,并非苦修可成,故而,不同于嘉定派传人众多还各具特色,金陵派自濮仲谦后,成就较高的也只潘西凤、方絜几人。
清 方絜 竹雕苏武持节图臂搁(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嘉定金陵两派虽声势浩大,也没有掩过另一位声名极响的江湖高手——张希黄。张希黄的竹雕强在他使用的是自己独家改进的留青技法,即在竹雕时只留竹子青筠,然后铲去图纹以外的竹青,露出下面的竹肌作地。
明末清初 张希黄 留青楼阁山水竹笔筒 上海博物馆藏
这种技法依靠竹青竹肌上极其细微的色泽和质地差异来区分物象,使之成形,其艺术效果接近笔墨所作,故而尤受文人雅士青睐。
且这一技法对于竹材和工艺的要求都比较高,因为青筠质感光洁如玉,又被称为玉竹,而随着年月愈久,竹青色泽还会逐渐加深,便如佳酿愈藏愈醇。
明末清初 张希黄 留青山水楼台竹笔筒 上海博物馆藏
6
初创即盛,名家辈出——紫砂壶
从陶到瓷的艺术进步使得中国的陶瓷制作技艺跃升至新的境界,广销海外的瓷器也成为了中国名片之一。但并非所有器物都以瓷为贵,我们接下来要说的紫砂壶便是其中一种中国特有的陶土制品。
它的制作始于明正德年间,因原料为紫砂泥而得名,业界以江苏宜兴紫砂壶为优,盖因此地原料精纯,还拥有千年的制陶传统,故而名家辈出,精品如过江之鲫。
顾景舟款井栏壶 研习社珍藏
据说紫砂壶的创始人名为供春,据吴梅鼎的《阳羡茗壶赋》中所说:
余从祖拳石公读书南山,携一童子名供春,见土人以泥为缸,即澄其泥以为壶,极古秀可爱,所谓供春壶也。
虽然我们如今无法一睹“供春壶”的风采(现存供春壶真伪难辨),却可以从时人的赞誉中想象几分——“栗色暗暗,如古今铁,敦庞周正。”
供春之后,紫砂壶界出现了承上启下的四大家——董翰、赵梁、元锡和时朋(时大彬父),还有一位叫李茂林的大师,陈贞慧的《秋园杂佩》中甚至称李茂林的紫砂壶“为供春劲敌,今罕有见者”。
明 李茂林八瓣菊花壶 香港博物馆藏
万历年间,紫砂壶大师的组合变成了三人,当时还有着“壶家妙手称三大”的说法,即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三人。《阳羡茗壶赋》中分别对其三人制壶的特色作了评价:
时大彬之典重,价拟璆琳;陈仲美之雕锼,巧穷毫发;李仲芳之骨胜,而秀出刀镌。
其中时大彬从紫砂壶的泥料配制、成型技法、造型设计、署款题铭等各个方面加以改进创新,使紫砂陶工艺更上一层楼的同时,也带动了紫砂壶制作的浪潮。可以说,明代紫砂壶的繁荣兴盛,始于时大彬之手。
明万历 宜兴时大彬制紫砂壶 故宫博物院藏
明 时大彬 开光方壶 香港博物馆藏
他制作的紫砂壶“不务妍媚而而朴雅坚栗”,后期还因与文人雅士来往颇多,而创作出了许多更符合文人喜好的小壶,《阳羡茗壶系》的作者周高起对其赞誉颇高:“几案有一具,生人闲远之思,前后诸名家并不能及。”
明 时大彬瓜棱壶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
故宫中还有一件十分特别的藏品与他有关——一件剔红山水人物图执壶,从外表来看很难想象到,这件器物的胎骨正是时大彬制作的紫砂器。目前仅见此一例,十分罕见。
明 宜兴窑“时大彬”款紫砂胎剔红山水人物图执壶 故宫博物院藏
时大彬之后,又以他的徒弟徐友泉最负盛名。他的父亲是时大彬的忠实粉丝,所以能将时大彬请到家中。有一天,徐父让时大彬捏个泥牛,时大彬不愿意,徐友泉就拿着土出门找牛,对着真牛捏了起来。
捏好了牛,徐友泉便带着自己的作品回家给时大彬展示,时大彬从中看到了他极高的天赋,惊称徐友泉他日一定会超过自己,于是收他为徒。
明 徐友泉 鼎式紫砂壶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徐友泉在制壶上颇费心思,能配出十几种泥色,用来搭配各种不同风格的器型,西施壶等经典壶制就是由他首创,可以说是“毕智穷工,移人心目”。吴梅鼎《茗壶赋》对他的评价颇高:“综古今,极变化,技近乎道,集斯艺之大成。”
7
嵌螺钿漆器的专家——江千里
作为漆器发展的黄金年代,除了官营制漆机构,如前所述,民间还有不少漆器大师。而漆器技艺种类繁多,仅一门便足以研究终身,我们接下来要说的这位,正是专精于在漆器上填嵌螺钿的明代专家——江千里
螺钿为何物?据黄成《髹饰录》所说:
螺钿,一名甸嵌,一名陷蚌,一名坎螺,即螺填也。百般文图,点、抹、钩、条,总以精细密致如画为妙。又分截壳色,随彩而施缀者,光华可赏。又有片嵌者,界郭理皴皆以划文。又近有加沙者,沙有细粗。
明 黑漆嵌螺钿花蝶纹架子床 故宫博物院藏
也就是说,螺钿其实就是螺壳海贝等物,嵌螺钿就是以各种方法将其变成所需要的图形,然后再将其嵌入器物表明,组合成图景纹样。
那么江千里的嵌螺钿好在何处呢?
据说,他的作品多用彩色软螺钿作材料,其嵌螺钿的工艺也十分精细灵巧,螺钿上往往还雕琢纹线。在艺术题材上,他偏爱文学名著中的人物故事,尤其是《西厢记》、《牡丹亭》等。
明 江千里制嵌螺钿西厢记漆圆盘 南京博物院藏
因为他尤其擅长制作食器、酒器等,古时甚至流传着一副对联“杯盘处处江秋水(江千里字秋水),卷轴家家査士标”。
其实江千里作品传世尤少,清代时因其在嵌螺钿漆器领域颇具名气,许多螺钿器工匠不仅学习其艺术风格,还在自己的器物上铭“千里”二字以向其致敬,其艺术风格也。能将自己的名字变成器物的专属名款,可见其名声鼎盛。
明 江千里制黑漆嵌螺钿执壶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清 江千里款黑漆嵌螺钿人物圆盒 上海博物馆藏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