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鲫鱼桥、鲇鱼套、鲜鱼巷,武昌这些与鱼有关的地名从何而来?

 点出好未来 2022-05-07 发布于湖北省

古时武昌传说曾经有四座桥,

分别是堆金桥、积玉桥、多子桥、多孙桥,

取“堆金积玉,子孙满堂”吉祥之意,

积玉桥自此也有了吉祥宝地的称号。

文章图片1

现代积玉桥

武昌的积玉桥,原本称为鲫鱼桥,具体位置在今天的武胜门附近。之所以得名鲫鱼桥,是因为桥下的河流连通郭郑湖、余家湖,每逢春夏,湖水上涨,湖内很多鲫鱼回流到桥梁之处,附近的居民很容易便可以捕到很多鲫鱼。

文章图片2

武昌地图

由于鲫鱼桥东部附近连接沙湖,居民也在沙湖捕鱼、挖藕以维持生计。沙湖中最容易捕捞的也是鲫鱼。早在明初,众多的鲫鱼就走出普通百姓的家庭,游向餐馆,形成武圣门(明代称草埠门)外一道著名的菜肴一一糖醋鲫鱼。据说,明代楚王府的一个护卫将军特别喜爱这道菜,每餐必食之而后快。

文章图片3

鲫鱼桥传说

鲫鱼桥附近有座铜矿局,铜矿局是制造什么的呢?是制造铜钱的,所以,又有铜元局之称。

铜矿局无疑就在矿局街附近。矿局街得名的原因,就是因为铜矿局的矿主们和工人们集中居住在这里。而鲫鱼桥正是往铜矿局运送铜元料车的必经之地。

文章图片4

堆金桥

积玉桥附近还有一个桥梁,称为堆金桥。堆金桥在今天的中山路南侧、西城壕东端,这座桥的得名也很有可能和铜矿局的设立有关。因为鲫鱼桥、堆金桥都与铜元有点关系,加之鲫鱼桥又谐音积玉桥,因此,取“堆金积玉”之意,将鲫鱼桥改名积玉桥就很自然了。

文章图片5

金节

更有意思的是,在积玉桥周边还可以找到两个桥名:一个多子桥,一个多孙桥。多子桥距离积玉桥约400米,建在内沙湖通往外沙湖的港道上,桥下是运送稻米和粪肥的船码头。在东城壕与螃蟹岬处的下水道出水口处的桥梁就是多孙桥。有了堆金积玉,再来个多子多孙,刚好形成了“堆金积玉,多子多孙”这个吉祥语,迅速地被当地百姓所接受。

文章图片6

双龙桥

说的是现巡司河的源头———南湖,远古时代,湖域甚为宽旷,珍禽异草,犹如仙境。不知什么时候起,宽阔幽深的湖水里有一条大鲇鱼,也不知生活了多久,终于将要修炼成精。按说,以时日推算,早已也该修成正果,成龙飞天了,但是,它却未感到修有变数。

文章图片7

巡司河

一日,它静修身心,祈神指点。凝神良久,渐入盹化,冥冥之中,它见一位仙风道骨的老者飘然而至,老者点化它称:一方面是玉皇钦定只有鲤鱼修炼成精才有变成龙的造化,鲇鱼不属宗门,门第不够“正宗”;另一方面在湖里修炼的境界太差、“出生”低下,所以难以修成正果。老者又教之,要想修炼成龙,只有“龙游大海”,修炼才有指望。说完,老者隐身而去……鲇鱼王恍然神醒,追尾思索,知是神在引导。于是,它思谋了一条遁入大海的路线和道法,每日依旧潜心苦修,只待时机……

文章图片8

鲇鱼套传说

那潜心修行的鲇鱼王,也不知又过了多少时日,一个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晚上,鲇鱼冥冥之中似感觉时机到了,它修神待动,随时准备实现自己遁入大海的夙愿…… “轰隆隆……咔嚓嚓”……随着一阵前所未有的撼天动地的炸雷,鲇鱼浑身一震,直觉耳畔似有一老者的声音在喊:“去也!去也!……”,同时,顿感身下水土中似有巨力泓涌,它知道天机到了!集运功力腾身而起,叱咤风云、挟水携泥,排山倒海般由南湖直往长江而去,入长江顺江而下,直奔东海,去完成它修炼成龙的宏图大业……

文章图片9

鲇鱼套来历

在它从南湖去往长江的地段,竟冲出一条河道,这就是后来的巡司河。当然,巡司河的名称是后来才有的,至于为什么叫巡司河,那是与后来历史的某一原因而得名,另有传说。巡司河流入长江的河口,称“鲇鱼套”。

文章图片10

鲇鱼修炼传说

打开1883年的〈湖北省城内外街道总图),我们在武昌古城南边可以看到鲇鱼套、旧桥渡、额公桥,还有一系列的米码头油码头、盐码头和鲜鱼巷、莆米塘等地名。从地图上看,这里小桥流水,帆樯连云。

文章图片11

1883年武昌

上述地名勾画出的完全是一幅人声鼎沸的商业繁荣景象。我们总是把眼光放在某某旅游胜地,放在某某水乡小镇,殊不知,就在一百多年前,武昌古城之南就是个风景如画、人流如梭的水乡之地。

文章图片12

楚材巷

其实,早在唐代,这里就建起了桥梁。唐代,城外沿江带已经进入了商业繁荣时期。及至宋代,这片沿江地区号称为南市,已是商港一体,商贾云集,号称与苏州、南京齐名。

文章图片13

老巷子

这里的繁华与热闹,并不只是吸引商人和普通市民,也吸引着贵族和官员。明代楚王府建立之后,王府成员常常光临此地。为了方便到此游玩,楚王府在距离现解放桥不远处建起一座木桥,木桥的建立不仅方便了自己,也方便了往返的百姓,百此桥为王惠桥。

文章图片14

古桥

也正是依靠这些古桥,武昌城内的长街从唐代开始,经历宋代,一直是商业繁荣的古街。我们用不着翻阅更久远的历史,我们只需打开1883年的(湖北省城内外街道总图),便可以把倩公桥(今解放桥)附近的情形看个明明白白。武昌城南临江处,水道纵横间,我们看到了鲜鱼巷、油码头、米码头和盐码头等地名。

文章图片15

倩公桥

文章图片16

老街

鲜鱼巷这一地名包含的信息已经告诉我们,鲜鱼的生意相当不错,那些江河湖泊中的鱼儿都蹦蹦跳跳地从这里登岸。

文章图片17

积玉桥

清光绪年间,张之洞在武昌修建武(昌)、金(口)堤,为排泄堤内巡司河的汇水,并阻拦汛期长江水倒灌,于八铺街玻璃塘修建了“武泰闸”。武泰闸为三孔花岗石拱闸,其中两孔净宽3.36米,一孔净宽3.34米;闸底至闸顶高14.8米;闸长35.7米,内外墙厚9.34米;闸顶宽7米,可通车马行人。这是武昌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防洪排渍设施。武泰闸修建以后巡司河彻底失去了通航的功能。

文章图片18

武泰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